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张伸虎】

张伸虎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特别说明

高中历史新教材实施在即,如何用好新教材成了很多老师最关心的话题。

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张伸虎老师先行研究,结合最新教材逐课编写教学讲义,已形成完整体系。经张老师独家授权,本平台将安排每个工作日推送一课提纲,和各位同仁分享。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特别感谢张老师无私奉献!

张老师简介与往期作品:史学入门大全

知识提纲
第二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课标要求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 本节重点

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 本节难点

战国时期各国开展变法运动的原因


■ 知识概要

一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 春秋时期  大国扩张,诸侯争霸,出现“春秋五霸”。“春秋五霸”记忆口诀:

齐桓晋文楚庄王,其余两霸要记清:

阖闾勾践为一说,宋襄秦穆是二公。

2. 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战国七雄”记忆口诀:

齐秦楚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3. 民族关系变化:中原各国较为先进,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也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华夏族周边各族的称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二  经济发展

1. 冶铁技术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推广;

2. 兴修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

秦国三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岭南地区的灵渠。

3. 战国时,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中心城市。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都等。

三  变法运动

1. 背景: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推动社会变革。

(2)新兴地主阶级掌握政权,打击旧贵族势力,巩固政权;

(3)兼并战争频仍,各国要在战争中取胜,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战国时期四大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赵国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

2. 商鞅变法:

(1)内容: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军功授爵;

发展土地私有制;

实行什五连坐制;推行县制等;

(2)特点:三个“最”——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3)历史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四  孔子和老子  

1. 孔子,被后人尊为“至圣”。 

(1)思想上,核心观念是“仁”,仁者爱人,忠恕之道,以德治民;主张恢复周礼。

(2)教育上: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3)文化上:整理编订“六经”,言论载于《论语》一书。

2. 老子的思想  

(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2)朴素的辩证法,以柔克刚;

(3)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五  百家争鸣

1. 背景:

(1)根本原因: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即社会制度的转变。

(2)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日益活跃;

(3)文化教育上:学术下移,学在民间。

2. 主要派别和代表:儒家三子孔孟荀,道家代表有老庄,法家商鞅与韩非,墨家墨子传大名。

3. 韩非的思想  

(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法治国;

(2)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进步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4. 实质: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应。

5. 几种统治思想的选用:对一个国家来说,在大乱时期要用法家,专制集权,严刑峻法,暴力政治;在大乱过后要用道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在和平年代要用儒家,注重文治,道德教化。

编者说

该资源由张伸虎老师授权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往期回顾


●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张伸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