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庭史 张叉│陶潜、李白、杜甫与越南文学 ——陈庭史教授访谈录

编者按:原文刊载于《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3期,总第141期。



陈庭史,越南河内师范大学教授



张叉,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陈庭史(Trn Đình S, 1940—),越南顺化市人,苏联基辅大学文学理论博士,中国南开大学进修学者,越南河内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越南中央文艺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越南作家协会会员,越南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越南科学研究国家奖获得者,越南“人民教师”称号 获得者,主要从事文学理论、诗学、叙述学、比较文学研究。本次访谈作为中越历史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专题访谈之一,围绕越南古典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革新,陶潜、李白、杜甫在越南文学中的影响,及中越比较文学研究作了专访。


张 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是越南古典文学发展一个突出的特点,越南对中国古典文学主要的继承与革新是什么?


陈庭史:记得米哈伊尔·巴赫金(Mikhail Bakhtin,1895-1975)说过,文学的记忆是体裁;诺尔弗格普佛莱(Northrop Frye,1912-1991)说过,文学形式的发展是由其形式原型而来。越南文学有两个传统:一是自己民族传统,一是外来传统。中国古典文学是一种悠久的外来因素,越南所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是文学体裁、题材和意象。关于体裁,裴文元和何明德在其著作《越南的诗歌形式和体裁》中断定,越南诗歌里有模仿中国诗歌形式的体裁,如古风体、律诗体。从律诗体又造成一些特殊体。其他文体如传奇体、章回小说体和行政文体如表、奏、檄文、祭文,也被模仿。除此之外,七言诗句也至今得到广泛使用,是一种影响表现。诗歌题材的模仿有即兴、即事、有感、春晓、惜春等,诗歌意象的模仿有春草、归鸟、浮云、薄命、钟声等。革新方面,除了主要体现在表现越南具体的内容外,在越南语言文学创作里有许多形式的创新,如喃字长篇叙事诗、长篇抒情诗的吟曲、说唱体诗。


张  叉:阮廌(Nguyn Trãi,1380-1442)是15世纪越南汉文学繁荣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您如何评价他在越南文学史上的地位?


陈庭史:越南文学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爱国主义和爱人主义。阮廌在他的诗文创作里最突出地表现了这两种思想。我不知道,现代的中国人阅读他的汉诗、汉文以后有什么样的评价。我认为,他的诗文创作已经达到准确、优美、细腻、有力的文学大师的境界。他的《平吴大诰》(Bình Ngô đại cáo)是越南文学史上的千古雄文,他的《军中辞命集》是最高智慧的结晶,他的两本诗集是他丰富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和时代心声的真实写照。




张  叉:越南唐律诗分成汉字唐律诗、喃字唐律诗与国语字唐律诗三类。阮廌编选的《国音诗集》(Quc Âm Thi Tp)收入喃字诗254首,是越南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喃字诗歌集,作品全部用唐律诗体写成,应该属于喃字唐律诗了。《国音诗集》中的唐律体诗对中国律诗有何继承与发展?


陈庭史:阮廌在其《抑斋诗集》(Liu Trai Thi Tp)里的汉诗都严格遵循唐律诗体的要求。不过,在《国音诗集》里,他却另外选择了一种方法:在七言诗句之间夹杂着六言诗句,有时六言诗句还占多数,越南学者把这种诗体叫做七言杂六言体。六言诗句的节奏可以是 2/2/2,2/4,3/3,符合越南语语感,读起来很亲切。这种诗体保留了七言诗的韵律,一韵到底,但比较自由。起句可以六言,结句也可以六言,实联、论联都可以是六言。这种诗体可能形成于13世纪,但是由于材料失传,已经无从考察了。在阮廌之后,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这种诗体进行诗歌创作。直到19世纪初,这种风尚才结束。


张  叉:“韩律”(Hàn lut)诗是用越南语写的唐律诗,是一种越南化了的文学体裁。韩律诗是怎么形成的?


