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问题丨所罗门:好的生活

哲学基础 2022-09-24


快乐主义


在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柏拉图对话中,对好的生活的追寻是反复出现的主题。从苏格拉底和他的希腊伙伴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对好的生活的追寻根本不是个新问题,实际上,每个人对它都有非常坚定的信念。今天,几乎所有这些信念仍在被人辩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被称为快乐主义的哲学,它认为好的生活应该是从生活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快乐。

对于好的生活,快乐主义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候选对象,但苏格拉底以及后来的人已经看出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你或许已经注意到了,对于快乐主义,人们谈论的要比实际去实践的多得多。学生们经常谈论快乐主义,但他们在学业和事业方面的抱负和忧虑表明,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并不仅仅是快乐,而且还有成功、安全、社会名望、尊敬、权力、金钱和自由。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想得到快乐,但快乐更多的是作为娱乐、消遣和享受,而不是作为生活的目标。例如,与普通的猫相比,我们是自制的行家里手。当我们饥饿时我们会推迟进餐,因为我们还有工作要做,或是因为我们在节食减肥。我们压抑自已的性冲动,是因为如果在课堂或餐桌上放纵这种欲望,那将使我们非常尴尬和难堪。我们想要的远远不只是“纯粹的性”。很多人都说,他们现在之所以拒绝自己的快乐,是为了以后得到更多的快乐。但如果是这样,那么大多数人肯定是在愚弄自己,因为我们都知道,工作和责任会催生更多的工作和更多的责任。社会尊重和礼节总是要求更可敬的行为和更多的礼节,我们只是在推迟自己的快乐这种观点通常会被我们自己的行为所驳倒。还有人认为工作本身、尊重或者成功就是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东西,但哲学家们指出,这里牵涉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分:一种做法是为了快乐而行动,另一种做法是为了其他某个目标而行动,而这种目标的实现会给人带来快乐。这两者之间有重大的差别。快乐主义是第一种而不是第二种。

两千五百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反对将快乐主义作为好的生活的经典论证。正如我们前面己经提到的,他认为快乐并不是活动本身,而是某种与令人满意的活动相伴随的东西。于是,好的生活关键在于“令人满意的活动”,而不在于快乐本身。我们的目标不是快乐而是活动,快乐更像是一种额外奖励,或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活动的“圆满”。被禁止的活动或庸俗的消遣可能是令人快乐的,但这些快乐会被这些活动所最终导致的痛苦和不安(例如内疚)大大地抵消。另一个方面,一个活动也许是极端痛苦的(跑很长的距离或经受一项严格的测试),但是由于活动本身是令人敬佩的或富有挑战性的,它仍然可以产生一种有意义的快乐。但这就意味着,即使快乐本身是好的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也不能成为好的生活本身。

事实上,我们中很少有人是快乐主义者。

某种虚拟的发明(它基于康乃尔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奥兹的研究)。它是一个装有电极和医疗设备的箱子,箱中的人被挤紧安全带,打开电极,他就会体验到一波又一波持续的感官快乐。箱中的装备可以满足这个人的任何生物需要,只要他不想出来,就可以永远住在箱子里。唯一的障碍在于:一旦进入箱子,你就永远不想或者不会被迫从里面出来。这里有绝对快乐的生活,但你将不得不为此而放弃你的雄心壮志和你的朋友,放弃运动、阅读、性爱、美食和电视。当然,仅仅在箱中呆上几个月后,你的身体就会发生变形,人显得苍白无力,就和一个包装好的圆汉堡包差不多,但你对此毫不在乎,因为你将过上完全快乐的生活。你愿意这样做吗?在我教过的几千名学生里,只有十几个人表示愿意。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渴望超越感官快乐的其他方面的满足。

