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会同意吗?堕胎也能降低犯罪率

刘愚er 知鸦通识 2022-07-16


「堕胎与犯罪

讲述美国1973年堕胎合法化对犯罪率的影响


视频里,说的是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Levitt)的一项经典研究。

美国的犯罪学家在八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体验。

80年代,美国的犯罪率尤其暴力犯罪,15年内暴升80%,按照这种趋势,犯罪学家认为美国要完蛋了,要被犯罪拖入深渊。一个犯罪学家给司法部长的预测说,10年内,青少年杀人案会上升15%,这还是乐观估计,悲观的估计是30%。从专家到政治家,对局势的恶化如临大敌。

可是,谁都想不到,进入90年代后,犯罪率突然暴降(1989年犯罪率达到最高点,之后增长变缓直到1991年开始下降)。杀人案下降了40%,暴力犯罪与财产犯罪,也都下降了30%以上。青少年杀人案不仅没有继续上升,反而5年内下降了50%。到2000年的时候,美国的凶杀案降至35年来最低。

1970-2000年 美国犯罪数量变化


于是,这帮可怜的犯罪学家,之前要拼命找出犯罪率暴升的原因,现在突然要掉转头拼命解释犯罪率。但这次犯罪率的下降太过不寻常,全美各地各种犯罪都在减少,而且持续下降,下降的幅度还不断加大。

1973-2000年 美国暴力犯罪、财产犯罪与

谋杀犯罪率变化情况


这些专家,他们简直浑身长满嘴也没能把事情说清楚。

直到列维特教授的解释横空出世。

他的解释非常简单。一听就懂。

出生在不幸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罪犯的概率要高于有正常关爱家庭的孩子。所以如果这样的孩子多的话,他们长大以后,犯罪率就很容易高发。

在美国,堕胎很长一段时间不被法律允许,所以最有可能选择堕胎的女性,即贫穷、未婚先孕的黑人或者未成年妈妈,只能把孩子生下来。这些孩子不是她们想要的,所以出生后很难得到家庭的良好照顾,也因此长大以后容易成为犯罪概率最高的群体。

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在「罗伊诉威德案」中支持了原告罗伊,一夜之间,在美国堕胎合法化了。堕胎合法化后的第一年,美国就有75万例手术,占了新生儿的1/4之多,到了1980年,堕胎达到160万例,占了新生儿的比例为44.4%,而且以后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

「罗伊诉威德案」的当事人罗伊(左一)和她的律师


按照列维特教授的解释,这些被流产掉的孩子之中,本来如果出生的话,到了1989年以及之后的九十年代,会有很多人在犯罪界大展拳脚。如今却因为堕胎合法化,被扼杀在娘胎里。按照他的分析,九十年代美国犯罪率的暴降,一半原因能归功到堕胎合法化。

老实说,他的结论很难被挑战。

第一,有三个提前堕胎合法化的州,犯罪率的下降也同样比其他州早了三年。

第二,堕胎合法化之后,各州之间的堕胎率差异很大,把这些州分为两组:高堕胎率州与低堕胎率州,在1973-1988年之间,这两组州的犯罪率没啥差异。但从1985年-1997年(从73年开始出生的话,到这个时间正好是有能力犯罪的年龄),高堕胎率州的犯罪率要比低堕胎率州低30%。

第三,而且高堕胎率州比低堕胎率州要低的那部分犯罪,主要集中在1973年堕胎合法化之后的年龄段。而在1973年之前出生的年龄段,这两组州的犯罪率依然没有区别。

第四,在同一个州之内进行比较,也会发现,堕胎合法化之后出生的年龄段,相比堕胎之前出生的年龄段,在该州的逮捕率也跟着下降。同样的反应模式。

而且,在加拿大、澳洲、罗马尼亚的数据也支持了堕胎合法化会降低犯罪率的判断。

列维特教授的这一研究,虽然立论扎实,但在美国的舆论简直起了轩然大波。连最爱互相打架的保守派与自由派(Liberals),也联合起来谴责他的研究结论。保守派简直气死了,他们本来就不支持堕胎合法化,现在堕胎居然被证明是可以用来打击犯罪的工具,而自由派也气死了,因为列维特居然公然说贫困的黑人妈妈生的孩子会犯罪。犯罪学家也不高兴,因为在列维特教授的研究面前,他们的各种理论简直像个笑话。很多经济学家也纷纷出来反对列维特。

因为这个研究,他不仅背上了各种骂名,而且还被贴上了包括种族主义在内的种种标签。

要从媒体上读报道,列维特教授简直就是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怪人。

然而,他不是一个怪人,虽然他的研究,从问题到答案,确实都很怪异。

随便列举下,都是这种风格:为什么3K党与房地产中介是一路货色?为什么毒贩还要与妈妈住在一起?芝加哥的教师与日本的相扑有啥共同点?父母给孩子取名字对他的前途有用吗?等等。

吃瓜群众很容易质疑,这样的研究算啥?只是个谈资嘛。能算正经研究吗?

