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西川: 文献综述写作的两种基本结构

刘西川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2023-10-24



     接下来看一下文献综述的结构,文献综述的结构应该按照分析来布局。文献综述结构最好按照总分总来写,第一个“总”要紧扣假说一,“分”是指已有的认识分歧要按照分节来处理。这个处理的方式大家要注意,总分总第一个“总”紧扣的是假说一,总分总第二个“总”紧扣的假说二,也就是说你开始的时候呈现的“总”是再讲认识上的分歧,刚才的文章已有的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户正规信贷需求都是生产性为主,那么你对这个不满意,你的所有的东西你都要围绕着这个展开,为什么他这个不对。经过你的这个分析,包括我们经验的证据也能够证实,如果按照原来这样的一个分析思路也能得出来和他们一样的发现,这东西就佐证了你朝这条路走有可能会掉五块钱,你从这条路走不掉,然后你用同样的一种素材做一遍发现走这条路确实掉了五块钱,最终会呈现这样一个结果。这个是整个的结构。

     结构是由分节来完成的,分节是按照命题或者议题讲文献综述的内容分成几部分,这个时候就会有文献结构图,一会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文献结构图,小标题不是分类

标签而是这个文献结构图中的“模块”,最好是这个观点句。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你写文献综述你的这个节标题,你是明确表明了你对假说一或者假说二,以及跟这个假说一或者假说二相关的子命题或者子假说的时候,你那个东西是观点非常明确,直接就是说我对什么不满意,这个认识的分歧是什么,针对刚才的分歧我提出的一种新的猜想。比如说我提出了一个什么和刚才不一样的研究思路,比如说研究调查加假想式的议题,这个就是很明确的。我讲这个的意思就是说希望大家在写的时候,当你说A不行的时候一定要有B,你不要在这里绕,绕是不行的,最好是写观点句。好了我来举一个例子,这个是我们做的一篇文章里面的文献综述,我举这个例子主要是说分节你要注意怎么去编排这个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是和需求有关系,整个的研究所有的东西和目的有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提出了假说并验证这个假说,所有的东西都是为这个目的所服务的。



     接下里我们来说一下如何写文献综述,写文献综述应该以目标为导向,目标导向意思就是说写每一部分不管是你写出来了还是你脑子里面有,都应该要想一想你写这一部分是干什么,而要干什么你就要想一想我刚才讲的东西。实际上写文献综述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提出问题,第二个是提出了假说,也就是如果说你起手的第一句话,跟刚才的两个没有关系,也就是跑题了,要么你连边都没有沾。也就说你每写一节,每写一段你就要想一想跟假说一和假说二有没有关系。文献综述的具体目标就是通过分析已有的理论认识提出并论证问题,分歧点和改善途径都是“理论预期和事物现状之间差距”的呈现方式。这念起来有点拗口,但是要注意我们现在所讲的文章里去。理论预期是指什么呢,我们已有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户去正规信用机构贷款的时候我们认为都是去生产投资,去买种子化肥的,那么这个时候有很多的政策措施认为只要给他们投放贷款的话去搞农业生产,去扩大生产规模,但是最后搞偏了。已有的发现他不是这么干的,已有的分歧点和改善点其实因为我们的认识不一样,你不仅要讲清楚认识不一样的问题,还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研究人员对这个认识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多数认为别人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用的不恰当、用的不对,我们这个东西是对的,能把文章写到这个层次的,就是写的很不错的。第三个写文献综述最终是要落地的,是要有输出,这个输出是指待检验的假说,那么我们看到的一个例子,我们提出来的一个输出,讲了什么:我们猜想中国的小农户的信贷需求是以消费性为主的,那就跟刚才这个明显不一样。接下来就是要找经验性的证据来支撑这样假说的验证。

     注意两个细节,文献综述的第一段要紧扣主题和研究的目的,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要有一个小结。今天结束之后硕士生你要去看看自己的文献综述里面,前面有没有第一段,那个第一段里面能不能讲清楚假说一和假说二,最后一部分有没有一个小结,小结到底有没有说我们要猜想一个什么东西,你这两个东西都有,那你这个文章就很厉害了。

