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史丨施杜里希:斯宾诺莎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我们对他的评价
斯宾诺莎死后,他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并没有立即充分显现出来。和活着的时候一样,他死后也遭到憎恨和嘲笑,他的思想也被禁止传布。犹太教会把他开除了,天主教会也将他的著作列为禁书。即使是开明的皮埃尔·培尔也称斯宾诺莎的思想是奇谈怪论。
至于说到斯宾诺莎与犹太教会之间发生的冲突,我们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作为一个少数派宗教教徒的团体,犹太人曾经多次遭到驱逐,因此他们主要是通过共同的信仰才团结在一起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任何足以威胁他们团结的行为都会做出敏感的反应;所以,他们同样惧怕那些被基督教多数派视为异端或反宗教的观念,这也是合乎情理之事。年轻时,斯宾诺莎就宣称:那些先知们被作为道德导师而受到尊敬,可是他们的学识并不比他们的同时代人更多些。这使得他处境更为艰难。
在德国,斯宾诺莎哲学起初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因为几乎与此同时诞生的莱布尼茨哲学抢占了更大的风头。尽管如此,他的影响还是超出了表面上所显示的情形,我们可从如下事实看到这一点,即针对斯宾诺莎的思想,人们总是不断地发表一些争论和反驳文章。首先对斯宾诺莎公开表示敬意的人中,在德国,有伟大的诗人和评论家莱辛以及约翰·海因里希·雅各比(1743—1819);在英国,有诗人柯勒律治。后来,赫尔德和歌德也明确表示,他们信奉斯宾诺莎及其学说。受斯宾诺莎思想影响较深的哲学家主要有叔本华、尼采和柏格森。
下面我们再对斯宾诺莎做一简短评价。毫无疑问,斯宾诺莎的思想也是他人格和命运的体现。没有人能够做到与世隔绝地旁观世界以及他自己的人生,即使像斯宾诺莎这样的人也做不到这一点。斯宾诺莎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表明了他的出身,我们可以称这个特征是东方式的。斯宾诺莎身上带有一种宿命论的献身精神,尽管这不一定必然会导致他成为一个懒散的袖手旁观的人,但是也很容易使他成为这样一个人。因此,曾有人拿他的学说与佛陀的学说相比。在他的思想体系里,自然的人类共同生活诸如婚姻、家庭和民族等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受到重视,或许这同样应该归咎于他的出身以及他的个人命运。
斯宾诺莎是个天性以理论为行为导向的人,因此,对他来说,一个人的认识必须与他的行动相一致。他几乎不能想象,一个人确信无疑地认识到的道理,他在行动中却不去实践它。在他看来,认识本身确实就是一种情感冲动。
斯宾诺莎从来都不认为,人有可能会克服掉他自私自利的秉性,因此他也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而且在他看来,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而牺牲自己,这个想法本身就是荒谬的,他的这种观点与他的性格和他遭受驱逐的个人命运以及他孤独的生活不无关系。这使得他的思想与基督教的核心思想区别开来,尽管在其他某些方面两者之间有一些相近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