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年轻所以急起直追 深圳已是读书城
我在深圳 LIVING IN SZ
金敏华 · 视频口述
这些年好像提到深圳,总有一种声音,深圳那边只看重钱,没有文化土壤。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很好理解,毕竟深圳太年轻了,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但这也许并不能表示深圳人不看书,不学习。
金敏华
\
自由撰稿人
城市文化观察者
Ⅰ
2018年12月15日,诚品书店在深圳正式开业,这是诚品继苏州后在内地开设的第二家分店。
2018年12月18日,深圳湾万象城特邀茑屋书店设计师池贝知子,打造的全国首座东方文化主题书店“前檐”也正是露面。
2018年12月23日,深圳历史最为悠久的独立书店物质生活书吧,经过100天装修重返,当天勾起了一代深圳文化人的青春记忆。
12月份的深圳,好像迎来了书店“开业潮”。
喜欢泡书吧的人肯定知道,对于深圳来说,以上三家书店不论哪一家开业(重新开业)都是一个大事件。
是巧合还是偶然中的必然?为什么这三家书店如此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在2018年末这样的一个节点上营业或者重新营业?
它是在宣告,深圳并不是所谓的“文化沙漠”,而是一座想书的城市吗?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城市里,究竟有真正读书的人吗?
为此,我们与城市文化观察者金敏华有了一个深度对谈,从他的多年观察中,或许能得出一些答案。
金敏华,1988年到深圳,便一直从事于媒体行业,如今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热爱文化,也常年活跃于深圳的文化圈,别人给他的定义是城市文化观察者,多年来亲眼目睹了深圳城市文化的变化过程。
Ⅱ
“我在”:金老师,您一直是活跃在深圳的文化圈,跟很多文人相熟,您个人肯定是滋养在书籍的世界里了。所以在您看来,您觉得书是人类的必须品吗?
金敏华: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书当然是必需品。书在人的生活中占的比例,在我看来非常大。而且我觉得读书是,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划算的消费之一。我很清楚一个人写一本书他要付出多大的一种精力,也许要花几年时间甚至十几年时间,然后把他感悟最深的东西写出来。那读者其实只需要花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作者花那么长时间那么多精力提炼出来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没有比读书更划算的消费了。
“我在”:很多人都说在深圳是个相对来说比较“功利”的城市,甚至说它是文化沙漠,是不是因为书在这里不再是必需品了?
金敏华:对于深圳的定义呢,一直以来有很多。一种是说它是文化积淀比较薄,在这之前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城市男女比重失衡(1:7),还有的说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而且平均年龄永远都是28岁。在我看来这些说法其实都比较可疑。
关于深圳的书呢,其实很有意思,一直以来,深圳的人均购书额,在全国的大城市中都是领先的,二十世纪初深圳在全国首先搞了读书院,所以深圳在读书方面它其实一直是有雄心的,它并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所谓的沙漠。
诚品生活深圳
“我在”:12月份诚品书店和前檐书店在深圳开业了,包括在深圳文人圈里有着很高地位的物质书吧也是经过3个月的重新装修选在12月份开业了?这是巧合吗?
金敏华:在时间上我觉得可能是有巧合的这样的一个因素,但是从整个亚洲范围内看,很多国家很多城市对书店这种热情都是比较高的。所以12月份这三家店同时在深圳开业,其实是非常吻合整个大环境的。
因为你看看,其实不仅是深圳。诚品书店其实在上海它也是物色着地方,也是一直想进来内地,只不过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上海店还没开,所以你要这么看的话,你会发现,其实书店整个亚洲范围内,这七八年它是非常兴旺的。
“我在”:您其实和其中的两家书店是有直接关联的,对这三家书店肯定都十分了解,能否告诉我为什么这三家书店在深圳开业会是一个大事件呢?
金敏华:让我看来这三家书店,当然它的特点和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但都是做的非常好的书店。
前檐书店是深圳湾万象城特邀茑屋书店设计师池贝知子,打造了全国首座东方文化主题书店。我们知道茑屋书店 是日本较早以“书+X”模式构建体验场景的佼佼者。它的定位是“生活方式提案者”,在书店空间中融入咖啡、饮食、亲子、文体和慢生活,打造超越书店的文化生活空间,深受日本全国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喜爱。
诚品书店众所周知早已成为台湾文化生活的一张名片,那也成为了大陆实体书店借鉴的样板。它集合了专业画廊、艺文空间、咖啡馆、品牌家具、瓷器等复合商品,是一个多元化的、供人体验和分享的场所。
物质生活书吧呢,则深圳历史最为悠久的独立书店。它始成立于2000年8月,经营到现在有18年了,这18年里物质书吧云集了各界风云人物,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轨迹。所以一提起物质生活书吧,深圳人多少都会认同它是深圳老牌文化地标。
所以这三家书店对深圳来说都是比较有分量的,喜欢泡书吧的人肯定十分兴奋。周末他们多了很多选择。
前檐书店
“我在”:会慕名去书店打卡,是不是说明在这么个急功近利的城市里,其实是有真正读书的人?
金敏华:刚才我说了,深圳连续二十年多年,它的人均购书额都是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会很多人自嘲,因为虽然深圳人均购书额是第一位的,但是看的书基本上都是实用性的、功利性的,很少有人看无用之书的。那这些人是觉得,你看无用之书才是大用。
以前我觉得这种说法应该讲,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但现在多多少少它也在发生一种蜕变。但这个对于一座建成四十年不到的城市来说非常正常,因为深圳它过去它是一座代工型的城市,就是劳动密集型的城市。这样的一种产业结构决定了这样的人口结构,大家以前开玩笑,说这座城市蓝领多白领少,又是理工科的多文科的少,所以这个就导致了它整个阅读取向,是会有它自己的特点。
所以就会使得深圳看所谓的无用之书的人,以前比例是偏低的,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现象会慢慢的得到一种改变。
物质生活书吧
“我在”:那您觉得这么多年来深圳文化氛围有发生一些变化吗?
金敏华:变化是很大的。比如说物质生活书吧,其实在十八年前它为什么影响很大,其实很简单,那个年代深圳很少这样的公共阅读空间和公共文化场所,那么它很容易就脱颖而出。
之后我觉得,深圳这些年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你比如说除了物质书吧之外,还有旧天堂书店、尚书吧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
“我在”:您觉得随着这几家书店的开业,会对深圳人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金敏华:诚品开了,前檐开了,物质生活书吧也重新营业了。我从朋友圈中看到的事实就是,很多人他会去这些地方去看,我觉得多多少少会慢慢形成一种气候,就说看书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它可以说是一种风尚。
我觉得深圳年底书店的这种开业潮,其实会对这座城市的阅读风向,带来一个正面的影响。
“我在”:最后还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金敏华:以前不是说,富不过三代,我觉得如果你想要有一种可持续的一种成长模式的话,可能知识、书本,是你可以依赖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源泉。
▼
我在 好视频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