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
为更好贯彻落实全国律协《关于扶持青年律师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了解温州青年律师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供更为系统、高效的扶持措施,开展贴合青年律师实际需求的活动,提升青年律师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温州市司法局与温州市律师协会联合开展了全市青年律师执业状况和职业发展调研。本次调研以电子问卷方式,向全市35周岁以下律师发放,共收回问卷1011份,经数据整理与分析,形成本调研报告。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青年律师的年龄及执业年限
全市青年律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青年律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新执业的青年律师占比较高。
(二)青年律师性别比例
全市青年律师中,女律师比例略高于男律师,女性约占青年律师的52%,男性约占青年律师的48%。该数据与法学毕业生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三)青年律师执业地点分布情况
80%的青年律师执业地点集中于鹿城、龙湾、瓯海、乐清、瑞安等主城区和经济较发达县(市),洞头、文成、泰顺执业的青年律师队伍有待培养壮大。
(四)青年律师的政治面貌
参与调研的青年律师中,47%为群众,26%为中共党员,24%为共青团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分别为1.19%和1.48%。党员律师占比较高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提供了夯实基础,有利于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
(五)青年律师的学历及深造计划
全市青年律师近90%为本科学历以上的法学(法律)专业毕业,7.42%的青年律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2位青年律师取得博士学位。在本科学历的青年律师中,近五成有深造计划,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青年律师,超三成有深造计划,另有7.61%的青年律师具有跨学科或其他方面的深造计划。上述数据反映出青年律师善于求知、不甘落后的进取态度。
(六)青年律师具备的其他专业资质
15.13%的青年律师除律师执业资格外还具有其他专业资质,以金融、财会类专业为主。青年律师不再只满足于精通法律专业本身,更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转换。
(七)青年律师目前在律所职务
81.7%的青年律师在律所没有担任任何职务,12.96%的青年律师担任合伙人,2.47%担任律师所部门或团队负责人,0.99%加入了律师所管委会,1.88%在律师所担任主任、副主任或执行主任职位。
经数据比照,随着执业年限的增长,青年律师担任律所合伙人的数量逐渐增加,执业5年以上的青年律师愈发成熟,将近五成会在律所担任职务。
(八)青年律师的收入前景预估
47%的青年律师预估自身收入短期内不会有变化,22.06%的青年律师预计自身收入将会增长但速度较慢,13.74%的青年律师预估收入增长将会高于一般工薪水平,仅有3.76%的青年律师预估自身收入将会快速增长的。律师成才周期较长是影响律师收入的主要原因,提升青年律师发展速率可以有效解决青年律师收入短板问题。
(九)近三年律师职业规划
83.58%的青年律师表示会看情况发展,12.76%的青年律师表示近三年有变更职业的考虑,人员流动基本符合行业规律。
(十)青年律师的工作经历
61.82%的青年律师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律所从事律师工作,38.18%的青年律师有包括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在内的其他各种从业经历。由此可见,律师行业在青年群体择业时较受青睐。
(十一)青年律师业当前业务类型与未来执业方向
关于青年律师目前主要业务,52.92%的青年律师以诉讼业务为主,27.6%以综合性业务为主,8.41%以非诉为主。对于未来执业方向,34.92%的青年律师希望在未来以诉讼为主,30.96%希望以综合性为基础、突出某个专业方向,12.17%希望在未来以综合性业务为主,7.52%希望在未来以非诉为主。可见,温州的青年律师目前还是以综合诉讼为主,有意在此基础上发展专业化,也有少数青年律师青睐于走完全专业化道路。
对于诉讼案件办理量,23.24%的青年律师每年办理10件以下的诉讼案件,29.97%的青年律师每年办理10-20件的诉讼案件,17.9%的青年律师每年办理21-30件的诉讼案件,23.05%的青年律师每年办理31件以上的诉讼案件,5.84%的青年律师没有办理诉讼案件。
(十二)青年律师业务发展困境
31.33%的青年律师认为自己缺乏系统培训,81.11%的青年律师认为社会资源不足导致自身业务难以发展,57.86%的青年律师认为自身难以接触到高端业务,42.03%的青年律师认为自己实务机会不足,44.21%的青年律师认为自己的业务发展受制于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可见,制约青年律师业务发展的因素呈多样化,在青年律师自我剖析时主要认为受困于社会资源不足,难以接触到高端业务。同时,也反映出青年律师已经认识到专业知识储备还存在短板的问题。
(十三)青年律师的客户类型及来源情况