成功


在我们的社会中,好的生活往往被等同于成功。成功或许意味着金钱,但又不只是金钱,它还包括社会地位和值得尊敬(虽然它们经常是交织在一起)。还有一些对成功的奇特的曲解:例如,强盗有时会被当作非同寻常的成功者来崇拜,而不管他们的财富和地位是靠什么方式获得的;一些有创造力的人和隐士可能被当作成功者来崇拜和偶像化,尽管按照惯常的尺度来衡量,他们实际上完全失败了。在这里我们必须再次注意,不要把人们口里说的好的生活同他们实际的生活方式混淆在一起。一些为了成功而努力工作的人会说,他们工作是为了退休以后的生活,为了保证自己能够过得快乐,或是为了有足够的钱阔绰地进行消费。但他们的生活却往往与此相反,当很久以后他们“达到预定目标”时,他们自己却已经劳累不堪、精疲力竭,以至于再也不能享受哪怕最简单的快乐了。你可以说他们是成功上瘾者,就像有人成为金钱上瘾者一祥,他们起初是为了得到其他某些东西而工作,但最终却只是为了那个东西本身而工作。和其他人一样,金钱上瘾者开始也是为了买房子、汽车和电视机赚钱,但最终却对钱产生了如此强的渴望,以至于仅仅是为了钱而工作;成功上瘾者为了安全、社会地位或者财富而工作,但最终却仅仅是为了成功本身而工作。

追求成功的生活是有问题的。当然,现实中总存在失败的可能,这是一则几乎可以用来反对所有生活方式的论证。不管怎样,失败的威胁不是一个拒绝某种生活方式的好的理由——问题在于成功自身的威协。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许多成功人土在他们四十多岁或者五十多岁的时候,也就是当他们好像已经获得了自己毕生追求的东西的时候,却突然自杀了。为什么?因为一旦到手,他们的成功就被证明并不是他们日思夜想的东西。如果某种关于好的生活的观念让我们失望,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好的生活,更不意味着生活不值得过,它甚至也不意味着成功不值得拥有,或者成功是错误的。它只意味着,成功本身好像不能给我们带来好的生活。

禁欲主义


近几十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不满于用成功来定义好的生活,不满于这种“成功伦理”,一种与此对立的观点出现了。许多人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简朴甚或贫穷——从财产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这种反应的极端表现是,我们总是在荒山野岭中的拓荒者或叛逆者中选择民间英雄;其温和表现是,那些希望回归乡间牧场或小社区中生活的人,大都成长在大城市并且接受过成功伦理的熏陶。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种新的哲学。例如,基督教朴素的禁欲主义正是对罗马帝国时期颓废的成功伦理的反应(用禁欲主义来称呼这种朴素克己的生活非常恰当)。甚至早在基督教以前,大约与苏格拉底同时期的一群自称是“犬儒主义者”(Cynics)的哲学家就为类似的生活方式辩护过(“cynic”源自代表“狗”的希腊词)。他们中最著名的是第欧根尼,他住在一个澡盆里,除一盏灯笼以外,一无所有。据说他提着这盏灯笼察看每个人的脸,以“寻找哪怕一个诚实的人”。当亚历山大大帝来到他所居住的城市时,他提出要见这位早有耳闻的第欧根尼(约前422-前325)。见面时,亚历山大问第欧根尼:“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第欧根尼转身对这位已经统治了已知世界大部分土地的统治者说:“让开,你挡住了我的阳光。

有些人把禁欲的生活看作实现好的生活的一种手段,而不认为禁欲自身就是好的生活。例如,相当多的宗教信徒是把禁欲主义当作拯救或“涤罪”的一种方式来接受的。他们赞扬的不是自制本身,而是作为神圣生活之手段的自制。有些艺术家接受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只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生活似乎是他们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好的生活——即创造性——的最佳手段。有一种为我们所熟知的观点认为,生活中“最朴素的”快乐不仅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容易得到的,我们绝对不要把这种观点同禁欲主义及其对极端自制的强调混为一谈。许多人力图“简化”自己的生活,只是因为社会使生活过分官僚性、社会性的复杂化了。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更多地享受生活”而不是纯粹出于禁欲主义的原因。这里禁欲主义也是一种矫正和手段,它本身并不是目的。