陈庭史:说到韩律诗,就要提一提13世纪越南陈朝时期的文学家与诗人阮诠(Nguyn Toàn)。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他因为模仿中国唐朝文学家韩愈撰写《祭鳄鱼文》(“Văn tế cá su”)而得到陈仁宗陈昑(Trn Khâm,1258—1308)的赏识,仁宗赐他姓韩,所以又叫韩诠(Hàn Thuyên)。越南用越南语创造出各种汉文文学体裁,把它们转变成自己的文学体裁,韩律诗就是这样的体裁。它是一种以唐律诗的“七言四绝”和“七言八句”诗体为基础、用喃字进行诗歌创作的诗体。据说这种诗体首创于韩诠,因此后代人将其称作为韩律。韩诠富有以国音喃字来创作诗、赋的才华,他根据越南语的发音特点,对律诗的字句、押韵、平仄、对仗等各方面都进行适当的改变,为后辈创造出韩律。杨光涵认为:“韩律正是唐律诗的越南化,在这一方面韩诠的确有很大的贡献,因为从他运用喃字来创作诗、赋开始,许多人也跟着学习,越南喃字文学也因此才得以萌生和发展……”现在于阮廌(Nguyn Trãi, 1380-1442)、黎圣宗(Lê Thánh Tông, 1442-1497)、“骚坛会”成员、阮秉谦(Nguyn Bnh Khiêm, 1491-1585)等人的诗集中,仍然可以找到许多在“韩律”基础上创作的作品。


张  叉:韩律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陈庭史:韩律诗的独特在于出现许多6字诗句,这一特点在唐律诗之中几乎从未见过。唐律诗一般会以4/3为押韵节奏,但在韩律诗之中,越南民间诗歌中较为普遍3/4或3/3的押韵节奏经常出现。阮廌下面这首诗正是如此:


蓮  花

淋洳拯变/卒和清

君子困堪/特所名

闧媫香/店月凈

晫/固埃爭


这首诗歌译作越南语是:


Liên hoa (Hoa sen)

Lm nhơ chng bén, tt hòa thanh

Quân t khôn kham được tha danh

Gió đưa hương, đêm nguyt tnh

Riêng làm ca, có ai tranh.


这首诗歌译作汉语是:


莲  花

泥土无染/自清高

君子艰堪/得名誉

风吹香/月夜静

为我有/何人挣



后来,韩律诗发展成为越南诗歌的一种基本诗体,长期受到越南人民的喜爱。比如,19世纪初期著名的诗人胡春香(H Xuân Hương,1772—1822)还用“韩律”诗进行创作,给世人留下了一部著名的《春香诗集》(Xuân Hương Thi Tp)。


张  叉:越南黎圣宗(Lê Thánh Tông,1460—1497)在位期间,社会稳定发展,国力蒸蒸日上,达到了繁荣昌盛的历史新阶段,文学也因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黎圣宗喜欢吟诗作文,其文武百官也纷纷仿效。他创立“骚坛会”,兴盛一时。黎圣宗是怎样创立“骚坛会”的?


陈庭史:越南黎圣宗讳黎思诚(Lê Tư Thành),又名黎灏(Lê Ho),是后黎朝时期的第四代君主,热心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他于1494年亲自创立“骚坛会”,自号“骚坛元帅”,成员除了他本人以外,还有申仁忠(Thân Nhân Trung,1419-1499)与杜润(Đỗ Nhun,1440-?)等近臣,总共有二十八人,称为“越南文坛上的二十八秀”或者“骚坛二十八宿”。他们吟咏唱和,留下了大量的汉语、喃字诗文,其作品收集在《天南余暇集》(Thiên Nam Dư H Tp)中。



黎圣宗画像



张  叉:《天南余暇集》是怎样问世的?


陈庭史:1483年,黎圣宗降下敕谕,遣申仁忠、郭廷宝、杜润、陶举、谭文礼等诸臣编撰《天南余暇集》。申仁忠等人根据中国唐宋的典籍《通典》与《会要》的编排方法、内容与精神,完成了《天南余暇集》的编撰,申仁忠撰写序言,黎圣宗为序言题写了四句五言诗。《天南余暇集》共一百卷,是后黎朝时期最大的一部著作。可惜的是,这部著作虽然誊抄了多本,但是却没有进行刻印,所以后来经过乱世,又很多都遗失、散落了。在现存的《天南余暇集》中,有很多部分都是杂乱无章的,其中,只有集一、集九与集十属于原本。


