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 人为什么会对机器人产生情感?
译者篇首语:
2013年9月,美兵为机器人Boomer举行了一个葬礼并授予它2枚勋章。2017年1月,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员工为5台服务了25年的邮件机器人(它们的名字为Rasputin、Basher、Move it or Lose it、Maze Mobile、Mom)举行了退休派对。
尽管人类还远不能开发出能自主产生情感的机器人,但是我们会对机器人产生情感。MIT媒体实验室研究者,机器人道德领域专家Kate Darling认为人这种本能的行为会对人和机器人互动甚至是人类自身产生影响。Kate的研究兴趣在于科技如何与社会交叉融合,她关注社交机器人,并探索人与机器之间的情感联系。本文根据她在TED的演讲进行编译,在不改变演讲者原意的情况下,做了删减和编排,并融合一些业内相关研究。
导读
01 人会对机器人产生情感吗?
02 人为什么会对机器人产生情感?
03 人对机器人的情感会产生什么影响?
人会对机器人产生情感吗?
大约十年前的一天,我曾让一个朋友倒提着一个叫做Pleo的小恐龙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有运动马达、触觉传感器以及红外摄像头。除此之外,它还具备倾斜传感器来感知当前面对的方向。当你倒提着它时,它会开始哭泣,我觉得这很酷,所以我向朋友炫耀说“你抓住它的尾巴倒过来,看看它会做什么。”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机器人挣扎并且哭泣的一幕。几秒钟后我心有不安,于是说“好了,差不多了,我们把它放下来吧。”然后我轻轻抚摸这个机器人让它不再哭泣。
尽管我非常清楚机器的工作原理,但还是不可抑制地对机器人产生了怜爱之心。这次体验诱发了我的好奇心,并且过去十年我都在寻求解答——我为什么会安抚这个机器人?我意识到我的行为不仅仅是客厅里的小闹剧,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像我这样的本能反应不是个例。
2007年,华盛顿邮报报道说美国军方正在测试可以拆除地雷的机器人。它外形像竹节虫,在雷区用腿爬行。它每踏上一个地雷就会被炸掉一条腿,然后靠剩余的腿继续爬行来引爆更多的地雷。但负责这项测试的上校最终还是取消了该测试。他说看着受伤的机器人拖着自己残缺的身体挣扎前行太不人道了。
人会对机器人会产生情感在神经科学上也得到一定的证实。
2013年,德国埃森杜伊斯堡大学研究者[1]让实验被试观看恐龙被友好对待或者暴力攻击的视频(如下图所示),并测量他们的生理反应(皮肤电、心率等)。结果显示被试看到恐龙被暴力对待时有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并且他们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看到机器人被友好对待和被伤害时,激活的脑区和看到人类被友好对待或被伤害时一致。
2015年,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京都大学研究人员[2]要求实验被试观看人类和仿生机器人手部疼痛的情景(手被刀切的图片,如下图所示),并监测被试的脑电信号,结果发现被试对于人和机器人产生了类似的脑电信号特征,这表明人对于机器人会产生类似于人对人的同情心。
人为什么会对机器人产生情感?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一个硬汉军官或者像我这样懂技术的人对机器人产生这样的反应?
尽管科幻小说和流行文化会促使我们将这类东西拟人化,但事实上人类会本能地认为真实生活中,那些能自主行走的物体都有自己的意图和生命。所以人把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当成活着地一样对待。因此我们给排雷机器人取名字,颁发荣誉勋章,为它们举行葬礼。即使是像扫地机器人这样简单的物体,我们也会将它们拟人化。扫地机器人只是一个在地板上游走进行清洁的圆盘,但正是能自主移动这一点让人给它取名Roomba,而且在它被卡在沙发底下时,人会感到难过。
设计者可以通过专门的设计来唤起这种反应,比如借助五官、肢体或者动作等特征,这些特征会让人会自发地下意识地和“心智”相关联。有专门的人机交互研究证明这确实可行。2018年华盛顿大学研究者[3]发现不同的脸部特征(如图所示),比如眉毛、眼睛、瞳孔、嘴巴、耳朵等,会影响用户对于机器人的友好度、智能性、信任度等的感知。
2016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4]要求实验被试触摸类人机器人的不同身体部位(比如眼睛、手、足、臀部等),发现实验被试在触摸机器人的隐私部位时会有所迟疑,停留时间会缩短,同时在生理上有些不舒服。
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人知道机器人不是真的生命体,但是仍会对机器人这些类人的特征做出反应。
人对机器人的情感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正在迈入一个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时代。机器人正从工厂走入工作场所、家庭。随着这些能够感知、自主决策并学习的机器人进入公共场合,我们与机器人的关系就好比我们和动物的关系。几千年前,我们开始驯化动物,训练他们为我们工作,作为武器,陪伴我们。在历史进程中,我们把一些动物当做工具或者产品,而把另外一些动物当做伙伴。我觉得我们很有可能和机器人也如此相处。