自由


自由可以作为一个好的生活的概念单列出来。通常,自由被认为是一种手段,也就是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享受快乐或实现自己的抱负、创作或礼拜、从社会中引退或随心所欲地生活。但像其他手段一样,自由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目的。抛弃很有前途的职业而去浪迹天涯的人也许是将自由看得比任何快乐和成功都重要。也许正因为更为“自由”,从束缚和责任中解脱出来要比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或婚姻更让人向往。自由的生活并非必然是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因为在自由的生活中,一个人既可以是虔诚的教徒,又可以是快乐主义者,还可以是野心勃勃的人。问题是,自由和他们关切的其他事情相比到底哪个更重要。这种观念的极端形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室中的人”的那种与众不同的、过分的自由。为了实现他“最优先的利益”,也就是他的自由,他宁愿放弃一切,不仅是成功和快乐,甚至还包括他的健康。

权力和创造性


关于好的生活的观念还有许多。事实上,人类有多少目标,就有多少种对好的生活的可能看法。有些非常普通的关于好的生活的观念与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非常接近,例如,追求巨额财富或政治权力的生活就与成功伦理的生活很是类似。然而“权力”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它不是政治性的,而是个人的。它是成长为一个人的权力,“扩展自己意识”的权力,开发才能和进行创造的权力。例如,弗里德里希·尼采就用“权力意志”这种说法捍卫了这样一种观念。许多哲学家(尤其是英国的伦理学家)主张,人的活动只是为了快乐,尼采反对这种主张,并且辛辣地讽刺说:“人类并不渴望快乐;只有英国人才这样。”尼采在其《权力意志》一书中主张,所有人最终需要的是权力:不是需要,也不是欲望——不,对权力的爱才是人类的恶魔。你可以给他们一切——健康、营养、住处,他们还是不快乐,因为那个恶魔坚持要求得到满足。你可以剥夺他们的一切而只满足这个恶魔;而后他们就几近陶醉了。

尼采还说,关于好的生活的所有其他似是而非的观念,实际上只不过是追求权力的不同方式罢了。现时代的争名夺利是如此,甚至宗教也概莫能外。但尼采认为,至高意义上的权力只留给了那些自主地、创造性地生活的人,比如艺术家、哲学家或圣人。例如,作曲家莫扎特可能认为好的生活就是富有艺术创造性的生活,这并不排斥他可以在生活中享受很多快乐。对于苏格拉底来说,好的生活就是符合他在哲学探讨中所捍卫的那些道德原则的生活,虽然他也享有快乐和成功。对于他而言,好的生活就是智慧的生活、坚持原则的生活、创造性地思考的生活。甚至当这些意味着他的死亡时,人也应当对此矢志不渝。

宗教


关于好的生活的宗教观念也值得专门进行考虑。这种观念并非与生活中的许多其他目标和抱负交织在一起,并于礼拜日的早晨挤成一团,它真正就是生活的目标,所有其他的目标都隶属于它。但究竟有多少人完全认可这种关于好的生活观念,这从来都是不清楚的。上百万的人说过他们完全认可这种看法,但他们的生活是否与其言论相一致,这有待我们谨慎地考察,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宗教性的生活是一种奉献的生活,在基督教的传统中,有时也说是“心怀对上帝的敬畏而生活”。宗教性的生活并不必然建立在“敬畏”的基础上,但重要的是,真正有信仰的人的生活中渗透着一种与其宗教相关的情感,这种情感支配着其他的每一件事情。这并不是说有宗教信仰的人只从事宗教活动,而是说宗教性的行为必须在其生活中占据首要位置。在实践中,宗教性的生活经常与关于好的生活的其他观念发生冲突。

这些好的生活的观念中的每一个都是相当具体的。它从我们渴望的众多目标中挑选出了一个或一种目标,宣称此目标就是好的生活的标志。然而一旦我们开始认真思考,便会发现,所有这些似乎都是片面的。如果快乐意味着我们要舍弃所有的朋友和社会关系,谁还想要这种快乐?如果权力或成功使我们不幸,谁还愿意得到它们?如果创造只会带来不幸,谁还想有创造性?既有创造性同时又能享受快乐的生活难道不更好吗?如果信奉宗教的人不把自己全部奉献给神,而在不削弱宗教信仰的情况下同时享受世俗的幸福,他们的生活难道不会更好吗?换言之,好的生活似乎是某种比任何单一的目标更加一般的东西,无论这个单一的目标在许多人看来是多么的重要。然而,我们不应断言好的生活就是“每一样东西中最好的”,而不做进一步的限定。即使我们抛弃那些片面的观点,我们仍然可能发现,好的生活只有单一的目标。

