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戈国龙丨论道教内丹学的阴阳哲理

哲学基础 2022-09-24

摘要:内丹学 “崇阳抑阴”有其特定的意义,纯阳并非在同一层次上与 “阴阳对待”的说法相矛盾,内丹学的阴阳交媾本身已经预设了阴阳二者之间的平衡与调和关系的重要性。但因内丹学未有明确的理论自觉,故有时不免制造了 “崇阳抑阴”与 “阴阳平衡”之间的矛盾张力。本文从阴阳哲理的层面,对内丹学阴阳交媾的 “纯阳”观念做深入的阐释;内丹学以其特有的易理卦象来描述阴阳交媾的火候法则与成仙原理,这里面所呈现的 “纯阳”观念本身即包含有深刻的阴阳哲理。我们先略述阴阳交媾的 “纯阳”观念,然后总结阴阳交媾的易理卦象,最后则阐明阴阳交媾的成仙原理。如此,我们可以准确理解内丹学中既要追求 “纯阳”而又讲究 “阴阳交媾” 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主题词:纯阳;阴阳交媾;阴阳哲理;内丹学

(原文发表于《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05期)

一、阴阳交媾的 “纯阳”观念

道教修炼传统中,对 “阳”的推崇在唐吴筠的 《宗玄先生玄纲论》中已有明确的表述:

故阴胜则阳竭而死,阳胜则阴销而仙。柔和慈善贞清者,阳也; 刚狠嫉恶淫浊者,阴也。

道俗反其情,人各有所炼。众人则以阴炼阳,道者则以阳炼阴。阴炼阳者,自壮而得老,自老而得衰,自衰而得耄,自耄而得疾,自疾而得死。阳炼阴者,自老而反婴,自浊而反清,自衰而反盛,自粗而反精,自疾而反和,自夭而反寿,渐合真道而得仙矣。是以有纤毫之阳不尽者,则未至于死; 有锱铢之阴不灭者,则未及于仙。

这里,“阴”与 “阳”代表了生命中两种对立的力量和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阴是生命中的消极面、黑暗面,是走向死亡的力量,俗人 “以阴炼阳”,即是 “顺则凡”的方向;

阳是生命的积极面、光明面,是走向新生的力量,道者 “以阳炼阴”,即是 “逆则仙”的方向。

死亡是阳尽而阴纯的结果,有一丝毫的阳未尽则不至于死亡;反之,圆满地成仙则必是阴尽而阳纯的结果,有一丝毫的阴未尽,则不算真的成仙。

这种理解生命两种不同力量、不同方向的阴阳观,完全被内丹学继承下来了。

王重阳曰:“玄关夺得不追寻,炼就重阳灭尽阴。”

李道纯“死生说”一文谓:“念虑绝则阴消,幻缘空则魔灭,阳所以生也。积习久久,阴尽阳纯,是谓仙也。或念增缘起,纵意随顺,则阴长魔盛,阳所以消也。积习久久,阳尽阴纯,死矣。大修行人分阴未尽,则不仙;一切常人分阳未尽,则不死。”

《西山群仙会真记》引 《十洲杂记》曰:“纯阴无阳,鬼也; 纯阳无阴,仙也; 阴阳相杂,人也。鬼则阴灵之炁,凝而为形,仙则阳和之炁不散,炼而为质。人以阳尽而为鬼,鬼者人之归也; 人以阴尽而为仙,仙者人之迁也。”

《悟玄篇》序曰:“盖人生于天地之间,秉受阴阳之气,故曰有死生。为人者,可鬼可仙。鬼者,纯阴之气; 仙者,纯阳之体。以阴炼阳甚易,以阳炼阴不难。所谓学仙之士,无过以阳炼阴之术,阴尽阳纯,则曰仙矣! ”

《海琼白真人语录》载:“外丹难炼而无成,内丹易炼而有成。所为阴丹阳丹者,即内丹也。丹者,心也,心者,神也。阳神谓之阳丹,阴神谓之阴丹,其实皆内丹也。脱胎换骨,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炁,此阳神也。一念清灵,魂识未散,如梦如影,其类乎鬼,此阴神也。”

按照这种崇阳抑阴而重视纯阳的观念,这里就有一个根本性的哲理问题:既然内丹学要推崇纯阳,那么还要不要 “阴”呢? 如果排除掉 “阴”,“阴阳”又如何 “交媾”呢? 这岂不是要否定掉 “阴阳交媾”的意义吗? 

