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众号谈育人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权威、专业、学术、引领”,打造思政育人新阵地


2021年5月,“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公众号团队坚持“权威、专业、学术、引领”建设理念,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打造师生交流思想、沟通业务、提升理论、扩展视野、确立价值、践行理念的平台和阵地。


权威:立德树人育青年


打造党建专栏 服务国家战略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新媒体平台发展,开设“党建”专栏,推送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红色云展厅”“五四青年说”等一系列特色内容。通过党建专栏浸润思想,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左右滑动,查看党建专栏内容


致敬百年专栏 实现全程育人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开辟“致敬百年”专栏,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栏目,积极创新学习形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优秀党史文章、先锋人物故事、红色文物故事、党史学习感悟转化为红色融媒体作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激励广大师生在党史学习中永葆初心、勇担使命。


左右滑动,查看“四史”学习精彩篇目


正向引导舆论 注重人文关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推出“同呼吸共命运”专栏,发布短视频《遥远心一片》,用原创的音乐、青春的祝福,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致敬;关注舆论动向,分析“慢直播”等现象,从专业视角剖析新闻传播前沿案例,充分发挥高校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责任与力量


▲点击查看“同呼吸共命运”专栏


亲历冬奥专栏 绽放青春光彩


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是我国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塑造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的重要契机。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打造冬奥与冬残奥融合传播矩阵,承担起对外讲好双奥故事的使命。“亲历冬奥”专栏以“讲述冬奥故事,传递青春热血”为主题,讲述电视学院志愿者的冬奥经历和感悟,通过对志愿者们的深度访谈,助力冬奥会和冬残奥在国际舞台绽放更多光彩。


左右滑动,查看“亲历冬奥”系列推文


专业:身体力行共进步


特色课程思政 打造新闻“金课”


作为双一流学科的主要建设单位,电视学院以“课程思政”推动学科建设,在中宣部、教育部和新闻传播学教指委的积极推进下,电视学院积极协助2021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建设,创新了新闻传播教育的方式方法。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报道并转载丰富多元的思政教学实践,争取更大范围传播思政教育,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推文将新闻一线最生动的实践融入教学,与全国719所高校共上一堂“最有实践力的中国金课”。


左右滑动,滑动查看“大讲堂”系列推文


弘扬公益精神 传递社会正气


近年来,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推出“公益”专栏,与电视学院负责“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相辅相成。学生编辑跟随项目脚步走进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视障人士家中,深入基层、走村入户、锤炼四力,同时紧密结合项目特点发挥专业特色,为“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的推广、电视学院致力公益建设和社会服务做好扎实的宣传工作。2021年11月,在200个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优秀原创内容评选中,推文《公益|每年104部无障碍电影是怎样炼成的》获得“十佳”原创内容。截至2022年8月,“公益”专栏已发布相关推文近150篇,以文字传递社会正气,以实践弘扬公益精神。


▲一键查看无障碍电影是怎样炼成的


“学术”:知识交流新平台


学术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打造覆盖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的学术论文分享平台,助推学生科研水平提升。编辑团队及时跟进老师们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界动态,刊载教师学术论文,助力专业读者的科研实践。编辑团队还策划“征稿”模块,发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CSSCI学术期刊《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征稿启示,鼓励师生积极投稿,推动高校、机构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学术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集刊历年封面


媒介讲座,分享前沿动态


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定期举办“当代传媒系列讲座”,邀请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学者走进校园,分享新闻传播研究一线、工作一线的相关动态。编辑团队与课程助教团队积极协作,开辟“讲座预告”专栏,对于讲座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对于主讲嘉宾的研究领域和工作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在策划编写推文的过程中,编辑团队强调实践性与学理性的统一,通过相关理论知识和参考资料,增加读者的理论知识储备,深化读者对业界动态的认识。


▲ 当代传媒前沿系列讲座


“引领”:新闻实践新动力


技术创新,传播优秀文化


融视频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图、文、声、像、影有机结合的移动端叙事作品,具有竖屏构图、移动伴随、美术装饰、图文内嵌、字幕表意等特点。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实践创新团队联合主流媒体共同推出“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华文化”“解码中华文化基因”“每日一福”等系列融视频作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编辑团队将“融视频”与公众号文章有机结合,引领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的新模式。


▲扫码观“每日一福”融视频


编辑团队积极对融视频创作背后的文化传播理念及编创团队作风精神进行了长期、深入的创新性报道。在策划创作该专栏的推文时,编辑团队重视融视频创作的专业性,解读创作主旨和文化内涵,关注融视频体现的国际传播理念和鲜活的表达方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同时,编辑团队聚焦融视频创作背后的融媒技术应用,用视频动图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提供文化创新传播的专业启示。


▲ 点击了解“融视频”


校友专访 榜样彰显担当


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众多中传校友无畏艰难,在“抗疫”前线书写媒体担当。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特别推出“疫情一线中传校友记者系列专访”,聚焦一线见闻,挖掘记者故事,传递媒体人的家国情怀。此外,公众号还推出“人物”专栏,对活跃在新闻一线的杰出校友进行专访,在人物上下功夫、在故事上多琢磨,充分展现出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立体鲜活的优秀榜样形象。


国家级表彰!抗疫一线的三位校友树立了榜样

国风小彭与两会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冬奥故事,VR表达,国际传播可以这样做

狄文达:我们立志做时代的“盐”

左右滑动,直击媒体人的一线日常


助力国际传播 展示中国形象


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实践创新团队联合主流媒体推出的系列融视频作品的英文版本,邀请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师生进行译制和配音工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有趣的动画、亲切的语态……这些是国际传播中“软实力”的体现,如春雨润物无声般促进国外观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和了解。


▲ 英文版融视频


海外矩阵,发出中国声音


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传媒大学依托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优势,从2021年起建设B.Bear海外平台传播矩阵,实现海外主流平台全覆盖,为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专业力量。


在冬奥与冬残奥的国际传播工作中,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通过由国际新闻专业学生运营相关账号、密集推送吸引海外受众、用多元形式打造具有特点的传播产品、冬奥海外传播IP孵化等措施,迈出了探索国际传播的重要一步。北京冬奥会期间,“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在海外媒体矩阵平台连续25天发布主题原创内容,共计发布消息502条,YouTube平台观看量累计达22000余次,单个视频最高观看量达7455次,受到许多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侨的关注和好评。


▲ 海外传播成果


为提高自身内容的站位、深度,特别是国际视野,工作团队借力主流媒体生产的优质的短视频、图片和文字产品完善自身内容。为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海外传播矩阵工作组精心构思,多方联络筹集内容资源,推出多个栏目,从志愿者、青年学生、媒体记者和国际友人等多个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在推送“每日一福”英文版海报时,编辑团队多角度充分挖掘海报中节日、节气、习俗、美食、美景等内容富含的人文精神,匹配中国诗词名句并辅以名家翻译,或采用西方名人名言或谚语,用简短精炼的文字沟通中西文化


▲ “每日一福”英文海报



目前,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采编和审核机制,建设了一批专业的编辑团队,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不断凸显。未来,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公众号将继续发挥好学科优势和传媒特色,进一步加强思政建设和文化育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整理:卫睿杰 雷明宇

编辑:张函萁

审核:李蓓蕾


高校思政网



扎根中国  融通中外

立足时代  面向未来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者奋进之笔”的展示平台,请长按图片扫描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