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举行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实录)
2021年8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举行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建设银行行长王江,副行长纪志宏、王浩、张敏,董事会秘书胡昌苗、首席风险官程远国、首席财务官张毅出席,介绍建设银行2021年中期业绩情况。
以下为建设银行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文字实录:
胡昌苗董事会秘书:
各位股东、各位分析师、各位基金经理、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建设银行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建行的关心、信任和支持。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需要,本次会议以电话连线和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有:建设银行行长王江先生,副行长纪志宏先生、王浩先生、张敏女士,首席风险官程远国先生、首席财务官张毅先生,我是董秘胡昌苗。
我行2021年中期业绩已于上周五晚上正式对外公告,业绩相关展示材料也于今天提前在集团官网发布,供各位参阅。在进入交流互动环节前,请王江行长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行上半年经营业绩,有请王行长。
王江行长:
各位投资者、分析师,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建设银行的同仁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向广大的客户和社会各界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建设银行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上半年,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建设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新金融行动,持续推进“三大战略”,深化数字化经营,强化全面风险管控,在有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集团资产总额29.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实现净利润1541亿元,同比增长10.9%,资产回报率1.06%,净资产收益率13.1%,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53%。
上半年,建设银行战略实施亮点纷呈,拓维扩面成效显著。
一是普惠金融持续领航市场。建设银行依托自身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完善数字普惠建行方案,综合效益持续凸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有效地实现了履行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的有机统一。上半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71万亿,较年初增加2884亿元。“惠懂你”认证企业超过556万户,授信余额超过7000亿元。打造全流程机控和企业级、智慧化的风险管控体系,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全行1.4万个网点开展了普惠金融服务,实现了线上高效触达和线下温情服务的有效衔接。
二是金融科技赋能效应凸显。截至上半年末,建设银行人工智能累计投产应用场景500余个,建行云为9大领域的400多个项目提供支持,物联平台接入终端超百万台。依托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银行的客户洞察更敏锐、产品供给更高效、营销服务更精准、风险管控更智能。同时,建行金融科技赋能社会的成效也在持续显现,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1.6亿人,累计业务办理量超过17亿笔,为多家银行提供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向90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输出智能风控产品。
三是住房租赁社会影响积极。建设银行坚决落实国家关于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政策,持续加大支持政策性租赁住房发展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建行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全国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37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全国“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达到323个,建信住房子公司运营管理房源30万余间。在全国试点城市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超过140个,助力小户型低租金房源供给,对公住房租赁贷款余额1056亿元,较年初增加221亿元。
四是乡村振兴下沉服务重心。建设银行坚持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国有大行服务重心下沉相结合,推动“三大战略”在“三农”领域落地开花,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截至6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2.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0.7%,52万个 “建行裕农通”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点已覆盖全国近八成行政村,有效引导金融活水灌溉广袤乡村。
五是绿色金融外溢效应深化。建设银行坚持聚焦国家的“30·60目标”,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组织架构,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集团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广泛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有效提升全行资产的绿色底色成色。截至6月末,全行绿色贷款余额1.5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7%,两高行业贷款占比持续下降。
六是数字化经营常态化稳步推进。建设银行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取得了业界公认的成效。上半年,建行围绕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加快推进三大中台建设,持续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着力构建从生态到金融的完整运营闭环,打造“建行生活”APP,与手机银行形成“双子星、双高地”,线上生态服务与运营渠道更加完善。建设银行作为数字人民币首批指定运营机构,稳步推进试点,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在交通出行、民生缴费、教育医疗、批发零售等领域的运用,取得了数字人民币推广央行通报指标五项第一。
上半年,建设银行积极支持国家建设,服务民生质效双升。