清代内丹学家刘一明即明确地提出了此一问题。

问曰:性命必赖阴阳而后凝结,则是有阴不可无阳,有阳不可无阴,何以又有 “群阴剥尽丹成熟”之说,到底用阴乎,不用阴乎?

答曰:所用者,真阴真阳;不用者,假阴假阳。真阴真阳为先天,假阴假阳为后天,先天成道,后天败道。

这确实是内丹学 “阴阳交媾论”所要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理问题,也是我们本文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显然,这里 “崇阳抑阴”语境中所讲的阴阳并不是从阴阳对称的哲理上来讲的;从阴阳哲理上来说,“有阴不可无阳,有阳不可无阴”,阴阳是互相成立的,是对等、对待的范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只能讲平衡、讲和谐,不能简单地 “崇阳抑阴”,不能简单地说要 “消阴 ” 变成 “ 纯阳 ”。这里讲的“阴”与“阳”实际上另有思路,另有语境,不可与阴阳对称的哲理混为一谈。刘一明的回答,以真阴真阳为先天,以假阴假阳为后天,内丹学所推崇的 “阳”即先天之 “真阴真阳”也,所否定的 “阴”即后天之 “假阴假阳”也

阴阳交媾是通过阴阳的平衡与合一而从阴阳分立之 “2”回归先天阴阳合一的 “1”的状态内丹学在某种语境下把这种先天的“1”及至“0”的状态称之为“阳”,而把后天的阴阳分立的“2”乃至“2”以下的状态称之为“阴”,此时“阴”(假阴假阳)代表后天生命的有碍及渣滓的成分,而“阳”(真阴真阳)则代表先天生命的畅通及光明的成分。

元清和真人尹志平曰:

凡居阴阳之中者,莫不有数。所以人不能出阴阳壳中,惟天上无阴无阳,是谓纯阳。俯视日月运行转变,时数在运气之外,又岂有寒暑春秋、兴亡否泰之数邪。人处阴阳之中,故为阴阳所转,曾不知元有个不属阴阳转换底在。学道之人不与物校,遇有事来,轻省过得,至于祸福寿夭,生死去来,交变乎前,而不动其心,则是出阴阳之外,居天之上也。

这里区分出阴阳对待的 “人间”与超出阴阳对待、无阴无阳的 “天上”,实际上正是后天世界与先天世界的分别。先天世界无阴无阳,超出阴阳对待,故又称之为纯阳。“纯阳”中的 “阳”已经明显不是“阴阳”对待中的 “阳”,实际上只是先天境界的代名词而已。

在这一意义上,内丹学修炼的目标,正是要彻底消除后天 “阴” 的成分而回归先天 “阳”的状态;依生命之中 “阴” 与 “阳” 各自所占的比重,即可体现其不同的生命境界。故 “纯阴”、“阴神”则为 “鬼”;“纯阳”、“阳神”则为 “仙”;而阴阳相杂的状态即是 “人”。

内丹学修炼从“阴”到 “阳”的转化,实际包含了整个精气神的转化;由于修炼的能动的主体是 “心”,所以 “心”的 “纯阳”状态更为根本,是转化后天精气的核心要素。

内丹学修炼中阴阳交媾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从后天(阴阳)回到先天(纯阳)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以先天之阳转化后天之阴的过程。先天之阳与后天之阴,此消彼长。对于此种 “阴消阳长”过程与阴阳交媾的火候与原理,内丹学有一套独特的易理卦象以表现之,这是我们下一节将要论述的主题。

二、阴阳交媾的易理卦象

对于阴阳交媾的理论阐释,内丹学以 “坎离”二卦为中心,形成一套非常严密的哲理模型。我们知道,阴阳交媾是不同层次的 “合二为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内丹学由后天返先天的逆返成仙的过程,故阴阳交媾亦称 “坎离颠倒”、“取坎填离”。坎离代表后天的身心、神气等一系列相对应的阴阳范畴,而坎离交媾的目标是回到先天乾坤的状态。从乾坤到坎离,是从先天到后天的顺向演化;从坎离到乾坤,是内丹学阴阳交媾的逆向演化。

