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杜甫研究座谈会”综述

贾兵 杜甫研究学刊 2022-08-27


 座谈会现场  


2018年9月21日,由四川省杜甫学会、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杜甫研究座谈会”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兰苑会议室举行。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近20名专家学者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


会议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致辞。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草堂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学会、学刊相继成立;迄今为止,杜甫研究学刊已出刊137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二千多万字,培养了一大批杜甫研究专家;现有古籍版刻、书法绘画等藏品五万余件。此次会议旨在回望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并就学刊、学会将来的工作指明方向。


与会专家就当前杜甫研究存在的问题、杜甫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杜甫研究队伍的建设、杜甫研究学刊的建设、杜甫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等议题做了精彩的分析,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张志烈教授


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张志烈教授指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草堂和学会、学刊的成长之路,这与中央的“四个自信”十分契合。从解放前草堂寺为军队所占领、混乱不堪的景象(庞石帚先生语),到今日草堂的崭新面貌,草堂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改革开始以来,缪钺先生、张秀熟先生等老一辈学者、杨铭庆先生等老一辈草堂领导薪火相传。近年来,学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如周裕锴、许总、许杰、吴中胜,当前我们应该在前人扎实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提携后进,培养新的杜甫研究学者,加大对杜甫资料的收集整理,制定新的杜甫研究计划。他还回顾自己当年研究杜甫、苏东坡时,向老一辈专家请教时的情况,如冯至先生、陈贻焮先生,令人向往。最后他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学会、学刊工作的新面目的开始充满期待,希望诸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作出新的贡献。


西南民族大学祁和晖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祁和晖教授认为此次座谈会形式很好,建议形成定制。她指出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明了方向,中国文化复兴可期;文化复兴之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当前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时,应把握好度,做到名副其实。“诗圣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它是自然形成而非人为的,代表着中华文化最合理的信仰体系,融合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杜甫关心苍生国运,将忠君爱国置于个人命运之上,拥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大胸怀。在当前文化背景之下,学刊在栏目设置上应加强对杜甫精神的阐释,而不仅仅沉湎于考据和零星资料的整理。草堂在以后可举办诗歌吟诵大会,回馈社会,服务群众。


四川师范大学吴明贤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吴明贤教授指出,草堂成为杜甫研究的资料中心名副其实。他深情回忆了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杜甫研究学者队伍的盛况,学会、学刊团结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培养了一大批杜甫研究专家,一直以来以杜甫研究为宗旨,在全国的学会中屈指可数。当前学刊作为杜甫研究专刊的定位不能改变,在坚持既有宗旨的前提下,应开拓新的内容和题材;发扬老一辈学者坚持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求是精神;同时应多培养青年才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原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周维扬馆长


原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周维扬馆长回忆了改革开放以来杜甫及其精神在国际上的传播,他民胞物与的精神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可以说杜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名人。


西南民族大学徐希平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徐希平教授指出,学会、学刊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他说到,自己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受到草堂、学会、学刊以及缪钺、屈守元、王文才、钟树梁诸位先生的培养和教育,一直以来学习杜甫、杜诗;学会以后应进一步提携青年学者;四川杜甫研究中心与草堂以及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杜甫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合作。


四川师范大学汪燕岗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汪燕岗教授认为,四川省杜甫学会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与《杜甫研究学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学刊在栏目设置上,可以扩大稿源,“中国古典诗歌栏目”应占到全刊的三分之一;每年举办两次学术会议,以会议带动组稿,发现潜在的作者群体,团结一批古典诗歌研究的学者;加强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宣传建设,可参考“明清小说研究”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设置专职人员,同时注重推文的趣味性与学术性。他表示,今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应与草堂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如与草堂联合举办诗歌吟诵比赛,举办诗歌讲座等。


四川师范大学王红霞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王红霞教授指出草堂作为杜甫研究的资料中心,应加强对馆藏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并介绍了韩国成均馆大学杜甫研究的情况,代为传达了成均馆大学与四川省杜甫学会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愿望,希望草堂能与成均馆大学进行交流互访,联合举办学术会议。