一是扎实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支持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总额较年初增加1.32万亿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重点区域对公贷款新增占比过半,制造业中长期、战略新兴产业、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多元化提供融资支持,债券投资增长2813亿元,投行业务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超过4000亿元。加大对外贸客户的支持力度,福费廷累计交易金额超过3700亿元,跨境快贷系列产品累计支持客户近万家。
二是强化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金融需求。搭建租赁、养老、汽车、社区、跨境等领域340多个特色场景,升级“云工作室+企业微信”服务体系,为7亿多个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支持居民家庭居住生活的合理性信贷需求,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构建大财富体系,重点推进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的转型升级,完善“建行龙财富”平台,通过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等全方位助力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截至6月末,全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已经突破14万亿。
三是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扎实推动减费让利,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洪救灾,为相关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50多亿元,向汛情严重的河南地区捐赠2000万元。全行1.4万个网点开放劳动者港湾,进一步拓展便民生活服务范围,建行大学“金智惠民”持续扩大金融普惠教育覆盖面,累计培训4.82万期,受益387万人次。
上半年,建设银行风险内控不断强化,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一是完善全面主动智能的现代化风控体系。将环境与气候风险、欺诈风险、模型风险等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优化风控手段,增强数字化、智能化风控能力。“3R”风控平台功能作用凸显,小企业贷款和个贷“云审批”推广加快,投资交易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金融市场交易业务的风险排查,优化信用债的投后管理,理财业务整改转型有序推进。
二是主动加强信贷管控,不良逾期实现“双降”。始终坚持将信用风险防控放在重要的位置,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坚持严格的风险分类,科学审慎地计提拨备,加大资产处置力度。上半年末,集团不良率、逾期率较年初下降,逾期不良负剪刀差820亿元,保持了行业最好水平,资产质量持续夯实,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演变,世界经济复苏的动能不均衡,虽然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但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仍然突出。下一步,建设银行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践行新金融理念,纵深推进“三大战略”,持续推进常态化的数字化经营,加力开展大财富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集团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回馈广大的投资者。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股东、分析师、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胡昌苗董事会秘书:
谢谢王行长,下面进入问答环节,为了使更多的投资者、分析师和媒体朋友有提问的机会,建议一每位提问者提一个问题,在提问的同时自我介绍一下所在的机构和姓名。
新华社:
建行的普惠金融贷款规模在行业内最高,这也意味着高基数,今年国家要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的增长目标保持在30%以上。请教一下建行为了实现这个增长目标是不是存在一些客户营销和资产质量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之下,建行是否还会继续降低贷款的定价来让利中小企业呢?
王江行长: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支持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建设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疫情演变的不确定性和前期各地的自然灾害,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面临一定困难,不可避免地会对普惠金融的发展,特别是资产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呈现出非常好的活力,特别是上半年国内企业主体新增了400多万家。因此,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过程中,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建设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多非常好的机遇。
正如这位媒体朋友提出的那样,上半年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的基数高,达到了1.71万亿。特别是建设银行上半年日均普惠金融贷款投放81亿元,日均的回收压力也非常大,是67亿元。因此,在高基数下保持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关切,这对我们下半年普惠金融的发展是一种挑战。
应该说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建设银行建立了“五化三一”的数字化普惠金融打法,为普惠金融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从目前普惠金融资产质量的情况来看,风险是可控的。上半年末,整体普惠金融贷款不良率1.3%左右,其中小微快贷的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从风险而言,尽管面临相当大的挑战,但由于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流程的智能风控管理体系,目前小微企业贷款整体风险是可控的,预计年底不良率不会超过1.5%,能保持在1.3-1.5%之间。
就贷款定价而言,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17%,较上年下降了19个基点,这体现了我们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的力度和落实减费让利的举措。目前的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低于我们新发放贷款的整体定价,确实面临着收益如何覆盖风险的问题,但因为我们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享受了国家在定向降准和税收优惠的政策,应该说收益是可以覆盖风险的。我们会在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费让利各项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国人寿资管:
我们关注到近期地方政府融资的监管要求收紧了,建行作为基建大行,对公信贷需求是否会受到影响?建行下一步的信贷投放的重点是什么?
