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声音的微妙变化,你知道吗?
为了一开口就让你喜欢,
除了精心选择的“音色”之外,
智能音箱的“语速”和“音量”也是套路满满。
这一期,就让大耳夺继续为你揭秘:
智能音箱的“语速”和“音量”
—戳视频一探究竟—
智能产品中的语速控制
大家还记得疯狂动物城的闪电么?它通过“超慢的语速、超迟缓的反应”塑造了一个“蠢萌”的形象。
这背后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说话快的人性格直爽活泼、外向热情,给人比较精明的感觉;而说话慢的人的性格比较内向,慢条斯理,感觉更厚道老实。
说话的“快”与“慢”在数据上表现为:一个说话快的人1秒至少能讲4.5~5个字,而说话慢的人只能讲3.5个字左右。
智能产品中的音量调节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各类声音的音量不同,以“我的一天”为例:
早晨,在安静的卧室里睡觉时,我的呼吸声为10分贝,卧室的音量大概为40分贝;
突然,闹钟响了,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时的音量为60分贝,也是人们正常聊天时的音量;
之后,搭乘地铁去上班,此时的音量大概在70分贝。如果长期处于70分贝的环境下,可能会影响听力;
当音量超过80分贝时,开始进入到危险地带;
若达到110分贝则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我们对不同的音量的感知也不同:当音量超过75分贝,我们会认为“声音太大了”;低于45分贝则“太小了”,而人耳最舒适的音量在【55-65】分贝。当声音“太小”或“太大”的时候,智能设备需要“快速”的把音量调至“舒适”区;而当调节发生在“舒适区”时,调节的幅度应该更“平缓”且“密集”。
不同的音色、语速、响度,都会给用户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基于心理声学可以有很多有趣、深入的探索。比如不同的音色和表达方式背后,会让人产生不同的人设联想;比如当你说“大点声”,“大一点点声”,期待的声音调节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声音和情绪表达间还有很强的关联关系……未来,我们还将有更多研究和分享。
作为智能设备声音控的你,
对它们的声音还有什么要求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
《AI发现》栏目,以视频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和讨论AI交互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的话题。
以上是我们栏目的第五期,如你有任何建议和想法,或者有你感兴趣的话题,都欢迎在下方留言,参与讨论!
欢迎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百度AI交互设计院
引领和定义最好的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