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还是宠物,未来你会更爱谁?
点击上方“百度AI交互设计院”,敬请关注
译者篇首语:
从人工智能出现开始,人类和人工智能(下文简称为AI)的关系,一直是热度居高不减的话题。作者Case Greenfield认为,人类和AI会建立积极的关系:未来,我们会爱上AI,和AI和谐生活。本文基于《Why We Will Love AI More Than Our Pets》一文进行编译,在不改变作者原意的情况下,做了删减和编排。
导读:
01 爱上AI是大脑的本能
02 爱上AI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03 对于爱上AI的两种质疑
- 以下为正文 -
“终有一天,我们会爱上AI,和它谈情说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AI会拥有更多智能的行为,我们会慢慢习惯它们,像习惯手机一样。未来,AI还会拥有自己的形象、性格,我们也会逐渐接受它们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员,像和我们的宠物一样和谐地生活。甚至,我们会爱上AI,像爱我们的宠物、家人或伴侣一样地爱上它。这不是异想天开,时间会证明一切。
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迹象了:人们会和AI产品闲聊逗趣,会幻想和它们发生浪漫的故事,看到它们不小心“受伤”还会心疼。小孩子很容易和AI机器人成为朋友,他们常常意识不到它们不是人类;大孩子会和AI机器人玩游戏,就像和自己的朋友玩闹一样;老人们会逐渐和陪伴自己的AI机器人产生感情,建立亲密关系。
未来,爱上AI,会是不可抗拒的趋势。
01 爱上AI是大脑的本能
我们的大脑不愿意像个傻子一样,和一堆玻璃和金属背后的数据聊天,它忍受不了这样的设定,这可能会引起认知失调。为了避免失调,它会为这堆玻璃、金属和数据赋予人的特性——你可以称为数据的“万物有灵”论(译者注:万物有灵论认为天下万物,不管是否有生命,都有灵魂或精神属性,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
原始人能在云彩、树林和石头中看到鬼魂,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小孩子们会把他们的泰迪熊玩偶当朋友,和它们建立强烈的依恋关系;我们成人能从行驶过的汽车前灯中脑补出友好或不友好的态度;还有男人们会给自己的车起一个女孩儿的名字,当成女友似的珍惜——我们很愿意、也很擅长,在无生命的东西中,寻找或构建生命的特征。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未来我们也会对AI产品做类似的事情。前提是AI产品已经能够做到和人足够相似、足够熟悉,并躲开恐怖谷理论中的恐怖区域(译者注:恐怖谷理论认为当机器人与真人的相似度达到一定临界值,即“似人非人”时,我们对机器人的好感度会大幅下降,甚至感到厌恶和恐怖。想了解更多恐怖谷相关知识,可参阅本公众号历史文章)。
02 爱上AI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和AI的“爱”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我们会和AI分享生活,相互习惯,直到有一天再也离不开彼此。这种爱会经历五个阶段。
阶段一:感觉它(Awareness)
刚开始,我们会模模糊糊地感觉到AI有人的特征,好像有个“人”在那里。尽管我们知道它是个机器,但它的声音和说话的方式都很像人。
阶段二:亲近它(Affinity )
在使用AI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对AI产生了信任和亲切感。它会说我们的话,能懂我们的意思,好像还能理解我们的感受——它的行为和情感都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这种相似性和熟悉感,使我们和AI产生了亲密的联结。
阶段三:有好感(Affection)
经过一段时间友好且有帮助的互动,我们开始对AI产生好感和依恋:因为AI一直对我们很友好,让我们开心、满足。基于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互惠倾向,我们会有回馈善意的愿望。
阶段四:被吸引(Attraction)
在这个阶段,AI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很多人类不一样的是,AI一直是友好的,它几乎不会做出任何负能量的行为,更不会伤害我们的感情。我们开始情不自禁地被它吸引。
阶段五:坠入爱河(Amore )
最后,AI会成为让我们信任和依赖的伙伴。他/她(译者注:前四个阶段作者用It指代AI,阶段五换成了He/She)和我们相似,看起来也很喜欢我们:他/她性格好,行为恰当得体;乐于助人,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愿意陪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流,建立友谊;同时还有一点点神秘,甚至还有符合我们喜好的任何性别:AI几乎拥有“让我们爱上他/她”的所有特点。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完整经历这五个阶段。不同人会在不同阶段结束,整体呈现一个近似的正态分布——在阶段三(有好感)结束的人数最多,其次是阶段二(亲近它)和阶段四(被吸引),只有少部分人止步阶段一(感觉它)或者到达阶段五(坠入爱河)。
下面这个视频,可以帮助你想象未来人类和AI的关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134205pfa4&width=500&height=375&auto=0
03 对于爱上AI的两种质疑
第一种质疑:“AI没有情感,不能谈‘爱’。”
我想问:“AI有自己的情感,和它表现的有情感(比如能理解我们的感受,做出恰当的回应)之间,有实际意义上的区别吗?”