王浩副行长:
感谢您的提问。近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的监管要求是对原有规定的强调,同时对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约束,增强了有效性和操作性。我行严格贯彻有关监管要求,规范开展相关信贷业务。信贷需求方面,上半年末我们已审批通过的对公信贷项目储备共计6.6万亿元,当前信贷投放总体是平稳的,项目储备相对是充足的。
建设银行既是基建信贷大行,也是零售信贷大行,还是普惠信贷的大行。我们在发挥基础设施领域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深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小微、民营企业信贷保障,并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经济转型升级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贷款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0.3%,民营企业贷款增长11.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24.7%,绿色贷款增长16.7%,均高于对公贷款的整体增速。
下半年,建设银行将继续在加大基础设施领域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杜绝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做好房地产集中度稳步达标工作的同时,重点投向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等领域,推动信贷规模保持平稳增长,结构得到持续优化,预计新发放贷款利率总体上也将保持基本稳定。此外,为应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和疫情影响,我们近期还加大了对相关地区和相关企业恢复生产的支持力度。
香港商报:
今年因为疫情的问题,我们已经连续两年没有见到管理层了,希望明年全年的业绩发布会可以开线下的记者会。我的问题是,今年我们看到上半年建行的业绩非常好,又重回到了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第二季度的盈利增幅特别大,请问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很想知道全年是否会保持这个趋势?
王江行长:
感谢香港这位朋友的提问。大家注意到,在近期各大银行的业绩发布之后,大家普遍关心几大行上半年的业绩,特别是建设银行盈利增幅达到了两位数。我想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为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国内疫情防控成效良好和企业率先复工复产,经济基本面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对于银行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信贷需求,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刚才在报告中讲到,上半年建设银行整个贷款新增1.32万亿,增幅在7.9%。信贷增速超过资产增速,这为我们有效地获得利差收入和提升盈利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就建设银行而言,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践行新金融行动,深入推进“三大战略”,传统优势继续巩固,第一曲线的价值创造能力在不断夯实,同时第二曲线搭力续势,开辟了建设银行发展的新路径。上半年,我们的利息收入增幅5.2%,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增长了6.8%,使得净利润增长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第三,建设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强化,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上半年,我们的减值损失下降了2.7%,同时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处置金额达到了870多亿元,创历史新高。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建设银行有效地检视风险,计入不良贷款中的资产的质量状况是相对良好的。上半年,不良资产的现金回收额达到了27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114%。不良资产处置所形成的利润回拨,也对上半年的利润增长带来了一定贡献。
第四,去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商业银行自身就疫情对未来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的影响作了统筹安排。去年,为了防止疫情对整个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我们采取了审慎的原则,加大了风险释放力度,所以去年上半年利润基数比较低。因此,我们今年上半年10.9%的净利润增长,在去年较低利润基数之上呈现出一个阶段性高点,应该说可能这是今年的一个最高点。
从全年整体形势来看,整个基本面稳中向好、稳中加固,建设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宏观经济未来走势会保持匹配,各项业务指标,特别是关键财务指标会保持相对均衡。全年总体不一定能达到10.9%的增幅,但是保持和宏观经济走势相匹配,保持健康和近几年较好的利润增长是可期的,我想也是可以实现的。
金融时报:
近期互联网行业政策开始收紧,将会给建设银行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相比,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有哪些区别?有哪些相对优势?
