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川:文献综述与有“猜想”的分析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文献综述与有猜想的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将已有研究文献有条不紊地、分门别类整理出来,对于了解某个领域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是必要的,这种文献综述可以称为“知识梳理型文献综述”。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类型的文献综述,即通过文献综述来发现问题及背后的原因,可以将其称为“发现问题型文献综述”。
发现问题型文献综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文献,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表现为已有理论认识与事物现状的差距或已有认识之间的分歧。如何实现发现问题这个目的呢?是通过有“猜想”的分析来完成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文献综述中有猜想的分析
文献综述里的“分析”,是指在某个研究领域、对围绕某个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这个分析需要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理论认识与事物现状之间的差距或已有认知之间的分歧,这个“有猜想的分析”需要一个认识框架,将差距或分歧与其“原因”因素联系起来。
分析的一个完整过程是:当阅读某个研究领域的具体文献时,先对研究结论进行分类,然后对影响结论的“研究设计”元素进行分类,先围绕研究主题对结论认识与研究设计元素之间的联系提出某种猜想,通过比较、分析研究结论及其“研究设计”元素的不同,验证这种猜想,进而揭示导致认识存在差距或分歧的原因。
对此,研究者完成以下四个工作:(1)归纳。根据文献综述所关注的领域或对象,将紧密相关的研究文献梳理出来。(2)分类和比较。根据某个(或某几个)标准对已有研究进行分类,重点是概括已有研究在理论认识或解释上的差异性,然后比较有哪些原因造成了这种认识差异。(3)评价。在分类和比较的基础上评价已有研究文献。重点是确立一个合理的标准来评价导致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猜想形成于分类、比较与评价的过程,因为在比较不同或差异、评价好坏高低时,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推断性认识,这个推断性认识就是猜想的原型。(4)验证。验证的目标是“接受”对某种原因的猜想。具体就是“坐实”问题的存在,并指出其具体形式及背后的原因。验证的对象就是研究者脑海中对理论认识与事物现状之间的差距或认识分歧背后原因的猜想。需要指出的是,在猜想形成及其分析与验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文献“素材”不仅包括相关文献,还包括文献中的某个部分,以及多个文献形成的文献模块。在这三个工作中,分类和比较是为验证服务的。
显然,分析的重点是猜想,猜想直接指向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即已有认识的不足或有分歧的地方。这个猜想是关于某个事物的理论认识存在不足或分歧的原因。这个猜想不是一开始就能得到的,很多时候是在研读和整理文献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也可能是顿悟,还有可能是中间不停调换的结果。可以看出,“猜想”分析的难点是,应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按照某个标准对已有观点进行评价,尝试阐述对观点不满意的原因,进而形成某种猜想并验证该猜想。
二、示例
1.基本情况
【示例】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户的信贷需求:生产性抑或消费性——方法比较与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7年第3期。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先对国内代表性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见表1。纵向来看,表1共分为四列,依此是:“作者”、“使用的数据”、“研究思路”和“主要结论”。
表1 国内有关农户信贷需求贷款用途特征的主要研究概述
2.分析中的猜想
猜想针对的是某个领域的研究文献。一般情况下,这些文献在研究结论上都会存在不足或分歧,造成分歧的原因有哪些?预设就是要对结论上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猜想。在这篇论文中,就我们的研究目的——实证考察中国农户信贷需求特征而言,我们提出的一个猜想就是“就已有研究的结论和判断,所使用的数据和研究思路可能是影响研究结论的重要原因”。
3. 分析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研究文献。以这篇示例论文为例,我们先对国内代表性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见表1)。我们在回顾和梳理已有研究文献时,紧紧“锁定”研究目的即“实证考察中国信贷需求特征”。
第二步,在研读文献和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慢慢有一个猜想:就已有研究的结论和判断而言,所使用的数据和研究思路是影响研究结论的重要原因。
第三步,对“数据”、“研究思路”和“主要结论”进行初步分类。根据表1,我们将已有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分为两类:一类是合约考察法,一类是意愿调查法。
第四步,在此基础上,围绕研究目的,比较、评价这两类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并将这种不足与理论认识不满意联系起来。
4. 发现问题:将猜想“坐实”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上有关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以生产为主,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以消费为主的结论是与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密切相关的。文中具体讨论了合约考察法与意愿调查法难以准确揭示农户信贷需求的贷款用途特征的原因”。言下之意,就是这两种方法都难以“胜任”准确揭示农户信贷需求贷款用途特征的角色。
文献综述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已有研究之所以高估农户对正规信贷的生产性需求主要是因为在概念理解、研究思路以及问卷设计三个方面出现了偏差”。
文献综述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就合约考察法而言,其抽样样本缺乏代表性;就意愿调查法而言,信贷可得性是其难以“胜任”的重要原因。
从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来讲,要准确解释农户正规信贷需求贷款用途特征,就必须要克服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
三、小结
初学者在做文献综述时,最缺乏的莫过于分析了。没有分析,难以真正发现问题;没有分析,所写的综述就会给人留下罗列的印象。深究之下,发现是缺乏“猜想”。要跨过这个门槛,就需要重视文献综述中有“猜想”的分析。
分析的难点是要有猜想,并在认识不足或分歧与其“研究设计”因素之间建立联系。
猜想就是问题的最初形态,它是对某种原因的初步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讲,文献综述不仅是一个归纳性的工作,需要将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分门别类、整理清楚,更需要一定的演绎性思维,因为猜想才是文献综述的核心。
有“猜想”的分析最终不仅要能指出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还要能给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如上面的示例论文中,其一是这两种方法都难以“胜任”准确揭示农户信贷需求贷款用途特征的角色;其二是就合约考察法而言,其抽样样本缺乏代表性;就意愿调查法而言,信贷可得性是其难以“胜任”的重要原因。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 文心雕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