人类会自然地把在公共场合进行协同工作的机器人和其它的普通的机械设备区别开,进而产生情感。这种情感联结有利有弊。比如士兵对于长期合作的机器人产生了情感联结,那么这就可能降低效率甚至产生危险。 但在另外一些场合中,和机器人建立情感是有益的,有很多实际的案例支持这一点。比如服务于自闭症儿童的机器人用一种前所未见方式与孩子们互动,和老师共事的机器人能够让孩子更好学习新的知识。这些益处不只局限于儿童,早期的研究也发现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给医生和病人提供帮助。
这些还不是我们需要慎重对待机器人的全部原因。在第一次体验了那个小恐龙机器人几年后,我和朋友Hannes Gassert开了一场研讨会。我们拿出5个小恐龙机器人给到5组不同的人,让他们给机器人取名字、陪它们玩耍一个小时。然后我们拿出锤子和斧子让他们折磨并杀死机器人。结果比我们的预期还更具戏剧性,所有参与者连敲一下机器人都没有。当时为了缓解这个僵局,我们改变方案说“好吧,你们可以挽救你们自己的机器人,前提是干掉别人的机器人。”即使这样也没用,他们还是做不到。最后我们说“除非有人能够干掉其中一个机器人,否则我们将毁掉所有的机器人。”此时才有个参与者站起来拿起斧子,当他砍到机器人的脖子时,房间里所有人缩回去了。
这次经历很有趣。尽管这不是一项有对照组的严谨实验,但却促使我们与MIT的Palash Nandy和Cynthia Breazeal 做了很多研究。我们召集很多人来实验室,让他们去砸烂那些像昆虫一样爬行的电子昆虫。虽然这些电子昆虫看起来很普通并不招人喜欢,我们发现那些富有同情心的人在砸这些昆虫时还是很犹豫。
这项研究很小,但却是一个大研究主题的一部分。这开始表明人对待机器人的行为和同情心有某种联系。在即将到来的人和机器人交互的时代,我更想知道的不是“人是否会对机器人产生同情心?”,而是“机器人会改变人类的同情心吗?”。是不是存在某种可能,父母阻止孩子踢机器狗,不仅仅是出于尊重财物的考虑,而是担心孩子会因此去踢一只真的狗。
这不仅仅是儿童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于暴力游戏的问题,但是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因为相较于屏幕上的图像,我们对待这类实体的反应更强烈。当我们暴力对待机器人时,尤其是那些模拟生命体的机器人,是在健康地疏导暴力行为,还是在培养残忍行为的力量?我们不知道答案……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影响人的行为,影响社会准则,它或许能启发我们规范人类对于特定机器人的行为边界,就像动物虐待法。尽管机器人没有感觉,但是我们如何对待它们对人类自身而言也很重要。不管我们最终是否会改变我们对待机器人的规则,机器人也能促使我们对于人类自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过去十年我学到最多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人类心理学、同情心以及如何和他人共处。当一个儿童友好对待Roomba扫地机器人时,当一个士兵在战场上试图挽救一个机器人时,或者当一群人拒绝伤害一个恐龙机器人玩具时,这些机器人不再是马达、齿轮和算法,而是人性的映射。
参考文献
1. Rosenthal-von der Pütten, A. M., Krämer, N. C., Hoffmann, L., Sobieraj, S., & Eimler, S. C. (201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emotional reactions towards a robo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 5(1), 17-34.
2. Suzuki, Y., Galli, L., Ikeda, A., Itakura, S., & Kitazaki, M. (2015). Measuring empathy for human and robot hand pain us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cientific reports, 5, 15924.
3. Kalegina, A., Schroeder, G., Allchin, A., Berlin, K., & Cakmak, M. (2018, February). Characterizing the Design Space of Rendered Robot Fac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8 AC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Robot Interaction (pp. 96-104). ACM.
4. Li, J. J., Ju, W., & Reeves, B. (2017). Touching a mechanical body: tactile contact with body parts of a humanoid robot is physiologically arousing. Journal of Human-Robot Interaction, 6(3), 118-130.
作者:Kate Darling
编译:AIID非正式编译组
原文链接:
https://www.ted.com/talks/kate_darling_why_we_have_an_emotional_connection_to_robots
版权声明:本文在不改变作者原意的情况下,做了删减和编排,版权属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翻译,不代表本院观点。
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微信公众号:百度AI交互设计院,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