张敏副行长:
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金融科技是推动建行战略发展的动力引擎,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今年3月份业绩发布会上,我们已经全面介绍了建设银行金融科技的战略,刚才王江行长也介绍了上半年金融科技推进的成效,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所以赋能业务发展,服务社会民生才是我们金融科技的最终目的。建设银行从2018年以来,持续推进“Top+”金融科技战略,对内打造协同进化型智慧金融,对外拓展开放共享型智慧生态,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数字化经营成效逐步显现,比如普惠金融,建设银行的普惠贷款已经连续多年同业领先,并且资产质量良好,这也体现出我们充分利用科技和数据优势,重构小微企业服务模式。关于智慧政务,目前建设银行已与28个省、144个地级市达成战略合作,助力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其中金融科技的敏捷响应和快捷的支撑能力。
从互联网金融政策的环境看,审慎监管已经成为常态化趋势,这也为建设银行在消费信贷、支付结算、平台服务领域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建设银行在此有很多优势。
第一,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金融行动,在服务国家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中积累了更广阔的客户基础。
第二,拥有海量业务数据,快捷响应客户需求变化,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体系和更丰富的金融产品。
第三,线上线下渠道相融合,提供场景化金融服务,重点支持普惠金融、住房租赁、乡村振兴、智慧政务等场景,同时依托“建行生活”平台,深耕高频生活服务类场景,赋能网点社区生态运营。
近期,建设银行已经发布了2021-2025年金融科技战略,即“Top+2.0”,明确了金融科技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未来,建设银行会推动金融科技战略纵深发展,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做好新金融体系的生态场景建设,助力数字化转型,更好地实现科技赋能业务,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让金融科技尽其所能。
太平资管:
我想问一个关于净息差方面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建行的净息差有一些下降。请管理层分析一下主要是哪些因素?请问管理层对未来的净息差的走势怎么判断?大概到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企稳回升?
张毅首席财务官:
谢谢您的提问和对建行价值创造力指标的关注。应该说,近两年银行业的NIM呈现收窄的趋势,一方面是世界经济的潜在增速在逐步收窄,同时叠加疫情影响,各国采取了一些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的投放量在上升,所以利率中枢在下移。同时,国内利率市场化加剧,造成利率水平的下降。从建行本身的情况来看,疫情以来,建设银行加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减费让利的相关要求,所以我们对普惠、民营企业的贷款收益率有所下降。同时,存款市场竞争加剧,相应付息成本上升,造成NIM有所收窄。上半年,建行NIM为2.13%,同比下降了7个基点,与去年年底相比下降了6个基点。二季度和一季度基本持平, LPR的相关影响在一季度已经基本体现,从二季度开始,贷款、债券等主要资产收益率逐步趋稳,一定程度上平抑了付息成本上升的相关影响。
我认为NIM的收窄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应该是逐步企稳,建设银行会加快业务策略调整,尤其是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加强在贷款、存款等主要产品定价以及风险定价方面的能力,相信全年建行的NIM会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
中金:
谢谢管理层给我这个提问的机会。从中收的增长情况来看,一季度的数据相当不错,半年度的数据增速有点回落,请管理层分析一下主要原因?请管理层展望一下全年的收入趋势?
张毅首席财务官:
谢谢提问。中间业务既体现了银行服务客户的水平,也体现银行对客户财富管理的水平。建设银行一直高度关注中间业务相关的服务和收费。今年上半年,在“应让尽让、应减尽减”的基础上,建设银行实现了694亿元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达到了6.8%,较一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健康增长的态势。从全年来看,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中间业务有一定的季节性。一季度包括春节期间,是居民消费和投资旺季。从整个上半年中间业务的收入结构来看,相关支付结算的收入、受托收入都保持较高增长,同时由于理财业务的转型,理财产品收入逐步企稳回升,同比增长6.8%。
全年中间业务收入应该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增长态势。第一,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支付结算,占中收将近半壁江山,主要是基于比较丰富的客户基础,尤其是近两年通过数字化转型搭建了大量的场景应用,同时科技赋能收入保持相对稳定。第二,服务客户的财富管理能力提升,建设银行大财富管理体系的建立,同时致力于打造建行“龙财富”品牌和平台,科技赋能增加了客户服务的便捷程度,这类收入也较为稳定。第三,对公业务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产业链上下游全链条金融服务,并购撮合、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稳步拓展。这些能力提升带来了中间业务收入的健康稳定增长,我对全年中收的增长保持乐观的态度。
