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件事 她做了18年……

我在 我在IAM 2022-12-19



在生活 MY LIFE

刘佳怡 · 视频口述



从小与绘画结缘,初中辍学专心绘画,受法国巴黎大皇宫博物馆邀请进行画作展览,为传递爱,正绘制一副10米长画卷



刘佳怡

画家



本期的讲述者,她的名字叫刘佳怡,外貌会被人流淹没,她也会自嘲说没有遗传到母亲姣好的面容,但你只要跟她待上十分钟,你就能发现她的一些有深度和很有趣的思想,会被她谈吐中一些积极正面的气质有所吸引。


佳怡从小与绘画结缘,她的父母记得96年初春的一个下午,午睡刚刚醒,佳怡不停地哭闹,哄来哄去不见效,在旁的姑妈随手拿起一本少儿画册,哄了哄,奇迹居然发生了,小佳怡不哭了,像小大人似的盯着画册,眼睛眨也不眨。






生于1994年深秋的佳怡,初中辍学在家专心画画,如今已收到法国巴黎大皇宫博物馆的邀请函,将于明年二月份携画作参加展览。


对于自己画作的定价,佳怡表示自己完全不懂绘画行业的价格标准,一切交给专业人士。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的成熟、名声的扩大,画作本身的价格和价值都会不断提升。更何况,24岁的她,现在已经收获了一些赏识、默默关注与支持她的收藏者,佳怡对此常心怀感恩。






佳怡辍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学校过得并不开心。在孩子或者青少年做出针对和排挤的行为时,原因可能简单到,这个人和别人不太一样、不爱说话、话太多、长得不好看、长得特别好看、跟老师关系好、总被老师批评......在他们的世界中,伤害他人仅是消遣玩乐,往往他们也根本意识不到这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而在中国,常见的家庭处理孩子在学校被欺负的方式是“你先想想为什么别人都针对你,是不是你自己本身的问题”。这些做法忽略了孩子内在真正存在的隐性需求,导致孩子因服从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孝道,继续顾全大局,却开始学着忽略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伤害,回到家同父母讲了,却收到以上的回应,这大概率上会成为了这个孩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因为这本身也是一种伤害,“被害者不应该再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但如能拿捏得好,或许就可以走出另一片天地。就像佳怡这样,把所有的发生都转换成了艺术的养料,在她二次使用时,这成为了绝对的引子。



著名辩手黄执中特别不喜欢小孩,尤其是小学的小孩,究其原因就是小学受到了来自同学的排挤,他甚至把那称为校园霸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幼年的不公正待遇会影响一个人成年后健全的判断标准和喜好。





佳怡懂得及时止损,她也很幸运拥有一对开明和包容的父母。爸爸妈妈在佳怡身上看到了她独立的思想体系,既然女儿知道自己要什么,学校的教育方法又不太适合她,那么我们就支持女儿吧。


在佳怡提出要离开校园时,她的爸妈说“如果你自己觉得是对的,那就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吧”。你我常人可能无法想象到后来佳怡的父母在佳怡身上倾注的心血。佳怡的妈妈说:“我就是想要女儿在自己身上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佳怡六岁开始学习绘画 ,辍学后开始研究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佳怡说自己起初的风格较为黑暗,因为那是自己在排解不良情绪,外界没有什么能够发泄的对象,那么,就用绘画来平复自己的心吧。


我们在佳怡家中看到很多她使用母亲单位病历纸背面进行创作的作品,作品的原型是时尚杂志衣着光鲜亮丽的模特,而到了佳怡的笔下,他们都十分夸张表现着某种扭曲。



这种情绪让她诞生了另一种线条画作,佳怡的原话是“简化形,用象来造场”。我们知道一张纸的边缘本身就是边界,所以观画时,你可以从交错的各类线条中体会到画者的情绪和想传达的内容。


再到后来,这些不良的情绪得到了改善,佳怡开始痴迷于粉蓝粉红这一色系,和美好、可爱的事物,她称为梦幻期。


对于一些绘画者来说,找到自己的风格并坚持下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在佳怡眼中,如果一直用同种方式创作,那自己的绘画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16年,佳怡绘制了一幅名为《存在》的画,画中融合的是她脑中一切的所思所想,以及一点点摸索到的创作方法。在她的画作完成之后,她的一位玉雕家朋友看后很是欣赏,于是说,“这幅画尺寸太小了,无法更好的展现你的内容,你应该画幅大的。”于是17年她定制了一张长10m宽1.52m的画纸。画纸刚到家的时候被一种会到处乱飞的材料包裹着,她和家人一起把整张纸拿到阳台上去拆,那场景很难忘。



2017年11月6号,佳怡正式开始这幅画的创作,说来也巧,我和佳怡的第一次碰面,是2018年11月6号。


起初创作时十分谨慎,虽然也是脑海里出现什么就画什么,但就是很害怕,心里想着只要这张纸不要破掉就阿弥陀佛了。她笑说这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







佳怡爱读书,涉猎甚广,她对佛学很感兴趣,这张十米的画卷之所以是竖着的形式,就是采用了佛家中阴间的概念。她将这幅画当成一个通道,“希望看到这幅画作的人都能在生的时候,就可正见这万象中百态的圣殿,继而接近于极乐的心相。因为我们常说所有的和谐与爱,都藏在并存之间。”这是她一直想传递的,包容。



佳怡说,自己绘画完全是看心情“走频率”,除了表达情绪,有时候也是种玩乐。作画是一门能把自己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同时供养起来的手艺,在以自由为基础之上,她会将这件事进行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





佳怡在绘画上有天赋,更重要的是被家人支持,并鼓励她不断去找寻自己。试问一个初中十二三岁的孩子如何为自己的生活做担保?在人格的独立前,父母应当做的,是给予更大的空间,让孩子自我去做编织,这或许才是对于一个生命个体,真正的完善与尊重。



在辍学后的十来年里,佳怡在家作画、外出游历和进行自主制定式学习。在不断的自我心情平复过程中,她的创意源通过各种方式在进行着喷发,直到现在这门手艺能够给她在经济和精神层面带来相应的回报,要知道24岁也刚好是一个人接受完高等教育毕业的时间点。







我在 好视频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