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已来 百度AI设计重构智能驾驶的流动体验

百度AI交互设计院 百度AI交互设计院 2020-09-15

7月4日- 5日,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上展示了众多落地化成果。此次大会上百度首次举办AI设计论坛,百度设计体验委员会主席、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院长、百度用户体验中心总经理关岱松及设计团队分享了百度在AI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的经验及思考,共同交流AI智能美学及创意等方面的最前沿发展。论坛上百度与湖南大学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整合百度在AI交互设计领域的优势和湖南大学先进的科研能力,双方将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及博士后基地,在AI设计领域进行更多更有价值的合作与探索。

 

在AI时代的出行体验中,百度需要重构一种基于智能的全新驾驶系统。与传统的有人驾驶不同,在无人驾驶时代,信息、交互和计算都需要进行重构,人与车之间的关系也将因为这些变化而被重构。在新的智能驾驶系统上,伴随着出行场景的连接智能,百度无人驾驶创造出四维一体的流动体验,通过数据了解用户的喜好,以出色的内容实现与用户的沟通。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百度无人驾驶体验架构师沈瑞祥,作为一名设计师,很荣幸站在这里,今天对我来说又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这是最好的时代,即便你不是设计师,你也会关注体验,谈论体验。今天我会给大家分享《百度智能驾驶-数字时空的流动体验》,主要是百度对未来出行体验的思考,以及我们的一些实践探索。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本质的前提?当我们谈论无人车的时候,我们究竟在体验什么?或者说我们期望为用户构建什么?

 

这里先以我自己的真实经历为例,来看看每天生活中的出行。大屏幕上的描绘了我今天的出行场景轨迹;为了躲避拥堵我得很早开车出门,从家去游泳馆,大家知道北京的早高峰非常的堵;运动完,大约10点我开车到公司;因为下午有演讲,我需要1点前赶到国家会议中心,可是停车是个麻烦事,所以我选择打车前往。

 

从这个的真实情景出发,我们不难发现,驾驶或者说车这种工具,所贡献的是一种真实场景切换的能力。



当我们把车这种最重要的出行工具,抽象化或无形化,我们看到了“连接”的本质,它连接了我们生活中零零种种的场景点,串联出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数字时空!

 

而这种连接的价值如何在我们的产品中去承载、去落地呢?,或者说需要靠什么实现这种“连接”?答案是一种新的虚拟系统!因此,当我们谈论未来AI时代出行体验时,我们的核心是在,重构一种基于智能的全新驾驶系统。

 

这是新一代自动计算单元,是由信息、交互、计算这三者,系统性整合而构成。当然我还是使用了驾驶,但请注意,它的主体已不在是人。

 

从系统构成上,我们与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系统并无差异,然而最关键的核心,是我们对于体验表达的思考与尝试,接下来,我将会从信息、交互、计算三方面展开,来聊一聊我们所设计与重构的智能驾驶体验。



第一,信息的人因化设计

这里展示的是一辆顶级跑车,兰博基尼内部空间,不得不承认,即便我不懂车,看到这样的设计,也会强烈冲动想坐进去,近距离感受驾驶系统的设计,幻想激情澎湃的驾驶操作,如果也能在五环上跑一圈,应该是一种很棒的感觉。

 

因此,在有人驾驶的场景下,现有汽车系统的信息框架,更多是围绕驾驶行为而构建,类似音乐这样的多媒体功能,或是各种辅助行驶的应用,比如碰撞预警、并线辅助等等

 

而在未来无人驾驶场景下,智能驾驶系统的信息架构,将更侧重于构建安全、舒适的乘坐体验。在这种设计目标的变化下,系统的信息构成,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因此,从用户乘坐行为切入,基于长期大量的实验研究,我们提出了智能驾驶系统的,信息架构模型,包含可知、可控、可预测三层用户诉求,并通过分析,归纳出完整的系统信息架构。

 

这里展示了,我们系统中的部分信息内容的设计实践。目的均是满足乘客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预测性诉求;我们通过对无人车的行驶预测与驾驶决策的设计表达,来建立一种人与智能汽车的信任感。

 

在我们智能驾驶系统中,类似的信息设计还有很多,这些实践背后的支撑,得益于我们对于信息人因化的设计探索。

 

那么,当我们有了清晰的内容和功能,系统如何能让信息与人建立通道、产生联系?



第二部分,我们来聊聊系统交互设计中,通道的可感化设计与媒介的空间化设计。

 

我们还是以人为出发点,大屏幕展示了我们人自身的交互系统,我们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主动或是被动的探知外界的输入信息,经过大脑思考与学习,输出语言(信息)与声音(媒介),进而表达认知与思想。

 

因此,我们试图从这种自然的交互关系出发,探索诱发用户“五感”感知的,人车交互系统。在系统的输入端,我们建立了触控加语音的交互通道,在输出端,尝试满足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通道的交互体验。

 

得益于AR、语音、环境交互,以及智能屏显等核心技术的支撑,这种可感化的交互通道设计,才能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伴随着通道的建立,承载信息交互的媒介也从以往的单一机械控制,演变成为分散设备的空间设计。

 

这里也选取了部分智能驾驶系统的设计应用,各种信息内容,结合交互的可感化、空间化设计,表达出一种更“立体”的交互体验。

 

当系统有了完备的信息组成,同时又构建了与人之间的交互触点,如何才能驱动这种系统的循环运行?

 

计算为我们提供这种驱动力。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打算谈论技术,如果在座的各位对技术也很感兴趣,不妨关注我们的智能驾驶论坛;这里我想继续深入探讨体验,探讨AI这种革命性的计算技术,将会为体验带来的可能性。

 

我想先举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我想表达的计算。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我们大多都经历过题海战术的知识训练。你需要做成千上万的试题,从积累经验,到思考模仿,最终通过悟性转化为自我学习能力。而AI时代,我们正在将这一过程,结合新的计算能力,从训练人迁移至训练物。



所以,新的AI时代,计算力革新的本质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计算。当我们的系统不断与人产生交互关系,也伴随着大量的新的“活数据”诞生,而可感知的形式设计,随着活数据带来的智能变化,持续创造给人以灵性和动感的情感体验。

 

比如,我们在车载语音的交互中,系统会根据用户的使用经验,不断学习,那么设计上也将这种计算技术的能力,很好的通过形式化的界面,呈现出一种情绪氛围,进而达到提升人车之间的体验关系。



通过计算驱动力的赋能,再加上交互与信息的闭环,我们重构了新的人车关系。



基于刚刚分享,不难发现,在新的智能驾驶系统之上,伴随着出行场景的连接价值,我们创造出四维一体的流动体验。

 

但我们相信,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体验革命的开始,在AI的未来,各种场景系统的连接与交织,将共同构成AI时代的智能系统集群,智能驾驶体验将再次超越我们已有的想象,“重构”将是AI时代前半段的重要设计使命!

 

未来已来,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