财新:
想问一个关于理财转型的问题,今年资管新规过渡期马上就要到期,建设银行存量资产的处置以及理财子公司新产品发行的情况如何?请您介绍一下。
纪志宏副行长:
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问。理财转型一直被市场高度关注。资管新规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银行严格遵循监管导向,积极推进理财业务转型,大力发展净值型产品,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存量理财整改的相关进度符合或超出预期。截至上半年末,净值型产品1.23万亿,较年初增加2,416亿,保本产品283亿,较年初减少285亿,母行非标债权类资产1,967亿,较年初减少了1,615亿元。回表规模可控,资产质量良好,拨备计提与表内资产保持了统一标准。
在转型同时,建设银行持续推进集团资产管理新体系建设,强化资产配置、渠道销售、投资研究、风险管理等重点工作,加快资产管理业务模式转型与创新,努力打造新的业务发展支柱。上半年,集团理财产品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6.8%。
建信理财子公司作为承接集团理财业务的主要载体,开业两年多以来,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截至上半年末,建信理财管理产品700只,均为符合新规的净值型产品;产品余额9,463亿元,较年初增长2,493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3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继续有序推进存量业务整改工作,同时在我行的“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把大财富管理作为战略重点,将聚合集团资管板块优势资源,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强化母子协同联动,实现产品错位布局,不断丰富产品线,加强自主投资能力,持续拓展核心客群,全方位满足客户投资理财需求,特别是全力做好消费者保护工作,着力打通从资金到资产的价值创造,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帮助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瑞银证券:
我想问一个关于资产质量方面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咱行的资产质量在上半年非常平稳,可以说是向好,大部分行业不良率、整体的不良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等等均下降。我们也看到疫情的反复,和一些政策的支持。延期还本付息等支持政策的到期,会不会造成资产质量一定程度的下降?上半年有两个子行业,租赁和房地产业的不良率是有所上升的,请管理层介绍一下下半年的资产质量趋势和展望,以及对拨备情况的展望?
程远国首席风险官:
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疫情对资产质量的影响。应该讲,疫情期间采取的相关政策和疫情防控措施取得的良好成效,对经济社会的持续恢复起到了显著的拉升作用。建设银行一直以来坚决落实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坚持逆周期审慎管理,加之各项纾困政策发挥对冲作用,资产质量保持相对稳定。上半年,建设银行实现了不良逾期双下降,不良率1.53%,比年初下降了3个基点,逾期率1.08%,比年初下降了1个基点。逾期不良负剪刀差820亿,资产质量基础扎实,拨备覆盖率222.4%,比年初上升了8.8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就整体情况来看,预计贷款延期政策的退出对建设银行的资产质量影响较为有限。
一是因为分类标准并没有因为延期政策而改变,建设银行切实落实监管要求,始终坚持实质风险判断原则,严格审慎执行分类,并未因为办理贷款延期而影响风险分类的标准。
二是前瞻性谋划管控安排。去年,我们就已经做好了管控安排,通过前瞻性识别、监测风险,充分暴露和加大处置,潜在的风险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地释放。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主动管控,继续腾挪空间,资产质量的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客观审慎估计风险形势,加快存量风险化解,做好增量风险防范。虽然下半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但要看到支持我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步增加,经济恢复的总体态势仍然向好,预计建设银行的资产质量仍将保持平稳,信贷成本率基本稳定,风险抵补的能力保持充足。
广发证券:
我想问一下关于存款的问题,因为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存款增长速度超过了8%,比较快,能否介绍一下主要原因,建设银行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存款增长?另外,我们看到近期监管对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进行改革,对存款的成本会带来哪些影响?能不能展望一下存款成本未来的趋势?
