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又回到了列维-斯特劳斯
初中看精神分析,对心理结构和心理防御机制坚信不疑。
中考完以后,读了赫尔茨跟列维-斯特劳斯,前者探讨了死亡与右手的象征,后者指出所有文化与人都共享一样的深层结构。越发觉得这个世界在普遍的结构和规律下运作,甚至开始怀疑人的自由意志到底在哪里。
列维-斯特劳斯
高中知道了“社会建构”这个词,又听说了库恩的范式转变,又觉得这世界还是一团迷雾。
当时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又不想要背书,就读了一堆历史、文化和哲学的书,当然大多是浅尝辄止,莫名地把原来感兴趣的心理学和人类学都放下了。
可能是高二的时候,就好高骛远地在想大学要读什么专业,知道心理学不适合自己,人类学早被我忘记,也明白历史其实不适合自己,就被人推荐了社会学。
高三读书没有太大长进,基本在啃高一高二的老本,倒是把社会学的文章看了不少,又买了许多书。
高考完以后,同分有社会学的专业不想报,就选了社会工作。暑假的时候还兴致勃勃地给自己的社会学打基础读了二十来本书,读完了第一本经典原著《自杀论》,连波普诺那本厚厚的社会学都津津有味地一页一页读完了。
大一还说以后考研考去社会学,寒假甚至跟福大社会学的小伙伴要了他们的假期书单,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有趣,读的许烺光、李亦园等人分明都是人类学家。
大二受了专业的熏陶,想要考社会工作,但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书都是放不下手,倒不是说我真觉得对社会工作直接有什么功用,单纯只是想读罢了。
一直到大三上有老师问我要不要考研,然后很惊讶地发现我要考社会工作时,我才突然想到,社会工作自然是我喜爱的专业,可又真的是我的最爱吗?
这么一路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人类学的怀抱。
这段时间整理笔记,前几天很开心地把曾经读过的弗洛伊德、涂尔干的思想整理完了。
刚刚读完夏建中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看到结构人类学章节里边列维-斯特劳斯的思想来源,索绪尔、涂尔干、弗洛伊德等人。不由得有种个人生命历程与人类学学术脉络在这一刻相连的感动,让我忍不住在期末写了这么多原来多少就絮絮叨叨说过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