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拿大医生小哥斩获诺贝尔奖,遗愿却被中国人完成!除了白求恩,加拿大还有这么一个伟大的医生!

B仔 VANCO飞行社 2019-09-12



话说...


将近一个世纪前,


加拿大有一个小哥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他以黑马姿态拿下了192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年仅32岁的他攻克了曾困挠人类的疾病,


他的伟大发现仍然让后人对他感激不尽。


他叫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


他和助手在研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时,


成功研制了能控制血糖的药物:胰岛素


(班廷)


1891年,班廷出生于加拿大安省的一个小镇Alliston。


作为家里众多小孩里最年幼的他,


他完成了Alliston公立中学的学业后,


被多伦多大学神学院录取就读牧师专业。


(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神学院)


无心专研神学的他光荣地挂了很多大一的科目。


可能是觉得让上帝救人不如让人救人来得有效率吧,


任性的他突然脑子一发热,


成功说服学校让他转入医学系,


让他能重新做人好好读书。


(多伦多大学)


虽然混入医学系的班廷成绩仍然一般般,


不过处于中游水平的他至少已经不挂科了。


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中众多伤员急需医生救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拿大的征兵海报)


1916年,只读到大三的班廷被强制毕业,


征召入伍后被送往欧洲战场当起了军医。


都说“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


在学校没拿过几次手术刀的他,


在战场上只能硬着头皮给伤员开刀做手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军抢救伤员)


这段硝烟岁月里,却激起了他对外科和医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但好景不长,老天爷没留给他多少实践的机会,


1918年底他在法国战场光荣负伤,


领了一朵大红花,拿了一枚大勋章后,于1919年回到祖国加拿大。


在回国的一年里,


他继续在多伦多儿童医院培训当实习医生,


但可惜医术不咋地,他没能混到一官半职。


1920年,他只能委屈求全在西安大略大学当一名兼职的生理学讲师。


人生不如意的他终日在思考,


想要改变现状就得有个天方夜谭的想法。


终于在一个不眠之夜,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开启了他的医学之路...


(《纽约时报》在1920年发表的关于糖尿病的文章)


文章提到,


当时的欧美国家里,糖尿病就是慢性死亡的代名词。


即使在设备条件最好的医院里,医术最强的医生都要摊手的不治之症。


因为不能消化吸收血糖而产生糖尿,进而恶化成病痛和死亡。


能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基本没有!


(医生在抢救患糖尿病的病人)


唯一靠谱的办法,就是控制饮食,叫病人在痛苦中延缓生命。


每年接受这种挨饿治疗的病人多达上百万,而且数字年年剧增。


(治疗糖尿病的饥饿治疗法)


西方发达国家里的有志医生们的通宵奋斗也无法换来多少突破。


不过有些学者和医生可以确定的是,


从胰腺里分离出的胰岛素,就是治疗糖尿病的灵方妙药!


但是,想从胰腺里分离出胰岛素,必然要破坏胰腺。


而胰腺一旦被破坏,胰岛素分子也跟着被破坏!


这篇文章对班廷的启发是深刻的,


在脑洞大开后,他萌生了一个惊天的想法,


也许这个想法能改变世界,改变全人类。


隔天,他在同事生理学教授米勒(F.R. Miller)的引荐下,


匆匆赶往多伦多,拜会当时多大的权威生理学教授麦克劳德(John Macleod)。


(麦克劳德)


一见面,麦克劳德就给班廷一个下马威,


他不屑地说道:


“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跟我说,


已经找到了治疗糖尿病的办法,


可每个办法都不如让病人饿肚子受酷刑有用。


我看你还是洗洗睡了吧!”


但班廷没打退堂鼓,


反而三言两语就让麦克劳德对眼前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他不仅被班廷的理论给说服了,


甚至特意批了一个实验室、配了一位名叫贝斯特(Charles Best)的得力助手 ,


开启了一段研究治疗糖尿病的伟大医学旅程。


(贝斯特)


沿袭前辈的部分研究成果,


不畏困难的班廷积攒了多年的人品终于大爆发。


在实验室里,他信心满满地对贝斯特讲起了他的理论,


“胰岛素提取不出来,


是因为胰腺里的消化酶会在胰腺破碎时把胰岛素给破坏了。


那如果我们把胰腺里的消化酶给整没了,


那胰岛素不就不会被破坏了呀!”