张毅首席财务官:
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的存款形势不错,整个存款保持了8.3%的增长。面对货币供应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和国内比较激烈的存款竞争,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存款拓展。
第一,客户基础。大家从半年报可以看到,上半年建行对公客户已经超过了750万,对公账户超过了900万,个人客户达到了7个多亿,而且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地建生态、搭场景,通过数字化打法不断夯实客户基础,上半年对公、个人、机构几类客户基数都保持稳定增长,客观上带来了存款的平稳增长。
第二,我们抓住了宏观经济稳步增长的机会,抓住了产业升级和新动能加快发展的市场机遇,盯住重点区域、重点客户以及资金流向的关键环节,在这几个方面联动发力,保持了负债的稳定和多元化。
第三,上半年我们注重存款的量价平衡发展,加强存款定价策略以及产品和期限策略的统筹,二季度存款付息率控制的成果比较明显,存款的量价发展质效都达到了比较好的预期。上半年,全集团存款22.3万亿,尤其是境内个人类存款增长了9.7%,公司类存款增长的速度达到7.3%,二季度存款付息率同一季度相比较是比较平稳的,达到1.67%。
刚才提到了存款定价机制的改革,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定价的方式,从原来的“存款基准利率×倍数”改成了“存款基准利率+基点”的方式。二是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对各期限存款的上限作了适当调整,短端利率在上升,长端利率在下降。这些改革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存款竞争环境,保持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自身而言,可以促进我们优化存款期限结构,有利于根据央行的引导加强存款付息率水平的管控。从全年来看,我们的存款付息率将会保持平稳的态势。
新华社:
我比较关心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请问上半年建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情况如何?在监管部门不断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下半年建行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纪志宏副行长:
非常感谢您对这个重要问题的关注。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这既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有力抓手。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行,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部署,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新金融行动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将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我行关于“十四五”规划在路径上做了进一步明确,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董事会和高管层对绿色金融的统筹领导。我们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并研究制订了建设银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对相关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二是加大创新力度,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我们创新推出“节能贷”“碳金融”、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等产品,依托集团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优势,形成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综合性、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我们合计发行了24亿美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绿色债券和转型债券,承销首批碳中和债券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截至上半年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5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7%,在贷款组合里的比重也进一步提升。
三是强化配套支持保障措施。在政策指引、资源配置、考核激励、评价体系以及流程管控等方面制定专门措施,主动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信贷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支持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领域,加强火电、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管理,“两高”行业贷款的占比基本保持连年下降的趋势。
四是加强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我们把环境和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融入信贷全流程,对相关客户实施分类管理,密切关注企业生产及项目建设对能源消耗、碳排放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企业评级的模型中,对环境和气候风险进行更加充分的评估,审批流程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加强环境风险系统管控,增强客户甄别和选择能力,有序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筑牢风险底线。
中国银行保险报:
感谢给我这个提问的机会。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请问贵行如何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有效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
王浩副行长:
感谢您的提问。建设银行一直高度重视并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随着全国脱贫攻坚奠定胜局,我们将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金融实践紧密结合,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通过下沉服务重心,持续加强新脱贫地区信贷和服务支持,提升乡村金融服务可得性,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拓展线下乡村服务体系。建设银行建立了大量的“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覆盖了全国近八成的乡镇及行政村,为广大农户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便民事务、电子商务,并助力基层政府。在乡村政务方面我们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二是布局线上乡村服务平台。搭建“建行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集智慧政务、便民服务、助农金融于一体,提供600余项在线服务。截至上半年末,平台已经累计发放线上贷款21亿元。
三是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上半年末,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7%。
四是加快乡村金融服务创新。运用“互联网+涉农大数据”模式,为不同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场景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裕农快贷”线上产品体系,增强农户贷款便利性。整合金融和非金融资源,建设乡村产业链生态场景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内蒙古奶业、云南普洱茶、山东寿光蔬菜等产业开展了很好的探索。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运用新金融理念,创新拓展“三农”金融服务,依托更多开放的平台、便捷的场景和精准的服务,把握乡村振兴的广阔业务蓝海。
中国证券报:
前期监管机构提出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要求,建行作为最大的个人住房贷款银行,今年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建行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
程远国首席风险官:
今年以来,建设银行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和“房住不炒”的政策目标,坚决落实监管要求,有序推进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控工作,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百姓合理住房需求,个人住房贷款保持平稳增长,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逐步下降。截至上半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万亿,较年初增长4.7%。
从短期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调整,将一定程度影响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新增规模和占比,但由于设置了充分的过渡期,存量超标部分将逐年消化,今年的总体影响是可控的。从长期来看,新规有助于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有利于促进个人住房贷款区域和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业务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建设银行将继续平稳有序地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促进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量价质平衡发展。同时,在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方面持续发力,依托金融科技优势和数字化经营模式,加大场景布局和客户拓展,持续打造消费生态,推动零售信贷稳步增长。
此外,建设银行依托住房金融领域的传统优势,大力推进住房租赁战略,相关成效已逐步显现,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覆盖了全国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域,服务个人房东和租客达到3,700万人,支持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超过140个,专项资金支持增加小户型、低租金房源供给,对公租房租赁贷款余额达到1,056亿元。在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建设的同时,实现了自身获客、活客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应该讲,新的战略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高盛:
我的问题是关于资本充足率的。我们看到贵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年初相比有所下降,想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公司是否会加大资本补充工具的发行?管理层对全年资本充足率的趋势有什么样的判断?
