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这群清华学霸的故事,你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前段时间,米粒妈朋友圈被一群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合唱的《少年》“霸屏”了,米粒姥爷生怕我和米粒爸没看到,还特地在我们家庭群里转发并@我俩
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真的是燃爆了,反复看了好几遍,看得米粒妈心潮澎湃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没有一丝丝改变
时间只不过是考验
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眼前这个少年
还是最初那张脸
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Say never never give up
我跟米粒爸说,终于知道,什么叫“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了~
这群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来自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他们中有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程不时;有一生献给大漠核试验的少将夫妻张利兴和朱凤蓉;有上海交大的明星教授刘西拉和陈陈……
米粒妈发现,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有故事的人”,前段时间刚出的纪录片《往事如歌》,正好记录了这群清华学霸老人,关于青春与理想、执着与热情、爱与人生……
米粒妈一刷之后,又带着米粒二刷,现在迫不及待分享给你们
他们的人生故事,有长度、有温度、有厚度,一定要带着孩子一起看看
关于努力
上海交大的明星教授刘西拉和陈陈,曾在清华度过了6年本科和5年研究生的时光。
刘西拉拉起小提琴风度翩翩,陈陈弹得一手好钢琴。说起这对夫妻,周围的清华校友都是一脸羡慕
陈陈是电机系电力专业的,在学校非常有名,当初考进清华数理化三科全满分,整个大学期间,每门课全5分,米粒妈想说,这可是真学霸啊
陈陈在大学被选为钢琴队队长,周一到周五,除了上课还要练琴,所以她放弃了所有娱乐的时间,什么舞会啊郊游啊,想都不去想,周末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
但他们当中,也不都是像陈陈这样一路优秀,受人瞩目。
来自黑龙江山沟沟里的曹玉英其实更让米粒妈印象深刻。
她们家有多偏远落后呢,下了火车要走60里山路才能走到。她们家5个孩子,很贫困,她也没有太多机会读书,14岁就参加了工作。
曹玉英不满足于自己没有文化,以后只能做别人的太太,而没有自己的追求。所以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读书。她先是考上了工农速成中学,又凭借着倔强和刻苦,考上了清华大学。
上了清华,她才知道自己的基础有多差。像前面提到的学霸陈陈,大学里每一科都是5分,而曹语英连3分的及格都拿不到,很多课只能得到2分。
怎么办呢?学!除了吃饭、锻炼身体,其它时间,曹玉英全部拿来学习,最后毕业之前,所有科目,她全部都能拿到4分、5分。
之前米粒妈听很多清北的大学生说,上了大学之后,见识了更多的牛人、学霸,才知道自己多么渺小,压力大到自我怀疑、自我放弃。
曹玉英老人的这份努力和坚持,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当我们的孩子身处一个优秀的环境之中,是被激励还是被压垮?能决定孩子走多远的,其实就是ta的努力和坚持。
关于理想
程不时,清华大学1947级航空工程系。
他小时候家住汉阳机场旁,爸爸要求他每天画一幅画,抬头可见的运输机,从头顶低低飞过,4岁的程不时,有了航空梦。
高中毕业那年,清华大学刚好有航空工程系,程不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
那是1947年,战乱动荡,飞机工业完全看不到前景,新生入学的时候,系主任就跟大家讲,你们最好转去别的系,机械系、电机系……
当时程不时也有很多其他选择,但他没有转!
两年后,开国大典提灯游行,程不时跟同学一起做了个“飞机灯”,按照飞机的结构,找木头撑在里面做梁,把食堂一个不用的风扇卸下来做螺旋桨。那是他们离航空梦最近的一次。
他说:有创造力的人,都不是条件论者,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会把事情办成。
程不时和同学举着他们的“飞机”兴奋地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大家看到之后都冲他们喊:希望你们能做出咱们中国自己的飞机!
程不时不负所望,26岁设计了中国首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27岁设计螺旋桨初级教练机初教-6,28岁设计多用途民用飞机“勤工”号,29岁设计歼教-6。
40岁那年,他被派往上海,开始参与设计中国自己的大飞机运-10。
米粒妈不得不说,那时候,条件是真的艰苦,在当时废弃的龙华机场,设计组就在各个集装箱里工作。
上海的夏天闷热潮湿,程不时和所有设计师们把手用报纸包起来,生怕手上的汗滴到设计图纸上。十年!数十万张图纸啊!