幸福

在古代世界,亚里士多德考查并抛弃了各种关于好的生活的片面观念,并用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同意的一个概念——幸福取而代之。幸福是好的生活,尽管幸福本身不是单独一个活动,而是众多活动的结果。亚里士多德将个人的发展或自我实现当作目标。在他的《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考査了两种关于好的生活的片面观念——快乐和成功(对他来说主要指政治上的成功),并且拒斥了它们;虽然他同时也强调,没有快乐和成功,一个人就不可能过上好的生活。但它们自身并不是好的生活,而只是好的生活的必要条件。好的生活是幸福,他将幸福定义为“为其自身”而期求,而不是“为了其他东西”而期求。这样一来,幸福便包含了许多优点和美德,它既包括富有、权力和社会地位,又包括作战的勇气、让人羡慕的酒量、正义感、亲和力和幽默感。换言之,这里的“幸福”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舒适康宁的感觉,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幸福”意味着一种整体的生活,它结合了所有的美德、好的运气以及欣赏它的哲学智慧。幸福是各个部分保持平衡的整体上好的生活。他甚至还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在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或几年中很幸福是毫无意义的。一个人只有基于自己的一生才能被称为是幸福的。亚里士多德甚至还在一个地方暗示,一个人死后仍然可能遭遇不幸——比如他的孩子玷污了这个家族的姓氏。

这表明亚里士多德所处的社会及其道德哲学与我们当代的道德哲学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我们似乎完全可以认为一个人即使在十分钟内也可以是幸福的。例如,你可以想像自己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醒来,看着初升的太阳,听着鸟儿动听的鸣叫,这时你会感到非常幸福,但十分钟之后你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学校开除了。但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幸福”需要一生都生活得很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是由于语言的差别;亚里士多德使用的词是“尤德摩尼亚”(eudamonia),这个词更准确的意思是“做得很好”或“活得很好”。但这种语言上的差别也反映了道德哲学上的一个深刻区别:我们倾向于主要用内在的满足或活得好的感觉来理解幸福,这对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希腊人来说是根本无法理解的(的确,如果一个人处于灾难之中仍然感觉良好,那么他们会认为他不是幸福,而是极为愚蠢)。对于希腊人来说,好的生活是一种公共的、社会的、成就斐然的、好运连连的客观生活,这跟个人的内在感受没有什么联系;而我们却倾向于认为,不管别人怎么想,即使一个人被认为是极其不幸的,只要他自己对生活现状感到满足,那么他就是幸福的。因此,虽然我们都同意“幸福”这一理想是好的生活的关键,但它仍然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内在的满足究竟有多么重要?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我们实际取得的成就到底有多么重要?幸福是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可以得到的(就像我们想的那样)?还是就像古希腊人曾经认为的那样,幸福只是那些势力强大的、非常富有的或非常幸运的人的特权?在我们还没有过上好的生活时,我们是否可能——在我们的意义上——幸福?

快乐、成功,节制、自由、权力、创造性、宗教和幸福等都是关于好的生活的不同观念。其中有些是毎个人都能得到的(比如简单快乐的生活),而有些则仅仅是少数幸运的人才能得到的(比如创造性的生活)。现在,你一定已经惊奇地发现,所有这些关于好的生活的观念都漏掉了某些东西。无论快乐主义与宗教生活,成功伦理与禁欲生活,追求财富的生活与追求自由、创造性或一般幸福的生活之间存在着多么根本的不同,它们仍在一点上是共通的,那就是它们都以自我为中心,而没有注意到其他人。尽管形式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种种的利己主义。我们将会看到,这对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伦理学来说并不准确,对苏格拉底的道德生活来说也不正确。我们也许不愿将一个离群索居的僧侣或苦行修道者的生活归结为任何意义上的“自私”,但僧侣式的生活很少注意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将重点放在了单个人的好的生活上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