张毅首席财务官: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资本充足率是衡量一家银行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建设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的管理非常关注。今年上半年,全集团的资本充足率是16.58%,比年初下降了48个基点。从全年来看,这是阶段性的低点,也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从披露的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中可以看到,资本净额上半年仅上升3.31%,主要是因为分红派息815亿,我们在6月相关的资本净额里进行了扣减的相关会计处理,这个因素影响资本充足率46个基点。从风险加权资产来看,上半年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速度是6.27%,主要由于加大贷款等核心资产投放。上半年贷款及垫款总额的增长速度是7.9%,主要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早投放早收益的相关策略安排。上半年的资本充足率是全年低点,下半年会稳步回升。
对于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建行在国内银行业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我们的资本充足率比较稳健。我们一直践行“内源性资本积累和外部资本补充并重”的原则,一方面保持内生性资本积累能力不断夯实,在适当分红派息比例的基础上,完成内源性资本补充;另一方面,我们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外部资本补充。8月初,我们发行了800亿二级资本债,取得了比较好的价格效果。此外,要通过资本集约化转型和精细化管理,推动轻资本业务发展,同时配套巴塞尔协议相关达标升级工作来完成对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和业务的管控。
香港商报:
管理层好!感谢给我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请教一下关于数字人民币的情况。央行在7月16日发布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里面披露了数字人民币体系框架和进展,建行也是第一批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验的银行,请教一下目前试点推广的进展如何?
张敏副行长:
数字人民币对支付体系意义非常重大,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特别是对于提高支付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在支付便利性的需求上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正如您所看到的,白皮书中提出,从2017年底开始,建设银行就在人民银行的统一组织指导下参与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工作,在此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研发迭代建行端数字人民币系统和钱包体系,支持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服务。
第二,按照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等10个地区,包括2022年冬奥场景中开始试点和测试工作。
第三,积极探索智能合约、双离线交易和硬件钱包这些应用的创新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安全、通用、普惠的零售支付环境和支付服务。
截至上半年末,在建设银行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个人钱包达到700多万个,对公钱包达到119万个,累计交易笔数2,800多万笔,金额180多亿。数字人民币场景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诸多领域。
下一步,建设银行会按照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特别是依托金融科技的优势,依托客户服务的优势,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创新应用,扩大场景覆盖面,为数字人民币体系的完善和推广做好相应支持工作。感谢您对数字人民币的关注。
胡昌苗董事会秘书:
前期按照监管要求,建行发布了业绩说明会公告,并通过投资者热线、邮箱征集了广大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次发布会开通了网络直播,也有投资者在网络平台上作了留言互动,我们认真对照了一下,前期大家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刚才交流中基本上涵盖了,后续广大投资者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请大家通过网络留言或者来函来电等方式及时跟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给大家回复。
刚才管理层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专业、深入地交流,回应了大家的关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建行在新金融方面所推动的战略举措,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我们的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大家如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与董办和公关部联系,再次感谢对建行的关心、信任和支持。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设银行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END
编辑/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