我们可以以张伯端的 《悟真篇》为中心,来梳理一下内丹学中阴阳交媾的易理卦象。

《悟真篇》曰:“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翁葆光注曰:离(楀),属火为阳而居南,所反为女者,外阳而内阴也,谓之真汞;坎(椾),为阴

而居北,所以反为男者,外阴而内阳也,谓之真铅。夫离为火,火炎上,火乃木之性,俱浮,属阳,故为主也。坎为水,水润下,水为金之

性,俱沉,属阴,故为宾也。此常道也。今也离反为女,坎反为男,是主反为宾也,宾反为

主,岂非颠倒乎? 故曰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同上)

戴起宗疏曰:浮沉者,火炎木浮而在上为主,水降金沉而在下为宾。此乃人之道,此为世间法也,此为顺五行也。今焉火木虽浮,使之就下而反为宾。金水须沉,使之逆上而反为主。是之谓仙道也,是出世间法也,是为水火既济也,是为颠倒五行也。

又,《悟真篇》 云:“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官却是男。不会个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

翁注曰:“日中乌属阴,故为离女;月中兔属阳,故为坎男。苟不知颠倒之妙,徒自高谈,亦犹以管窥天者也。” 

戴疏曰:“颠倒者,不以阴为阳,是为阴中取阳;不以阳为阴,是以阳中取阴。阴为阴,阳为阳,顺行者,世之常道也。阴取阳,阳取阴,逆行者,仙之盗机也。”

这就从坎离二卦所代表的一系列象征上,充分阐释了其中 “阴阳颠倒”之义。内丹学用了许多复杂的术语来讲阴阳交媾,但若明白了坎离及其所象征的意义,其中的内在理路亦不难把握。但以上只讲到坎离颠倒,还未直接点出从后天坎离之阴阳回归先天乾坤的命题。

若从纯哲理上言,通过“取坎填离”的阴阳交媾的过程,则离卦复其先天之乾卦,坎卦复其先天的坤卦,但内丹学只讲 “从此变成乾健体”,只讲 “纯阳”之乾卦,并未提及代表 “纯阴”的 “坤”卦。这当然并不奇怪,因为按照我们前面所论述的内丹学的 “纯阳”观念,内丹学除了讲阴阳对称、交媾的意义,还在特定的意义上 “崇阳抑阴”,以 “纯阳”为仙,以 “纯阴”为鬼,故通过取坎填离之后,内丹学只取 “纯阳”之乾卦为结果,而讳言 “纯阴”之坤卦。但其实,这里应可从哲理上作进一步的说明,不必回避 “坤”卦所代表的 “先天”之义。因为在阴阳交媾的易理而言,坎离交媾的结果就是回归先天乾坤,此时坤之 “纯阴”不同于内丹学“鬼仙”意义的 “纯阴”。坤之纯阴与乾之纯阳,已经是从后天阴阳对待中回归先天了,此时已经是 “后天之先天”了;只是若进一步细究,则此后天之先天之中仍可分阴阳而有乾坤,但这已经是 “先天之阴阳”了。先天之阴阳,按内丹学的说法,如果纳入 “崇阳抑阴”的语境中来理解,以后天为阴,以先天为阳,这已经是 “阳”的层面了。故内丹学进一步再通过 “乾坤交媾”之 “大周天”,从后天之先天回归先天之先天,此时则为合道之 “0”一层境界,或可谓是真正成仙之 “纯阳”了。不过,内丹学是一种关于实践的学问,虽有深入的理论探讨,但少有人去关注这一阴阳交媾所涉及的哲理问题,故在此特做疏通如上。

对于内丹学以纯阳为仙的观念,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加以理解。自《周易参同契》开始即以易之十二消息卦来说明炼丹中的火候变化与阴阳消长,而十二消息卦正好可以用来象征阴阳消长的周期性变化,这样 “乾卦”之 “纯阳”义更具哲理意义,并不违背 “阴阳相待”的根本法则,不会成为偏重一边、有阳无阴的 “孤阳”。若以十二消息卦中的阳爻代表内丹学 “崇阳抑阴”观念中的 “阳”,以十二消息卦中的阴爻代表内丹学 “崇阳抑阴”观念中的 “阴”,则内丹学以 “纯阳”为仙的观念可以得一顺畅的了解,不再有隔碍之感了。从易理卦象上去理解内丹学的阴阳交媾的原理与火候,可以在理论上澄清诸多问题。