他写的书,引入国内时被翻译为《魔鬼经济学》,从书名风格就感觉更像《魔鬼辞典》之类的野狐禅,不像正经学术著作。

▲ 列维特和他的超级畅销书《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Levitt,1967年-),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主编和《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编辑。2003年,列维特获克拉克奖。


简直不务正业。

可是,他居然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居然被誉为美国最好的青年经济学家,居然在36岁的时候还得了美国经济学界最重量级的奖项: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克拉克奖?

这是咋回事?

实际上,对于经济学的芝加哥学派传统而言,有这样的研究不算稀奇。

芝加哥学派的特点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经常有跨界研究,而且还常常比原领域的研究作的更出色。略举几例即知。史蒂芬的芝派前辈学者,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是拿经济学研究家庭以及犯罪的大经济学家,得过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布坎南(James Buchanan)研究政治学,他的公共选择理论广为人知,他也拿过198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福格尔(Robert Fogel)与诺斯(Douglass North)是新经济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一起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能在各个领域大放光彩,与芝派的独特方法有关。在芝派学者眼中,人在做选择时都是趋利避害的,不管身处哪个领域。什么样的制度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的行为。于是芝派学者把功夫都花在了解各个领域的制度框架、制度细节,并由此对该领域的人的行为做解释。

芝派的研究如此成功,以致经济学背上「经济学帝国主义」之「恶名」。列维特教授的研究,并未脱离这个传统。他的研究,乍看之下,或感觉不可思议,可要仔细了解,你会发现,他的结论其实很难被推翻,哪怕你觉得受冒犯。

经济学家经常被嘲笑。比如嘲笑他们经常讲一些说了跟没说的话,如:「短期而言,情况还行;中期而言,情况复杂;长期而言,有不确定性」。哈佛经济学家曼昆也在他的经济学教材里自嘲:把所有经济学家首尾相连,他们也够不到一个答案。

有说经济学家没用的笑话:

「经济学家到明天才会知道为什么昨天预言的事情在今天沒有发生。」

「如果你把100名经济学家关在一个房间里,他们会产生100种观点。但如果凯恩斯也在里面,那他们会产生101种观点。」

「十个经济学家一起开会,至少会有11种意见。因为其中至少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同时持相反的两种意见。」。

还有「灯泡坏了」的经典笑话:

假如有1000名经济学家去处理换灯泡的问题,当中会有十个理论经济学家,各人对换灯泡的方法有不同的主张。余下的990个实证经济学家努力去检验那一个的理论正确,最后所有人仍然在黑暗之中。

有一个笑话说经济学家没脑子:

游客在食人族居住的岛上旅行,路过一个人脑专卖店,橱窗有如下价目表:艺术家脑,每磅9元;哲学家脑,每磅12元;科学家脑,每磅15元;经济学家脑,每磅219元。

游客因此得出经济学家的脑袋最受食客欢迎的结论,因为根据简单的供求规律,市场需求强烈时价格才会上涨。

问店东,哪知答案完全相反:「经济学家大多无脑,不知要多少个多少个经济学家才有一磅脑,物以稀为贵,所以经济学家脑的价格较高!」

喜欢这些笑话的人,多半没读过像列维特教授这样的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的著作。这些芝派学者,专门在解释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案例上下功夫。

他们对世事的了解与洞察,只在你的想象之外。

说到底,就算不高兴列维特教授关于堕胎与犯罪率关系的结论,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谁又能推翻他?

读完文章,想整理知识点?我们已为您奉上精心准备的「堕胎合法化与犯罪率」的知识图。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长按下图中二维码关注「明白知识」哦!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明白」团队已邀请上百位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领域的一流学者,制作完成13000余分钟视听知识内容。

为了回馈学友对「明白」的偏爱,我们推出每天仅需1块钱的「明白好友卡」,开通之后,可在有效期内无障碍畅学「明白微课」的全部知识内容,包括有效期内的所有上新。

感恩节期间(2018年11月22日-23日),还有感恩优惠价。年卡原价365元现价309元;季卡原价129元现价109元

仅限两天,点击「阅读原文」速来开通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