51.93%青年律师的主要客户为个人类客户,16.22%青年律师的主要客户为中小企业,2.57%青年律师的主要客户为大型企事业单位,2.77%青年律师的主要客户为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可见青年律师的案源大多依赖于个人及中小微企业,少有大型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大型、稳定的客户。青年律师客户来源的前三类型为亲友介绍、原客户介绍、等待客户上门,主动对接案源尚存不足,少数青年律师能够通过自我推广或第三方推广获得业务。
(十四)青年律师工作强度及时间分配情况
青年律师工作强度的个体差异较大,30.96%的青年律师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八小时,28.39%的青年律师工作时间每天基本超过八小时、经常加班,两者占比均较高。16%的青年律师因业务不多、工作时间比较宽裕,24.54%时闲时忙。对于时间分配,77.65%的青年律师认为业务承办占用工作时间最多,13.35%的青年律师将主要工作时间用于案源开拓,4.55%的青年律师则是主要用于行政事务。
(十五)青年律师参与普法活动的情况
29.48%的青年律师会主动参与普法活动,56.38%的青年律师不会主动参与普法活动,但会根据任务指派参与普法活动,有14.14%的青年律师没有参与普法活动。参与普法活动的主要形式为线下咨询、普法讲座。问卷中有249人是通过短视频、直播、自媒体等新形式进行普法,有67人通过传统媒体进行普法。总体上,青年律师主动参与普法活动的积极性有待加强。
(十六)青年律师自我提升情况
79.53%的青年律师会在实务中边干边学,69.54%的青年律师会通过网络进行学习,68.25%的青年律师会从同行交流中学习,68.15%的青年律师从阅读中有所获益,56.28%的青年律师有通过培训进行自我提升。可见,大多数青年律师都会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学习意愿强烈。
(十七)青年律师急需提升的能力
79.82%的青年律师认为自己需要积累办案的实践经验,78.14%的青年律师认为自己需要广交朋友、积累社会关系和资源,75.67%的青年律师希望提高与客户、职能部门交流沟通的技巧,69.34%的青年律师希望加强法律专业知识和培养先进职业理念。由此可见,实务经验、理论知识、社会资源、沟通技巧是青年律师普遍关注的能力。
(十八)律所对青年律师成长的影响
53.71%的青年律师认为其所在的律所缺乏对青年律师的指导、培养和规划,53.12%的青年律师认为其所在的律所办案以个人为主、没有团队合作和专业分工,35.31%的青年律师认为自己工作的内容重复且低层次,29.28%的青年律师认为其所获得的薪酬不合理,26.51%的青年律师认为所在的律所未能提供高端业务给青年律师学习实践,24.63%的青年律师认为资深律师不愿花时间精力指导,17.11%的青年律师认为律所的品牌形象不够好影响其成长。可见,青年律师对于所在律所的整体统筹、人才梯队规划有所期待,律所应对此有所重视,对青年律师的培养进行系统的规划。
青年律师普遍反馈律所都有基本的管理制度、有不定期的培训、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提供少量的案源,可见律所对青年律师业务拓展确有帮助。但在青年律师的培养、扶持方面显然还有进步空间,需要健全持续、稳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更多的向青年律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办案机会。
(十九)外界因素对青年律师业务的影响
近五成青年律师认为其业务受疫情的影响有所降低或收费受到了影响,而四成青年律师认为疫情对业务收入没有影响,也有少数青年律师在此期间收入获得增长。疫情属于不可避免的外在因素,但不是所有青年律师的业务都因此降低。疫情已经结束,但疫情对律师行业的影响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十)青年律师对律所帮扶政策的期望
77.15%的青年律师表示希望所在律所能够提供案源支持,56.28%的青年律师表示希望律所的资深律师能够给予更多指导,54.5%的青年律师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合理的薪酬制度,54.5%的青年律师表示希望律所能够经常开展针对性培训或活动。可见,困扰青年律师的最大问题在于缺少案源,希望律所能够有所帮扶,也希望通过资深律师的指导、培训活动等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希望律所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以使得青年律师取得与付出劳动相匹配的薪酬。
青年律师希望通过培训等活动提升自身的实务技巧,主要是希望提高自身的沟通方式技巧、数据检索与案例研究技巧、文书写作技巧、演讲辩论技巧。
42.33%青年律师希望通过专家学者讲授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20.77%的青年律师希望由资深前辈律师传授经验,还有近三成的青年律师希望通过和行业内外的同龄人进行沟通交流。
(二十一)青年律师对行业扶持政策的期望
近七成青年律师希望律师行业能够进一步完善扶持青年律师的机制、加强对青年律师执业保障,也有很多的青年律师希望能够积极组织培训或交流活动,提高活动的频率,丰富活动的方式。
大部分青年律师希望律师行业能增加青年律师培育经费和学习培训机会,并在会费方面给予减免优惠。
三、调研问题初步归纳
(一)青年律师成才周期较长,发展速度影响青年律师对职业前景的信心
