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个人原创 | 刘西川:课题申请书的核心是问题

刘西川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2023-10-24

欢迎点击上方⬆️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添加关注

课题申请书的核心是问题

刘西川

2018-4-28

在这篇小短文里,我着重讲三个观点:第一,课题申请书的核心是问题;第二,避免课题申请书内容分散的办法是凝练问题,并聚焦于问题。第三,进一步完善课题申请书的 “三把利器”是文献、数据和方法。

1.针对课题申报,我的一个观点就是,研究问题是核心。


一个课题申报书,至少要包括以下四部分: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根据我的认识和经验,这四部分都和研究问题紧密相连。

第一、选题依据。选题依据要干什么?选题依据部分要做的事情是: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即论证选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为此,选题依据部分首先要交代课题所要针对的研究问题是什么?

在我看来,研究问题是所关注事物现状与已有理论解释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研究者对某种理论或某些理论对事物本身的解释或预测的不满意。从这个角度来看,选题依据的重头戏应该是文献综述,研究综述的功能就是界定这个“差距”、揭示这个“不满意”。显然,选题依据的落脚点在于研究问题,而阐明选题依据的重要手段是文献综述。

第二、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个课题通过对某个研究问题的考察与分析,最终想要达到的一种预期状态。预期状态应该是缩小上面提及的认识差距,将不满意变为满意。研究目标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是否增进了该领域的理论认识水平,显然,研究目标就是要告诉大家,是否在理论上“解决”了某个研究问题。

第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围绕研究目标,展示和论证针对某个问题的整个研究设计,即先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结合理论展开分析。研究内容一般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研究问题,重点写“问题是什么”,涉及这个问题的理论和概念有哪些,产生来源、具体表现形式、该问题的理论含义等;其二是研究设计,重点写这个问题的分析框架、具体思路以及需要关注的细节等。与选题依据和研究目标相比,这一部分所关注的研究问题不再体现为“问题”,而是“命题”或“假说”。也就是说,研究内容部分要围绕命题或假说展开,是对某个研究问题已有初步的答案,然后对其进行验证,是对其他竞争性命题或假说的排除。总而言之,研究内容的重心是命题或假说。

第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来是研究设计中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会单独拎出来讲。研究方法是针对研究问题的,因此要贴切。所谓贴切,是指研究方法一定要与研究问题匹配,研究方法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某个具体问题而服务的。当然,贴补贴切,关键还是要看理论认识水平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围绕“问题”来提前构思课题申请书;也可以围绕“问题”来检视进而不断完善已经写出来的课题申请书。

2.如何凝练问题并将内容聚焦起来?


有些时候,看的文献比较多,实地调研也搞了不少,脑海里想法和观点也比较多,但总感觉问题好像不明确,重点也不够集中。从问题来看,导致内容比较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第一,是已有理论与事物现状之间的认识差距还没有找准,内容散乱就是指这个“认识差距”处于一种模糊或朦胧的状态;第二,是问题个数比较多。如果是问题个数比较多,就需要进一步思考:最核心的那个问题是什么?以及,这些问题之间是否存在逻辑上的联系。第三,是没有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具体的初步回答(即命题),也就是说,画出了“扫射”的范围,但是没有确定靶心。

破解这种内容不集中的困境,提供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可称之为理论归类集中法。这种办法适用于针对某个问题,有多个学科或多个理论都可以涉猎。此时,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值得关注的理论,然后按照该理论来“裁剪”自己要认真研读和整理的研究文献,避免自己思绪起伏不定,处于一种朦胧混沌的状态。第二种办法,可称之为倒逼法。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初步对某个问题已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然后从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出发,在研究文献视域范围内探寻与此相关有哪些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又如何?寻找自己的认识与已有认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第三种方法,可称之为标新立异法,把自己就某个问题的思考或分析总结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独到之处?围绕自己的研究特点尤其是相对同类研究而言的那些不同点,可以间接研判自己在选题上是否有竞争优势。

3.文献、数据和方法是进一步完善课题申请书的“三把利器”。


个人认为,准备、撰写包括后期进一步利用好课题申请书,都需要把握好文献、数据和方法这三个重点。第一,是文献。能不能提出一个好问题,能不能找准问题所在的那个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分析文献是关键,也是思考功力的体现。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对研究文献的深入专研,才导致无法提出像样的研究问题来。另外,通过分析文献,做文献综述,至少可以将课题申请书中文献综述部分整理成一篇综述类论文投出去。第二,是数据。实证分析,数据是王道,没有数据,就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数据,要熟悉数据的结构和内容,将数据(信息及指标)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在脑海里不停地翻滚,在不断操练过程中增强对数据的质感和问题意识。第三,是方法。方法是破解问题的钥匙,方法也是决定结论是否新颖的重要砝码,方法必须与问题匹配。同样的研究问题和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发现。很多时候,方法会影响到结论是否成立或是否稳健。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方法,采用开放和好奇的心态无疑是智者的选择。

甚至可以说,问题本身就包含了研究者在文献、数据和方法方面的考虑和权衡。回过头再来看看,既可以从文献、数据和方法来揭示已有研究文献中研究问题的发展线索,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论证自己所提出问题的价值意义与研究的可行性。


———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希望通过

课程内容学习、刻意训练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切实提高年轻朋友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主推三个栏目:

文献阅读与习作课程、个人原创和站在前人肩膀上。

该号由浙江理工大学刘西川副教授负责的研究团队维护,

希望广大本科生、研究生朋友关注和加入。

/ 文心雕龙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