张  叉:《天南余暇集》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陈庭史:《天南余暇集》中作品的内容多数是歌功颂德、吟风弄月之类,在创作技巧上很有成就,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声律严谨,风格清奇。黎圣宗的《三更月》是颇有代表性的一首:“三更风露海天寥,一片寒光上碧霄。不照英雄心曲事,乘云西去夜迢迢。”他为《天南余暇集》序言题的四句五言诗也可以一读:“火鼠千端布,冰蚕五色丝,更求无敌手,裁作衮龙衣。”从客观上看,《天南余暇集》对于振兴越南一代文风具有积极的作用。


张  叉:陶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海外包括越南也有重要影响。陶潜在越南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陈庭史:应该说,在越南影响最大的有三位中国诗人:陶潜、李白和杜甫。所谓影响,就是在越南诗文创作中留下明显的痕迹。在越南古代诗文中不难找到陶潜的痕迹,陈朝壁洞诗社的许多诗人如阮郁(Nguyn Úc)、阮畅(Nguyn Sưởng)、(Trn Quang Triu,1287-1325),黎朝的不少作者如阮廌、阮禀谦(Nguyn Bnh Khiêm,1491-1585)、阮屿(Nguyn D,?-?,16世纪)、阮劝(Nguyn Khuyến,1835-1909)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在他们的作品中,陶潜作品中的原型如澎泽县令、五斗米、采菊东篱、三径菊等,触目可见,俯拾皆是。至于陶潜的鄙视名利、酷爱闲适、崇尚自然等,也是越南诗人、作者所钦佩、羡慕的。越南学者吴春英(Ngô Xuân Anh)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陶渊明在越南》(“Đào Uyên Minh Vit Nam”)的文章,对陶潜在越南的接受与影响等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这篇文章非常出色。


张  叉:您曾在《文化艺术杂志》(Tp chí Văn hóa Ngh thut)1993 年第2期上撰文说:“越南历代诗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受李、杜为代表的唐代大诗人的影响。”唐代的诗人数目巨大,清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寅组织彭定求、杨中讷等10位翰林编纂的《全唐诗》收录整个唐五代诗作多达48900余首,所涉作者多达2200余人。在众多唐代诗人中,按成就排在第一的是李白,李白在越南文学中有何影响?


陈庭史:越南著名唐诗专家阮克飞(Nguyn Khc Phi)断定,李白是在越南文学中留下最多印迹的少数几个中国著名诗人之一。阮克飞在2001年河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著作《越南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Mi quan h gia Văn hc Trung Quc và Văn hc Vit Nam)中研究发现,黎朝后期著名文学家邓陈琨(Đặng Trn Côn,1710–1745)在其著名的抒情长诗《征妇吟曲》(Chinh Ph Ngam Khúc)中,从李白《关山月》《白头吟》《塞下曲》《上之回》《别内赴征》《子夜吴歌》等名篇里化用了许多名句来写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例证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许多。李白诗的豪迈奔放的风格是越南诗人所喜爱的。阮廌有一首诗描写了李白。阮攸的《行乐辞》(“Hành Lc T)蕴涵着李白的诗意、诗味。高伯括(Cao Bá Quát)的诗作也具有李白的豪迈。我想,李白是在越南文学风格中留下了很大影响的。


张  叉:杜甫在越南文学中的影响如何?


陈庭史:杜甫在越南文学中的影响非常深广。阮廌、阮攸、高伯括、阮福绵审(Nguyn Phúc Miên Thm,1820—1897)、胡志明(H Chí Minh,1890—1969)等无数越南人都热爱他。他诗中乐人民之乐、苦人民之苦的精神深受人们的敬佩。越南著名学者潘玉(Phan Ngc)是著名汉学家潘武(Phan Vũ)之子,他从六岁那年就开始熟读、背诵杜甫的诗歌。他用十年时间撰成了著作《赤民的诗人》,收录了他自己翻译的杜甫诗歌1014首,诗歌后面还有阐释,翻译和阐释有机结合。杜甫是作品在越南翻译得最多的中国诗人。潘玉总结说,杜甫的诗歌最缺少东方性,没有贵族性。杜甫注重事实,关心民生,最具有全人类性、现代性。其著名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个伟大的创作宣言。