     好了我们接下来来说一下另外一个例子,我们来说一下写的东西。你看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关注问题的两面,这个分歧点这一面是什么呢,主流的观点是生产型为主而对什么,这个是非常普遍的,我当年做这篇文章的时候,拿起国内外的文献,基本都是这样的。然后已有的研究,之所以会出现高估这个现象的原因三个方面,改善的途径下面的东西。这个告诉大家的是,你要说他这个东西不行,你说苹果不好吃,你要拿出一个梨来。你们现在存在一个问题,你们说他不行,说今天中午吃的不行,你拿不出来具体的东西。现在年轻人都很狂的,你狂不要紧,问题是是你那里面得有货,你没那个货人也不服你,旁边的人也不服你。这是打表格基本功。  


     打表格就是根据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具体标准,归总、概括相关文献某几个方面的内容,然后进行比较和评价。第一个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打表格要做到全面,关键是可比还要能找到差异。现在来说全面,全面是说你在这个地方所列出来的文献,比如说你是做农户借贷,有一个人跳出来说,有一篇很厉害的文献。有的时候我就跟他例举这篇文献你没看,他立马就不吭声。这个时候关键的文献不能掉的,掉了之后立马要挨打的,很尴尬的你作为一个专业研究人员,一篇很重要的文献,大家在知网上都能看到但是你没有看到,这是不是很尴尬。第二个就说要可比,你们说什么是规律,规律是因为指有了差异有了变化那才叫规律,如果两个东西都是不变的,你怎么看规律,之所以会有规律,是因为这个里面像波浪线一样他有变化。包括这个经验也是在变化。所以这个东西一定要注意,他有可比性,可比性是指有的人长得长有的人长得短,有的人长得胖有的人长得瘦,因为要注意啊,如果你找到的文献里面没有差异性真的是没有办法分析的。最后就是说你找出来的差异你要去想一想到底什么东西会导致结论上形成差异。你看我们刚才讲的东西,我们的研究发现和已有的研究发现有不一样,我们认为是以生产性为主的,他们认为是以消费性为主的,那你要找一找构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尤其是在这个思维和认识上。打表格是对自己脑海中预设的检验,打这个表格你看着是好像在这做工呢,向工厂里面做工一样,但是实际上是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猜想,我认为形成这样一种结论是因为前面的某个地方有人搞偏了搞错了,是对这样的猜想,是对假说一的一种验证,一种检验,我认为假说一是什么,比如我们在这篇文章里假说一是认为已有的研究思路出现了问题,导致研究的结论我们不认可。

     接下来讲三个,第一个在写作上是比较直观易于把握,打这张表你把它打出来,别人一看就看懂了,你的研究和已有的研究结论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是因为你的研究方法和已有的研究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有高低之分。第二个是便于分类和比较,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整个行文里面不会出现,我很少写张三(2018)认为什么,因为这种句子的效率是非常低的,你体会一下他这个维度已经上来的。这个时候从研究设计上来看,第一类是什么、第二类是什么,你这个时候就会说第一类这个研究他有什么什么问题,因为你在分析的时候不再是某一个菜,你这个时候分析的不再是宫保鸡丁回锅肉,这个时候分析的是川菜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我们常说的抽象能力,抽象能力就体现在这个地方。然后第三个按分类来,不在罗列,这个已经讲过了。



     第二个基本功叫文献结构图。用图表直接展示所综述的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图表里面可以反映出来内容和内容之间是模块,同时这个东西在空间顺序上和时间顺序上是有先后的,反映出来你对这个东西的一种认识。同时这个模块有这么几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大家要注意很多好文献里面都是有这个文献结构图的。第一个,要从总的方面综述目的以及文献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整个整张图究竟描述的是什么假说:假说一和假说二里面,第二个要了解每一个内容在文献结构图的位置以及文献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这个需要画完这个图之后在脑海里面和心里面要有这样一个图。然后反反复复的检查,文献结构图是否针对这个目的,是否能够覆盖了相关不同的模块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模块是否有逻辑关系。包括你这个文献结构图画完以后,你这个综述的目的,别人看了这个文献结构图到底能够实现,你自己都要想一想,大致就是这么一个。

     这是我们当年的一篇综述,发表在金融评论上,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讲的是成员主导型,大致按照治理问题、治理机制和治理绩效,画这个图的时候,有很多时候他有一个最终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很清楚的去看到不同,很多老师会说这个东西怎么会像编书一样,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你每一部分瞄准都是假说一和假说二,他不会说你像编书的,但是你说你做出来的像编书一样,我做的这个东西也是想编书一样,那只是形式上一样,为什么在做出来的时候形式上和编书很像,因为这样表达的方式更适合人们阅读的习惯。这个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包括这个图好多文献综述里面都会涉及到的,大家可以去参阅一下。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 文心雕龙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