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用户心理 探寻生命3.0的AI未来
继7月初首届百度AI设计论坛引发AI交互设计的行业发展探讨后,主流高校关于AI设计的业界研讨会也正在国内逐步展开。
7月23日,由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全球AI艺术大赛」人工智能创新设计系列讲座“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用户研究设计心理学研讨会”成功举行。作为国内AI交互设计研究的先行者——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随着“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 +大数据+万联网+创新设计”的时代到来,如何以全球公民的维度视野,预见生命3.0、生命X.0版本的未来世界,再观生命形态、生存样态、生产方式与生活美学,是横跨自然科学文化、社会科学文化、艺术设计文化等产学研各界的世界性课题。
因此,作为行业最前沿的AI创新设计学术会议,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多领域的权威学术界专家出席,包括剑桥大学心理测量实验室主任John Rust教授,剑桥大学嘉吉商学院教授、心理测量实验室副主任、全球30岁以下杰出青年科学家David Stillwell博士,剑桥大学嘉吉商学院博士后、心理测量实验室研究组负责人、盖茨奖学金获得者孙鲁宁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嘉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青年长江学者魏坤琳博士,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覃京燕教授等。
出席的学术界专家有:剑桥大学John Rust教授,David Stillwell教授,孙鲁宁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刘嘉教授,北京大学魏坤琳教授,全球AI艺术大赛专家、北京科技大学覃京燕教授
三大议题 引发跨学科讨论
AI、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通讯技术对创新设计的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在新旧方法交替之际,回到人本身,进行对心理层面的用户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在用户体验、创新设计的各个领域,成为心理学界、创新设计界、计算机界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与会专家围绕AI与创新设计用户研究最前沿的三大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1)“游戏性”在心理测量的过程测试以及行为心理学中的作用。量化自我、自汇报式交互行为分析与游戏AI对于被试过程数据分析的影响,游戏尤其是严肃游戏中的游戏心理学与非游戏性场景中的用户心理在进行心理测量时方法与表征的异同。
(2)“定制用户画像”。如何进行精准用户画像,根据自主式自适应的用户角色,构建全系统的场景故事,根据意义关系分析用户心理以及生态系统的价值规律对于精准心理测量方法和意识计算的影响。
(3)“组织行为”。在自然人、社会人、AI生命3.0组成的新组织中,如何形成新的社会契约,大数据如何使用,AI与人类智能的关系,自然人和社会人形成的社会契约法律法规,是否适用机器人和AI体作为虚拟代理所构建的新社会,人的心理所依赖的信任关系发生了何种变化,如何区别技术接受度宽容度与耐心,如何形成群体行为的群体决策模式,同侪效应如何影响个体决策,企业文化如何影响营销心理学,AI与人类智能如何融合。
生命3.0时代 从用户心理研究突破
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立足生命3.0,探讨AI世界的用户研究和心理研究。具体话题包括:企业大数据,网络大数据,创造力测试,基于游戏的心理测试,神经认知心理学,客体识别的神经网络,组织行为心理学,组织人员管理测评,网络大数据精准营销,新型人格测试,虚拟现实的神经与认知机制,机器学习方法研究运动感知,AI与创新设计,文化大数据,大数据的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智能机器人设计,智能产品与智能环境设计,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车设计中的信任问题,从基因大数据角度研究人格类型等。
剑桥大学John Rust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心理测试的标准化研究,涉及性格测试、教育测评、临床诊断、人力资源等众多领域等。他在发言中谈到AI能做与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是否允许儿童不遵循与人交流的礼仪,对着智能机器人大喊大叫。AI技术发展过程中,例如人的接受度以及对机器的耐心度,是值得思考的伦理与用户心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刘嘉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客体识别的神经网络(Brain Imaging);遗传和环境对该神经网络的调制(Nature versus Nurture);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育(Development);各个客体识别模块之间的交互,以及他们与人类智力(IQ)的关系。刘嘉教授指出,教育大数据中的精准心理测量、游戏方式捕捉用户行为的过程数据测量,游戏中用户参与性与用户黏度在心理表征的差异,以及不同领域不同维度的心理测量数据如何融合使用,测量大数据的存储,如何使用数据的同时兼顾隐私等问题,区块链是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等方面值得深入的研究思考。
剑桥大学David Stillwell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组织行为心理学,心理测量,决策,社交网络等。他从企业组织的文化等角度,分析了组织行为心理学的各个影响因素,企业大数据如何与在线自适应测试结合,进行企业员工的招聘测评系统的构建,大数据与隐私之间的伦理问题的思考,同时还开展了以minecraft游戏为模式的心理测量新方法,并有不错的学术发现。
北京大学魏坤琳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神经运动控制、运动学习、虚拟现实、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康复;主要的研究手段包括行为学实验(心理物理学实验、虚拟现实技术、全身运动测量)及脑成像技术等;研究兴趣包括感知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包括感知运动融合和多通道信息整合,与运动相关的学习、记忆和泛化,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感知运动及建模,虚拟现实的神经和认知机制,生物力学的测量和分析,工程心理学。他从被试的行为数据出发,包括眼动、全身运动测量等角度,分析AI、虚拟现实、游戏化等技术在心智增强、心理疾病诊断与筛查、能力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是目前行为心理学的非常有前景的研究课题。
全球AI艺术大赛专家、北京科技大学覃京燕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设计科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创新设计领域——可持续设计与绿色IT、文化大数据、大数据的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AI与创新设计、交互界面设计、机器人、无人驾驶车等智能产品设计、物联网与智慧空间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游戏设计与数字娱乐设计、数字媒体与新媒体艺术、数字文化遗产及虚拟博物馆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数字品牌设计等。她关注心理学在设计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心理学与设计学本身面对用户研究及用户心理层面的差异性,跨学科的用户研究将形成如何的洞察力,可以将SETC等宏观视角与设计的微观视角结合,在数字虚拟和非数字现实两种空间中,存在感、遥在性、共在性在具体的设计实体与设计虚体中如何表征。她还表示,面对生命3.0等新型生命形态,如何体现出用户心理的新特质,感质与用户体验如何重新构建互动关系,并影响设计结果与设计评判标准,心理学的研究如何改变人类新的创新设计思维方法。
剑桥大学孙鲁宁博士后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神经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同时研究视觉搜索中的情境学习,MMPI-2谱的计算机化解释的有效性问题;对神经心理学测试规范进行荟萃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理论能力进行功能性成像研究等。他介绍了自己在统计学与算法领域的成果,为其研究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相互影响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
而作为国内AI交互设计探索和落地的先行者,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自2017年11月成立以来,就对社会学、心理学等感知科学进行持续研究。此次研讨会现场,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的研究员和专家们,也分享了百度在智能语音交互及AI产品研发上的成果。特别是百度智能音箱,在语音搜索方面的强大计算能力、基于用户心理学分析的人机交互话术的设计,给国内外的权威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也期待未来与学术界开展更多关于AI交互设计的交流与合作,一起同行,共同探路AI时代的中国设计。
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微信公众号:百度AI交互设计院,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