(班廷和贝斯特的实验室)


贝斯特似懂非懂,


因为他明白要让消化酶消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班廷看出了贝斯特的心思,


他立马去抓了只狗做起了实验示范给贝斯特看。


他的办法很简单,


把可怜的小狗的胰腺给结扎,


让狗的胰腺不再产生消化酶,


然后尝试提取胰岛素不就欧了么?



牺牲一只小狗就能研究成功的话,


这就不会叫做伟大的发现了,


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失败了。


不死心的班廷继续用狗来做实验,


而实验的漫长过程不仅烧脑,而且烧钱。



他把自己的所有家当都卖了,


堵上倾家荡产的风险,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仍没有放弃,


 好在他的助手贝斯特也跟随着他不离不弃,


一直跟在身后给予强大的后盾支持。



皇天不负苦心人,


当他们试验到第九十二条狗的时候,


期待的一幕上演了,


他们成功地从结扎的胰腺中提取了胰岛素,


并将胰岛素注射进患有糖尿病的另一只狗,


不久之后,患病的小狗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机。



动物实验成功了!那人类是否同样适用这个理论呢?


于是班廷开始对自己的朋友打起主意来了。


他把一个身患糖尿病的朋友接到实验室来,


朋友抱着必死的决心,兴许自己的死可以为医学的进程做出一次贡献。


班廷想反正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没有多少心理斗争,二话不说就给他朋友扎了一针动物胰岛素。



他朋友立刻呼吸急促,满眼痛苦表情。


死去活来地熬到了第二天,


他的朋友居然生龙活虎了起来,


他说自己头不晕、脚不麻、呼吸轻松了、视力好像也好多了,


反正糖尿病的一些症状好像都减轻了。


班廷和贝斯特听到后欣喜若狂,相拥而泣。


这么长时间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结果了,


这是人类攻克糖尿病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天。


之后在克劳福德的支持下,


专门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诞生了,一问世就轰动了世界。


1923年4月15日,


班廷和克劳福德一起,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但是居功至伟的班廷,得奖后却非常低调。


回到实验室后他马上把奖金分一半给好基友贝斯特,


而后绝口不谈自己的功劳,只是一头埋进实验室继续苦干起来。



由于天然胰岛素的提取成本很高,


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


在之后的16年里,他仍然孜孜不倦,


找到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办法,成了班廷接下来的目标。


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事业和家庭,


重回欧洲战场,在前线救死扶伤。



1941年,他在赶赴前往伦敦救治伤员的飞机上,


遭遇空难殉职,享年四十八岁。


(班廷遇难的新闻在家乡Alliston的报纸上刊登)


身躯虽然不在,但他的遗愿仍然让后人记着。


他念念不忘的人工合成胰岛素,


终于在1965年9月17日,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研究所正式宣告实现!


这位伟大医生的梦想,


人类糖尿病攻克史上最里程碑一幕,


由一群同样伟大的中国人做到了!



纵观班廷的一生,


年轻时的他虽然在学业和事业上不是一帆风顺,


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决心。


在研究胰岛素时,虽然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但他的坚持不懈最后还是把他带到了人生巅峰。



他是个重感情重友谊的人,


他曾经说过:“贝斯特与我的成功永远都是在一起的。”


即使问鼎诺贝尔医学奖后,


他仍然继续研究对抗糖尿病这个课题,


他说:“糖尿病这事,我知道的只可以讲十五分钟,但不知道的一辈子都研究不完!”





你知道脸书的CEO其实是个机器人么

温哥华唐人街至今未解的谋杀案

微信推出全新脑洞新功能

温哥华地震都不如这事儿可怕

加拿大“瓷娃娃”的悲惨故事

人工智能会不会干掉人类

温哥华人权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UBC小哥为体验流浪汉生活差点命丧黄泉

加拿大"国民CP"死不承认恋情的虐心故事

美国渣渣中国约炮百人斩视频

UBC闹鬼多发地不为人知的秘密

SFU有停尸房你知道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