三、阴阳交媾的成仙原理

正如内丹学 “崇阳抑阴”有其特定的意义,纯阳并非在同一层次上与 “阴阳对待”的说法相矛盾,内丹学的阴阳交媾本身已经预设了阴阳二者之间的平衡与调和关系的重要性。但因内丹学未有明确的理论自觉,故有时不免制造了 “崇阳抑阴”与 “阴阳平衡”之间的矛盾张力。从内丹学阴阳交媾论的成仙原理上说,并不是在阴阳二者之间去 “取阳”而 “舍阴”,恰恰是以真阴真阳二者之间的交媾和合,去从后天阴阳之“2”回归先天太极之 “1”,由此进一步返本还原,与道合一而成仙,这就是内丹学阴阳交媾的成仙原理。

对此问题全面而完整地提出来并加以理论论证的,则是刘一明的《道书十二种》。刘一明对 “阴阳和合”的问题有系统的解说,可做专题研究。

刘一明已经把阴阳交媾而成仙的原理说得很透彻了。自“气”一面讲,内丹学的核心奥秘是如何感召 “先天一气”;自 “心”一面讲,内丹学的核心奥秘是如何回归先天之心的本来面目。依 “心气无二”之理,前者乃即气而言心,后者乃即心而言气,先天之 “虚”中本来无 “心”与 “气”之二元分别相也。而回归此先天 (心气无二)之境,其核心奥秘则在 “真阴真阳” 之交媾、交感与和合也。即属真阴真阳之交媾,则非后天之造作有为法,而有其微妙之感通,如白玉蟾《谢张紫阳书》所说:“夫修炼金丹之旨,采药物于不动之中,行火候于无为之内,以神气之所沐浴,以形神之所配匹,然后知心中自有无限药材,身中自有无限火符。如是而悟之谓丹,如是而修之谓道。”

丹法阴阳交媾以成仙之总原理既已叙明,则不同丹法流派之特征亦可由之而明矣!无论何种丹法,皆以阴阳交媾而回归先天,此则无异;而此回归先天,则或重先天一气而言丹,或重先天心性而言丹,虽可谓有或重性或重命之不同特色,其实皆归于道之不二也。因分之即阴阳,即神气,即性命,而合之则为“非二元” 之 “虚体”,不过可由不同视角而表之罢了。

回归太极本体状态才是修炼成仙的根本,而阴阳气机的修炼则是回归太极的方法与过程,两者相互配合,是内丹学修炼的根本原则。在阴阳未生以前的太极,虽也蕴含有理有气,但气没有显现,显现只是无形之 “理”,“理”可以理解为相当于包含万物运化程序的全息的信息元。等到由太极而分化出阴阳二气,则阴阳气机的运化是显现的,而阴阳二气之所以能如此运化 的程序规律即理则是隐含于气机运化之中。阴阳的气机有动有静,有增有减,但其所以能动能静、可增可减之 “太极之理”则本无动静,并无增减,因为动静增减只是阴阳气机不同信息的显现与隐藏的差别,从那个太极之理来说,它只是一个全息元,从信息的全体来说并无动静增减。对修炼来说,阴阳气机有变化有增减,但我们的心要无变化无增减,即所谓的 “无思无虑,无作无为”,这样我们就能从阴阳的部分的运化状态,上契于无动静无增减的太极整体的状态;这样就能超越有形事物的生灭变化的层次,而回归于太极本体的无限与和谐。如果我们局限于后 天阴阳的变化,那么修炼最多只能影响到后天肉身的健康,而不能返本还原,进入永恒的道境。

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内丹学阴阳交媾论的一个最重要的原理。内丹学所讲的这一套通过阴阳交媾而返本还原以成仙的原理,其表述带有道教鲜明的特征;但就其哲理本身而言,凡客观的原理、原则都是超越宗派门户之见的,内丹学家认为,“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儒释道三家在其最后的 “道”的层面都是殊途同归的。

禅家之转物而觉,其实亦是回心内照,此即有阴阳交媾之作用; 儒家克己复礼、正心诚意之修养,使精神不向外驰,而回复心体之明德,其实亦有阴阳交媾的作用。不过,儒佛两家都偏于心理、伦理方面的精神修养,虽在核心原理上可以有阴阳交媾的作用,但它们并未明确地提出阴阳交媾特别是身心之间相互作用的课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