初入律所的年轻人,至少需要花费2-3年的时间才能从律师助理进阶到能够独当一面的执业律师。律师助理/实习律师因不能承接案件,会导致其总体收入偏低。刚执业的律师在业务拓展时又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马上崭露头角。随之而来的压力让青年律师对执业前景感到担忧。集行业协会、律所、律师个人三方面之力缩短青年律师成才周期,减少优秀青年流失是保障律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业务拓展困难,缺少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超过八成青年律师认为社会资源不足导致自身业务难以发展,难以接触到高端业务,超过四成青年律师认为自己实务机会不足。就案件数量而言,52.92%的青年律师当前以诉讼作为主要业务,8.41%的青年律师当前以非诉作为主要业务,但近半数青年律师每年所办理的诉讼案件却少于20件。就客户类型而言,超过五成的青年律师主要依靠个人客户,16.22%为中小微企业,少有大型企业、行政机关等稳定性强的优质客户。就客户来源而言,多数为亲友、原客户、其他律师介绍,团队负责人提供。存在被动等待客户上门特点,缺乏主动拓展意识与能力。
(三)自我提升意愿强,但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一方面,对于学历提升,本科学历的青年律师近五成有深造计划,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青年律师也有超三成有深造计划,另一方面,对于实务学习,近八成青年律师会在实务中边干边学,并且多数青年律师愿意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与同行交流学习,可见青年律师是极其愿意进行自我提升的,对律所、行业的帮扶充满期待。但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青年律师认为其所在的律所缺乏对青年律师的指导、培养和规划,且办案以个人为主、没有团队合作和专业分工,在业务能力提升方面所提供的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只有不到两成青年律师在律所担任职务,参与律所管理的更加稀少,人才梯队的断层不利于律所的持续发展,晋升机制的缺失也使青年律师归属感下降。
(四)团队协作模式尚未普及,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如能借助团队协作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实践机会,但现有模式下,仅有17.9%的青年律师以“律师+助理”的模式办理案件,16.62%的青年律师有团队分工和合作。可见,我市律师行业团队协作模式尚未有效普及,青年律师尚不能充分借助团队力量成长,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五)地域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区仍有发展空间。
从地域分布来看,有48%的青年律师在鹿城区执业,乐清、瓯海、龙湾三地占比均在10%上下。鹿城区作为温州市行政中心,政治经济区域优势更为明显,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又导致竞争激烈并摊薄人均资源,故其他县市区的青年律师发展需进一步提升。乐清、瓯海、龙湾、瑞安、永嘉作为经济发展重镇,青年律师人数、发展速度与经济规模仍有差距,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平阳、苍南、龙港虽与市区有一定地域距离,但本地经济规模较大,社会对青年律师的需求仍是十分庞大的。
四、几点建议
(一)积极引导青年律师树立远大目标,增强发展信心
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律师应当树立远大目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增强对律师职业的发展信心。
(二)着力提升青年律师的业务能力,推动综合能力的提升
业务能力乃青年律师的立身之本,青年律师应通过资深律师、团队的“传帮带”,积极参加律协、律所举办的各类培训与活动,着力提升专业素养。同时注重职业长期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青年律师还应注重人际沟通等综合能力的提升,积极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三)为青年律师提供充足的职业保障,解决起步难问题
万事开头难,对于青年律师更是如此。律师事务所应为青年律师提供充足的职业保障,持续提升薪酬、福利等基础保障水平,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可以通过争取出台扶持政策、指派法律援助案件、增加政府购买、建立青年律师培养基金等方式加大对青年律师扶持力度,进一步为解决青年律师成长期后顾之忧提供助力。
(四)律所应完善青年律师培养体系,为律所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青年律师的发展离不开律所这一平台,同样,律所的发展也离不开青年律师这一有生力量。律所应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育体系,在老师“传帮教”、管理分配、业务培训等制度设计方面,紧贴青年律师实际;在所内案源分配方面,根据适当向青年律师倾斜,给予青年律师更多实践机会;在团队建设方面,根据本人意愿和特点吸收青年律师加入各个业务团队,让青年律师借助团队平台得到最佳发展机会。
(五)积极为青年律师搭建宣传平台,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在为青年律师积极搭建平台,提供志愿者活动、公益普法、村(社区)法律顾问、参政议政以及其他社会工作等的同时,还应广泛表彰宣传优秀青年律师典型,为青年律师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充分给予青年律师脱颖而出的机会。
转载自丨温州律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