张  叉: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其中,在七律诗的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尤其突出、巨大。越南汉文诗歌以律诗为主,其中,七律诗在越南诗坛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据统计,“阮廌(1380—1442)《抑斋诗集》共收录诗作110首,其中七律达87首;阮攸(1765—1820)的汉语诗集《北行杂录》《清轩诗集》《南中杂吟》共收录诗作252首,其中七律达169首”,这显然是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杜甫对越南七律诗创作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陈庭史:的确,越南诗人很热爱七言律诗。几乎一切古代诗人主要都从事这种诗歌的创作。1938年出版的《文坛宝鉴》(Văn Đàn Bo Kiếm)搜集了2000首诗,其中,七言律诗有600首。不仅诗人而且普通人都会作这种诗。现在退休的老人组织了一个唐诗惧乐部,经常作诗和互相评判、欣赏,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些是很出色的。现在,好象个个越南城市都有唐诗俱乐部。七言诗变成大众热爱的体裁。诗人黎金交(Lê Kim Giao)出版了一部著作《唐诗神律》(Đường Thi Thn lut),提出七律诗的结构不是题实论结,而应该是缘才情命。他的论点有地方可以商榷,但这说明人们对唐诗的热爱和兴趣是持久不衰的。这明显是他国化的文学现象,是越南化的文学现象。



张  叉:阮攸(Nguyn Du,1766-1820)是越南古典文学三大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中深受杜甫影响。杜甫对阮攸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陈庭史:如果把阮攸的汉诗跟杜甫的诗作比较,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相同点。他们所面对的都是战乱的民生,所经过的都是家庭离散、亲人卧病与饿死,所眼见的都是社会崩溃、贫富对立。阮攸在《耒阳杜少陵墓》中写道:“千古文章千古师,平生佩服未常离。”这说明他心里想念的诗人当然是他尊敬的师长杜甫。我想,杜甫对阮攸的影响主要在对现实的态度、诗史笔法的追求方面。这一看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具体地分析和论证。阮攸的诗歌中有几首很象杜甫的诗歌,如《太平卖歌者《阻兵行》等。阮攸的《北行杂录》写于出使中国的期间,里面有鲜明的中国形象,这也许也是一种影响吧。


张  叉:中国元末明初瞿佑的代表作《剪灯新话》是一部具有跨国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集。这部小说集出版后不到百年,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朝鲜、日本与越南等外国也出现仿作。学术界普遍认为,阮屿的《传奇漫录》是瞿佑的《剪灯新话》在越南的仿作。《传奇漫录》主要在哪些方面模仿了《剪灯新话》?


陈庭史:关于阮屿的《传奇漫录》(Truyn Kì Mn Lc)对中国元代瞿佑的《剪灯新话》的模仿,古代越南学者何善汉、黎贵敦、潘辉炷、武芳题早就指出,他模仿的主要是小说的体例。整部小说二十篇,分成了五卷,每卷四篇。为什么不多不少,我想是当时以中国为楷模思考、选择的缘故。阮屿的《木绵树传》明显是模仿瞿佑的《牡丹灯记》。把死者的棺材放在后院中不符合越南人的风俗。但是,认为阮屿的《传奇漫录》是对瞿佑的《剪灯新话》一个人一个作品的仿作有不妥之嫌。取名传奇是受唐代传奇影响。叙述中夹杂着人物所作的许多诗篇是唐传奇固有的特点,不是从《剪灯新话》开始。其内容主要是越南生活的反映,作者表达的是对黎朝末世和莫朝的愤懑不满,各篇中的诗作很新鲜和细腻。我在2000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了阮屿《传奇漫录》中《徐识仙婚录》与中国仙话的关系。我发现,阮屿接受的是不仅有越南民间创作,而且还有整个中国仙话(干宝、陶潜和刘义庆等)和散文叙述传统(司马迁等)。


张  叉:在研究越中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时候,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到了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上,这是一个不足。越南学术界在越南文学对中国文学影响研究方面的大体情况是什么?


