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构异课·王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重庆

王沐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作者简介

王  沐,本科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目前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一,热爱历史文学,立志从事于中学历史教育。

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我们一路狂奔了几十年,习惯了前途开阔,一马平川,似乎忘记了任何道路都会有叉路,也会有坑洼、沼泽、险滩甚至是深渊!国人对世界近现代史的记忆有着惊人的共性: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似乎缺了一样重要的东西——经济危机。当我们已经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之中,甚至不知不觉离不开全球化的时候,经济危机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尽管我们没有深切感受到,但是,历史就在昨天,殷鉴并不遥远。特别是在当下,寒风劲吹、萧条意浓之时,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客观分析,勇敢面对,未雨绸缪,才能以正确的姿态走向未来。

而追溯历史,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因此诱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但危机的背后也隐藏着转机,二战结束初期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而这也正是本课所讲内容。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本课将从三个部分展开:“危机与转机:失衡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权与妥协:战后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晴空和乌云:新秩序下的世界经济”。分别对应体系形成之缘由、体系形成之内容、体系形成之影响。

具体来说首先理清“世界经济体系”的概念,接着展开第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从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说起,这场危机首先由美国而起,对美国打击也最大。面对危机,美国率先打响关税战,这种以邻为壑转移危机的办法迅速引起他国的报复,反而进一步加重危机。英美等国凭借广阔的殖民地以及罗斯福的新政逐渐走出危机,而经济脆弱的德意日等国为了摆脱危机走上了另一条路——法西斯道路,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结果不言而喻,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惨败,英法等传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遭到削弱,颓势尽显,而美国大发战争横财,优势迅速扩大,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军者。面对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警示,战后失衡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美国领导人踌躇满志,提出了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最后归纳小结经济危机、世界大战既是人类社会遭遇的严重危机,也是世界秩序重建的难得转机,而美国基于强大的实力,审时度势,主导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构建。

1941年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企图极力维护大英帝国的余晖,与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作为战后一枝独秀的美国在1943年提出“怀特计划”(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予以回应。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国际金融会议,会前的英方代表信誓旦旦,企图以“脑瓜子”战胜“钱袋子”。但会议的过程充满着尖锐的斗争,最终英方代表凯恩斯不得不适时妥协,被迫完成对美国的屈服,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这充分表明“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经济实力主导规则制定。”协定的内容是组建两大金融机构,这也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当然致力于构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美国不止步于此,30年代胡佛总统的关税大战以及二战结束后的无序国际贸易体系,促使战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反省思考,提出将“建设一个世界贸易多边体系”,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至此一座世界经济体系大厦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纵观整个体系,它既打下了美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也留下了弱者妥协的身影。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构建既是战后时代的需要,也是美国实力的彰显;既有着霸权主义的影子,也有着公正合理的因子。从而撑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方晴空,而晴空之下也必然隐藏着乌云。历史的车轮进入70年代,随着西欧的崛起,日本的复苏,美国相对实力下降。当“布雷顿森林体系”遭遇“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最终解体。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精神——公正合理妥协秩序依然值得继承。同样,“关贸总协定”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1996年不可避免的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既撑起了一方晴空,也布满着乌云。正如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战由此打响,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美双方相互展开报复,致使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经过长达8月之久的贸易拉锯战,12月中美双方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但我们都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结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美国甚至其他国家,贸易摩擦只会更多。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我们中国又该何去何从?此处引导学生思考,不强求答案一致。最后升华“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正如习主席所提倡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后通过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对本课所学加以巩固深化,特别是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理解评价。以“20世纪40年代,一座经济体系大厦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它顺应历史的潮流而出现,既不是神圣的庙宇,也不是邪恶的城堡。上面清晰镌刻着强者的名字,但同时又为战后风雨飘摇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撑起一方晴空…… ”作为本课的结束语。

本课设计以人教版教材为主,兼顾人民版教材;教学目标基于2003版课标同时兼顾17版核心素养。设计思路主要由陈伟新老师所提供,属于同一思路下的不同设计。本次课件制作追求简约大方,少就是多的原则。故此课件内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多须由师生共同完成。最后真诚地感谢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的推送分享,感谢陈伟新老师的亲切指导,使我获益匪浅,收获满满。行者无疆,砥砺前行。

编者说

这是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王沐同学根据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中陈伟新老师提供的教学设计(初稿),结合个人对教材教法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优质课件,是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开展第一次“同构(思)异课(件)"尝试的佳作。经作者授权,本站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