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雍正惹得天下讪笑,缘因滥放“道德空炮”?

黄大拿 黄大拿明史拍案 2019-04-20


撰文|黄大拿&编辑|王心


看似褒奖君子和善行,实质却败坏了民风,这个结果似在意外实在意中。

  

古代皇帝的个人品德如何?这肯定是一个会引起争议的口水问题。


但即使是普天下人都觉得某个皇帝的德性如何不地道,却从来不会影响其在道德问题上的夸夸其谈。


清朝的雍正皇帝,登基已经有篡位嫌疑,即位后又大肆清洗,私底下应该很少有人会把他归入品德高尚的君子之列了。


尽管如此,雍正却有一个奇异的癖好,那就是放“道德卫星”。


结果如何呢?自然是天下讪笑……

 

 

子贡赎人却被孔子痛批

 

《吕氏春秋》中有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非常有名。故事是这样的:


鲁国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赎回来,事后可由国家报销。孔门高弟中经营商业成功的子贡一次赎了一个同胞归国,事后却拒绝了国家支付的赎金。


孔子听说后对子贡说:“你这是不对的,因为你开了个坏的先例,从此不会有鲁国人再肯为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你接受国家补偿的赎金,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你拒绝这笔赎金,只会破坏国家那条好法律。” 


子贡自损财物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被树为道德典范,为什么反遭孔子的批评?


张远山在《寓言的密码》一书中作了精辟分析:鲁国立那条法律的用意是为了鼓励每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惠而不费地做一件大好事,哪怕你暂时没有预付偿金的能力,也应该去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


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假设一下,如果鲁国君主为子贡之举而龙颜大悦下令通报、嘉奖、宣传乃至推广,会有怎样的后果?

 


第一,社会表面的道德水准提高了,因为人人都在表态向一毫不取的子贡同志学习;


第二,道德水准的实际滑坡,因为头顶已经高悬了子贡这样的道德高标,谁若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国家的赎金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然而又有几人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不致影响自己的生活呢? 


老祖宗的寓言有着惊人的预见性。我们曾经有过许多道德模范,他们都是那么完美无缺高不可攀,让每一个凡夫俗子自惭形秽。


且不问这类典型的真实程度如何,就算是真实的,大众对这类典型究竟会唤起亲切的认同感还是避而远之?

 

二 

“道德卫星”,真的假的?

 

自称读圣贤书的雍正皇帝却忘记了孔夫子的教训。


雍正在道德教化中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奖励拾金不昧。据雍正朝的《实录》记载,1727年(雍正五年),一个锄草的满人在送钱粮的途中,发现车内有别人遗落的元宝一个,便呈报了有关官员。雍正得报大喜,一个卑微的夫役不贪捡到的财宝,精神实在可嘉,真乃国之脊梁啊,那个元宝就奖给他吧,并命于八旗中宣传此事。


这是雍正朝报告拾金不昧事迹并且得到皇帝嘉奖的先河。


第二年,那个被二月河小说写出了名的河南总督田文镜上奏皇帝,说是他治下的河南一农民更了不得,在地里捡到了170两银子不仅如数交还,而且不受失主报酬。


雍正这回出手更大方,既给农民赏银,还赐了个七品顶戴,并传旨要求官绅士民各界学习效仿。仅仅一个月,田大人报告在他的辖区又有了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雍正龙颜大悦……


好家伙,从此各省呈报路不拾遗先进事迹的奏折联翩而至,“道德卫星”比赛式地一个接着一个放了出来。“好人”也不再局限于底层夫役,而遍布各行各业各种类型“好事”也愈变愈奇……

 


终雍正一朝,此类道德卫星就没有停放过。


乾隆继位,却远不像他老子对“道德卫星”如此痴迷了,他规定:若真有拾金不昧的道德君子,地方官员可以酌量奖励,但不准向上司申报,总督巡抚等高官也不得借这一类事情上奏。


原来,就在雍正大张旗鼓地褒奖“好人好事”时,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作弊现象:既然上交“遗金”既可博得官职和好名声,还能得到比“遗金”更多的物质奖励,何乐而不为?而且天知道这上交的“遗金”的真正的主人是谁呢?

 

三 

放道德卫星,背后藏着大利益

 

历史学家分析,雍正在褒奖“好人好事”时,对可能出现的作弊缺乏警惕。这种判断真是书生之见。


在黄大拿看来,素来精明过人的雍正并非失察,而是自有其盘算。


争放“道德卫星”事件中存在三方利益博弈,不可不察。


雍正为什么对“道德卫星”如此热衷,又为什么对可能出现的作弊眼开眼闭?路不拾遗向来被视为民风淳厚、世道清明的盛世标志,本朝此类佳话层出不穷,不正好证明雍正天纵圣明?


而对官员来说,既然圣上好这口儿,我们何妨多多益善,拍拍马屁让他高兴高兴呢?同时还可以借此表示自己对老百姓教导有方,也算政绩一种吧。


至于那些拾金不昧者,排除其中的道德君子,相当一部分是冲着政府嘉奖的实惠而来的。


底层人民中间原本具有拾金不昧之类美好传统,那是老百姓淳朴的自发行为,他们根本没有指望得到什么回报,这是真正的善行。


可是一旦在上者出于某种利益考量要对此进行诱导时,整个事情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雍正王朝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拾金不昧者给予名利实惠,不仅起到了诱使定力不够的人做假骗取各种利益的作用,而且在那些淳朴的人看来,这也是对自己善行的一种污辱,为了避免被别人认为是欺世盗名,下一次他们碰到路上的“遗金”,只怕要考虑应不应该拾起它并上交官府了。


看似褒奖君子和善行,实质却败坏了民风,这个结果似在意外实在意中。


“道德卫星”损害道德,最终可能导致一个社会在道德高标喊得震天响的表象之下,其实际水准的空前倒退。其中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往期好文精选

近代名人与中医纠葛:一笔糊涂账!

被保健品忽悠,是中国人的悠久传统?!

经理人迭遭废黜,“家族企业”关门大吉!

“要不要拿掉孔祥熙”为何成为蒋介石难题?

一份私人布告为什么抢了一战消息的风头?


明察历史,拍案惊奇。本文为黄大拿明史拍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并只允许微信公众号转载,不可发在其他渠道,违者必究。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一块读透历史,读懂社会。定期会有各种红包、送书等福利活动。因扫码入群人数已达到上限,请添加微信AKX789拉你入群(添加微信请备注:黄大拿或黄大拿明史拍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