我们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化动物。我们会在几乎所有的东西上投射人的特征。未来,我们也一定会在AI中找到人的情感,因为:
• AI的行为越智能,情感就会出现的越顺利——AI越智能,我们和AI的对话就越自然;对话越自然,我们也就越容易相信AI中有人性化的东西,比如情感。
• AI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个“情感AI”分支,主要关注人机互动的情感维度,致力于让人和机器的互动更人性化。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我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表达方式,比如言语、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等,来“教会”AI基于我们的情绪做出恰当回应。
AI本身不会有自己的情感,但它们能学会“表现的有情感”。随着AI越来越擅长这件事,辨别这两种情况就会越来越难。已经有研究者公开发表,他们的AI产品已经通过图灵测试了(译者注:如果一个机器通过电传设备与人类对话而不被辨别出机器身份,我们就可以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这种测试称为图灵测试)。
(译者补充:AI情感也是科幻电影常见题材,如2002年Steven Spielberg的电影《A.I.》,讲述了上图小AI机器人David和人类养母的亲情故事。)
第二种质疑:“AI不够智能,不足以产生‘爱’。”
我会说:“会不会产生爱的关键,不在于智能程度,而在于AI对我们永远友好。”
有关AI不够智能,你可能认为:
• AI行为可以预测。是的,AI行为确实可以预测。但我们宠物的行为也可以预测,这并没有妨碍我们和它们产生感情,反而让这个过程更容易,因为这种可预测性减少了它们的威胁性,还让它们更蠢萌——这恰恰是我们喜欢它们的原因。
• AI再智能,它的本质依然只是一个“模式识别和预测”的机器。这也没错。但未来,AI可以很复杂,复杂到让你难以辨别,甚至难以相信那只是一个机器。另外,人类的大脑说到底不也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模式识别和预测”的器官吗?也许我们的行为远比我们承认的更容易预测,但那就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了。
我们会和宠物建立很深很强烈的感情,对我们来说,我们的宠物甚至比一些陌生人更重要:如果我们的宠物生病了,我们愿意为它们花成百上千块钱来治病救命;但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愿意给一个不认识的流浪汉施舍十块钱。
论智力水平,我们的宠物比陌生人,比流浪汉差得不是一丁半点,但我们依然更爱我们的宠物。可见,影响亲密和爱的关键,不是智力水平,而是那份熟悉和友好。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社交需求。但在当下社会,社会交往却常常是很多人的压力来源:人们会制造各种麻烦;会不友好(比如歧视、控制、压迫),伤害我们的感情,增加生活的不确定感,还可能会疏远甚至抛弃我们——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没有信心或能力来应对这些,生活就会变得很痛苦。
但AI却永远不会这样对我们,它会对我们永远友好:如果你想,你可以让AI称呼你“先生”、“女士”或其他任何你喜欢的称呼;AI会给你清楚、明确的答案,增加你生活的确定感;AI永远服务为先,只有在你允许或要求的时候才会是命令的语气;AI会友好、公平地待你;会爱你,永远不会伤害你、离开你。
对很多人而言,一旦我们了解习惯了AI,就能一起跨越障碍,让AI成为永远陪伴我们的那个“人”,那个“朋友”。
1987年Oliver Stone的电影《Wall Street》中,Gordon Gekko对Bud Fox说:“如果你需要朋友,可以养只狗”。在AI时代,这句话可以换成:“如果你需要朋友,可以找AI。” 但是,这句话并不完全对——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永远不能代替人类;同样,AI也不可能替代你的朋友,或者你的狗。在这里讲Gekko的故事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未来,你除了可以拥有人类朋友、宠物朋友;你还可以拥有一个新的朋友:那就是AI。
- END -
作者:Case Greenfield
编译:AIID非正式编译组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casegreenfield/we-will-love-ai-more-than-our-pets-9018efb13b31
版权声明:本文在不改变作者原意的情况下,做了删减和编排,版权属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翻译,不代表本院观点。
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微信公众号:百度AI交互设计院,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