四川师范大学房锐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房锐教授指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与草堂渊源深厚,相互之间交流颇多,尤其是前一段时间草堂举办的“硕博论坛”深受学生的喜爱。鉴于社会上广大的杜诗爱好者,学刊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开辟“读杜心得”栏目,同时做到定期定时推送杜甫研究文章。就杜甫研究的现状来看,近现代杜诗学研究值得深入挖掘,尤其可以强化“杜甫与成都”方面的研究。


四川大学张朝富副教授


四川大学张朝富副教授指出,当前杜甫研究的学术水准很高、杜甫研究很热,但普通群众对杜甫的认知和接受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将杜甫精神更好地与社会相结合,实现杜甫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值得进一步思考。


西南民族大学岳振国副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岳振国副教授指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典诗词活动已经举办多年,古典诗歌的诵读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有帮助。杜甫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名人,他在现实生活之中,也具有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影视作品中的杜甫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之中,应将现实生活中如何诠释杜甫作为杜甫研究的方向之一。


四川大学孙尚勇教授


四川大学孙尚勇教授指出,杜甫精神所具有的深层的文化意义,在当下应该努力发掘;杜甫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这是我们当下的诗人、小说家所不具有的。我们认为学术是学术、生活是生活,但杜甫肯定不是这么认为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融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应该继承杜甫无所畏惧的、时时刻刻的、严厉的批判精神,作为学术人,我们可以学术方式适当表达。在宋学义理的发挥之外,我们需要注意文献的意义,同时学术争鸣中对于前辈学者的批评是合理的、必须的。今后的杜甫研究要注意与韩国、日本以及西方汉学界相比较,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如宇文所安、吉川幸次郎等人的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苏利海副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苏利海副教授指出,与老一辈学者对杜甫的接受相比,当今的青年学者在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远没有他们深。他们对杜甫的生命情感、家国情怀的体认,令人动容,而当下杜甫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形式主义。杜甫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提高自己的思想层次,更好地契合时代精神,回应这个时代。


四川师范大学庄逸云副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庄逸云副教授指出,明清文学受到杜甫的滋养很深,杜甫是根,其他是枝和叶。阅读杜诗、重走杜甫之路,对于认识和了解杜甫很有意义。


西南民族大学赵红副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赵红副教授指出,杜甫、草堂、学刊要走入大众之中,可以借鉴故宫,开发出杜甫的周边创意产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杜甫、研究杜甫,将杜甫形象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西南民族大学张仲裁副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张仲裁副教授指出,近几年新出的《杜甫全集校注》《杜甫集校注》虽然为难得的集大成之作,但很难说超越了清人,与红学研究一样,限于学力和学识,现今的杜甫研究著作由于理论建设不够,既有的框架尚未突破,今后的研究可以加强文本细读。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学刊微信公众号可以开辟“中小学生对杜甫的感想”相关栏目。


西南民族大学王猛老师


西南民族大学王猛老师建议成立“国际杜甫研究协会”,面向海内外学者,加强杜甫研究的深入推进,在消费主义和商品化的时代转型期,杜甫在当代的传承与接受应该努力融入消化主义,做得精致、典雅,与时代潮流相吻合。


座谈会现场


此次座谈会的顺利召开,加强了我馆与川内高校杜甫研究专家的进一步合作联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杜甫研究的学术前沿,促进杜甫研究事业不断发展。



摄影/陈宁

排版/张月 贾兵



▼往期精彩回顾▼

许总│杜甫“以诗为文”论

徐仁甫│《杜诗注解商榷》拾补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首届全国硕博论坛综述

曾绍皇│《凿石浦志》:杜甫湖湘诗地域研究的重要史料

王秀臣│初唐“对立诗论”  ——《毛诗正义》论诗、乐之“情”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


杜甫研究学刊 ∣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