陈庭史:我对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了解不多,不敢妄作评论。但据我所看到的有限的材料来看,您所说的是一个事实,这的确是一个不足。中国文化和文学对越南的影响是显然的,几乎不证自明。一千年北属,又一千年借用汉语,读汉语的书,写汉语的作品,怎能不受汉文学的影响呢?这种影响有如欧洲各国受希腊罗马文学的影响一样,甚至比欧洲希腊的关系还紧密。越南文学界对中国文学影响的问题很关注。上边已经说过,越南大部份古代文学是与中国古代文学分不开的,所以研究时必须要有比较文学的眼光,比如研究邓陈昆的《征妇吟曲》、阮辉似(Nguyn Huy T)的《花笺传》(Hoa Tiên Ký)与阮攸的《翘传》等,都要作文字、文典的注释、解释。注释的大部份要指出,哪些典故、细节、形象来自中国书籍,这实际上是作寻源或渊源学的研究。不过,从越南具体作品的细节找出其出处的时候,常常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在浩若烟海的文本间性里,你怎能正确无误地指出某个字来自谁的手笔?我想,这是由于越南学者不大熟悉中国文学作品的缘故。阮克飞在研究《征妇吟曲》和我在研究《翘传》的注释的时候,都指出了许多不确定、不恰当的地方。难道一个作家在创作他作品(作集古诗除外) 每写一行都要记起先人的细节文字吗?不是的。他只从语言海洋中选取与他感觉相符合的词汇来表达,偶然相同是常有的。


张  叉:越南中越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陈庭史:越南学者在作中越文学比较研究时,除了指出中国的影响之外,还进一步指出越南作者的创新和越南文化的不同。因为一种文学如果只有仿作的话,那么还有什么价值可谈呢?在阮攸的《金云翘传》(Kim Vân Kiu Truyn;又名《传翘》,Truyn Ki;《断肠新声》,Đon Trường Tân Thanh)与清心才人的《金云翘传》的文学比较中,陶唯英(1904—1988) 、阮禄(1936—)、黎庭骑(1922—2009)、潘玉和拙作《翘传的诗学》都在各自的著作中作了各方面详细而具体的比较,如体裁、故事情节、叙述方法、叙述视点、人物性格、人物描写、语言形式等方面,概括了越南作者创造性的特色。越南学者偏于从接受、改写、变异等方面着眼来比较研究。这是越南文学比较研究的主要特点。我偏于注重把越南古典文学作品与中国整个文学和文化作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其影响关系。如果只限于把越南作家作品和中国作家作品作一对一地比较,比如《剪灯新话》和《传奇漫录》,阮攸的《金云翘传》是与清心才人的《金云翘传》作一对一地比较就看不出影响的实质,因为越南作家从来都不只是受到中国一个作家、一个作品的影响的。




张  叉:中国学者于在照2014年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专著《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比较研究》,运用比较文学渊源说理论对越南汉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越南喃字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运用比较文学平行说理论对20世纪上半叶越南拉丁化国语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这是中国学者在越中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代表性成果。越南学者在越中比较文学领域有何代表性成果?


陈庭史:我读过孟召毅和卢慰秋的研究,也读过于在照的《越南文学史》,他的新作我也拜读了。可惜的是,在越南,目前还没有越中比较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出版。我想将来会有的。



张  叉:越南比较文学同中国比较文学合作的情况如何?


陈庭史:中国是世界上具有伟大而悠久文学传统的国家之一。越中两国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同样深刻和悠久,而且直到现在,这种文学关系还继续发展着。比较文学首先要求对研究相关的两国文学有深刻的理解,要求对两国的语言有熟练的掌握,要求把影响和接受两方面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文学影响的完整情况。如果这些都做到了,那么中越两国学者合作研究,两国的文学关系将会非常顺利。越南学者有机会向中国学者学习理论和方法,而中国学者也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越南文学。这样的合作会促进中越两国文学的交流和友谊。





▼往期精彩回顾▼

疾病与杜甫创作周兴陆│杜诗“变调”说《杜甫研究学刊》感谢您的支持与关心!李永朱 陈丽娟│我与杜甫研究三十年 ——李永朱教授访谈浅见洋二 赵蕊蕊│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浅见洋二教授的杜甫研究访谈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甫研究学刊 ∣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