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茶,心灵有家,前路有知己!
爱茶之人,亦爱生活。
饮茶,一人得渴,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苦是茶的真味,也是生活的真味。
好茶总是先涩后香,生活总是甘苦交叠。
细细品味、慢慢感悟,有时最苦涩时正是芳香将至,最甘甜时却又苦涩暗藏……
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只总会苦一阵子。
苦尽甘来,才是人生的味道。
品茶只有两个动作:拿起,放下。而茶叶只有两种姿态:浮与沉。
人生将讲究的是虚浮平淡。
学一个拿起放下,学一个沉下去,再学一个世事沉浮间,怎样将自己一点点、从容不迫地婉转释放。
为了寻找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
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中国古人则推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家,真的是一个充满内涵,又充满温暖的词。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对“小康社会”的憧憬就是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图像:一家八口人,五亩大的房屋院落,围绕院落栽满桑树,一百亩田地,五十岁能穿上帛,七十岁能吃上肉,全家温饱有余,劳作有时。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与孟子设想的“小康社会”相比,今天的“小康社会”标准已经提高了很多,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的追求始终没有变化。
中国人不热衷来世、永生、天堂这些超越世俗的目标,而是追求在平淡的居家生活中“享福”。在多数中国人的眼中,居家过日子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都体现在过日子、过光景之中。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一个大大的福字,意味着福气盈门。
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这是一种信任,踏实心安,从未强求;
这是一种友情,相处再久,从不厌倦;
这是一种认同,心怀默契,从未走远。
不必说天长地久,不会约患难与共,只会顺其自然,一起扶持过人生。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早在春秋时,伯牙与子期成就了高山流水觅知心的佳话。
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知己,是一种灵魂的相遇,一种心灵的相惜。“人生得一知己”,多少人所向往之,只是,知己,可求不可遇。
沏一壶清茶,邀二三知己,于家中赴一场期盼已久的约会,生活不过如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