十年后,运-10试飞成功,程不时还亲自坐上这架飞机,穿越了世界最危险的喜马拉雅航线
2002年,程老意外地接到美国红星飞行员协会的电话,邀请他到美国参加编队飞行。
因为他当年设计的初教-6,在美国卖了200多架,拿到了美国红星飞行员协会设计奖,他也是唯一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人。
72岁的程不时,登上自己27岁时设计的飞机,米粒看到这儿,两眼放光,直说:太酷了。
悄悄地说,其实米粒小时候也有过航空梦,我觉得他心里的小火苗又燃起来了
▲程老为妻子贺亚兮拉小提琴,贺亚兮也参与了运-10的设计
只要心中有梦,就去勇敢追求,不要被年龄、环境、条件、以及外面的烦扰是非束缚住,心被束缚住,人生的可能性也就被框住了。
关于信念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里,有好多夫妻档。
张利兴和朱凤蓉就是其中的一对,而且他们可是少将夫妻。
他俩是高中同学,17岁那一年双双考入北京,张利兴选择了工程化学系,朱凤蓉从北外流苏预备班转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那一代人的青春,少有花前月下,更多的是关于国家的激情时刻,比如成功制造原子弹。
毕业后,张利兴毫不犹豫地跟随部队奔赴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朱凤蓉毕业后,一个人带着两箱课本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下了火车还要坐7个小时的汽车,才到了张利兴所在的部队。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他们挺傻的,其实他们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但直到70多岁退休后,俩人才回到家乡上海。
他们在马兰核试验基地的日子,更是苦得很。
朱凤蓉当时在女兵排,全是大学生,附近荒原一片,啥都没有。朱凤蓉晚上一个人下班,打着手电,狼就在前面跟她对视。
他们进行空中核试验,空军驾驶飞机穿过蘑菇云,把烟云里的物质取回来,由朱凤蓉他们来分析、诊断是否正常,威力是否足够大。
当时的仪器灵敏度根本不够,但想到这是空军冒着生命危险取回来的一点点样品,实验结果不理想,朱凤蓉就一遍又一遍地做,没黑夜没白天,结果白血球急降病倒了,还做了眼睛白内障手术。
张利兴他们工程化学系,辐射更大,他说,他们搞得是看不见的“刀山火海”。
现在,俩人翻看着照片,依然会觉得他们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核试验的项目中。
如果说物质生活,他们一辈子都是这样平平淡淡,但他们为了信仰共同努力奋斗过,回想起在新疆的日子,朱凤蓉流露出留恋:也不是只有艰苦,也很美,有雪山,也有蓝天。
米粒姥爷跟我讲过,当年他考上大学的时候,正好是刚刚恢复高考(米粒姥爷逆袭的故事我写在了这里
大学里最资深的老教授们很久没有见过真正通过高考考上来的优秀大学生了,当时特激动,大半夜跑到学生宿舍,盘腿坐在床上,跟他们畅谈,聊专业、聊知识、聊人生、聊理想。
以前我不太能理解,现在越来越懂了,那是一种惺惺相惜,有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
那时可贵,而现在更是遥不可及了。
米粒爸的姥爷曾是北大毕业的药学家,他发明的药,现在全国都还在用,他还引进、翻译过很多的进口药,是对国家发展贡献卓著的医药领域专家。
即使在年近百岁,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也依然关注专业领域内的科研进展和突破,关心国家和世界的动向。
(米粒爸姥爷的弟弟当年考进清华,后来是葛洲坝工程项目的知名专家
我常常跟米粒说,太爷爷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不只是因为他做出的成绩,更因为他一生勤勤恳恳,专注在自己的领域里,想的是为国家、为老百姓能多做些什么。
不夸张地说,老一辈人身上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那股子冲劲儿,想想流量明星当道的今天,真的需要让我们的孩子更多地去了解、认识这些国之栋梁。
记得几年前在《奇葩说》第一季的预选赛上,高晓松曾经“炮轰”一个清华学霸愧对清华教育。
因为这个学霸在清华大学待了十年,法律学学士、金融学硕士、新闻传播学博士,这其中的名头随便一样拎起来都虐普通人几百遍,却在辩论舞台上问老师,自己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高晓松说:名校是干什么的?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不是用来找工作的。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高晓松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看了《往事如歌》,听了那么多清华老一辈学霸们讲着自己的故事,米粒妈真心觉得,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是自己拥有多少财富,不是自己爬到了多高的位子,而是内心有理想、有信念、有坚持。
鸡娃重要,进名校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走好脚下的路,但永远不要忘记抬头看看,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过完春节返岗上班想要惊艳全场,从头到脚都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