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年末,印度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颁布了一条法令《禁止非法转变宗教信仰条例》。不仅仅是北方邦,北阿坎德邦、中央邦也颁布了类似法令。而且哈里亚纳邦和卡纳塔克邦也正在考虑。
法令通过的邦,已经根据这项法令,把一些年轻的穆斯林男子抓进监狱。
因为他们娶了印度教女子,结婚后,妻子从印度教改变信仰,转而信奉伊斯兰教。
| 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约2亿人;同时也是印度穆斯林人口最多的邦,约4000万人。但在印度,两种自由加起来,就产生结个婚、换个宗教就被扔进监狱的奇特后果。那些新婚不久的妻子,对这样的法令,非常不服。
印度当地多家媒体在2020年12月16日发布了这么一则报道:北方邦有一名普通的印度教女孩平祺(Pinki)。
22岁这一年,也就是去年7月24日,她和穆斯林男友拉希德(Rashid)结婚。
婚后,她将宗教信仰改为丈夫的宗教,也就是从印度教改信伊斯兰教。
不到半年,印度北方邦颁布了《禁止非法转变宗教信仰条例》。结果,当地政府认为他丈夫「违法」,将他逮捕入狱,交由地方法院审理此案。
在面对法官询问时,平祺说,我是自愿嫁给我丈夫,也是自愿改变宗教信仰的,为什么要抓捕我们?
| 2020年12月1日,印度班加罗尔街头抗议政府推动的《禁止非法转变宗教信仰条例》;中间的标语写着「我们是一体的,请不要以宗教之名将我们分离」。图片来源:AFP
且不说宗教信仰自不自由的问题,明明改变宗教的是女方,为什么偏偏抓男方?而且,报道里的这个案例,结婚以及改变宗教信仰,发生在法令颁布前,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怎么也不能去抓半年前发生行为的人呐。
这部法令的颁布与执行,必有什么明文规定之外的缘由。《禁止非法转变宗教信仰条例》,法令的名称特别出奇,「禁止非法」,非法的行为当然是禁止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在哪个国家,通常,只要相关部门强调「禁止非法」,就意味着这四个字后面的行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合法的,但因为某种原因,相关部门让它变得非法了。按照这个逻辑,就不难推断,原先在印度,改变宗教信仰是合法的,但是出于一些原因,这种行为在某种限制条件下,成了非法行为。《禁止非法转变宗教信仰条例》规定,「因婚姻而改变宗教,可判处1到10年监禁」。好了,印度人不能因婚姻而改变宗教,但这对所有情景都适用吗?印度教女性与穆斯林男性结婚,女性改宗教为伊斯兰教,不合法,适用这条规定;
那印度教女性与穆斯林男性结婚,男性改宗教为印度教呢?又或者穆斯林女性与印度教男性结婚,女性改为印度教徒呢?从现实情况上来看,后面两种情况,好像没怎么「非法」。当法律的限制条件只用来对付一小部分群体,而忽视字面范围的另一部分群体时,立法的缘由,也就呼之欲出了。
| 2020年12月1日,一男子抗议北方邦颁布的《禁止非法转变宗教信仰条例》,高举「爱情无罪」的标语。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法令是荒谬的,荒谬到人们不得不去抗争,去坚持「爱情无罪」(Love is no crime)。但这不是伊斯兰教独有的习俗。在宗教意识相对浓厚的地区,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如果结为伴侣,一般都会有一方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理由也很简单,世俗的婚姻生活需要协调一致。不同宗教有不同的习惯,出于生活习惯,出于人之常情,人们很容易做出选择,与生活在一起的人信仰同一种宗教。而且,不光是婚姻双方会彼此产生宗教上的影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宗教影响,也是如此。只不过,很多子女在自己做出信仰选择之前,父母就替自己选好了。| 信仰伊斯兰教的「宝莱坞之王」沙鲁克·罕与信仰印度教的妻子葛莉·罕,两人曾遭父母强烈反对,最终以死相要挟才得以结婚。图片来源:Gulf News Archives
但在印度,「宗教博物馆」的盛名之下,宗教间的冲突斗争非常厉害。剩下的人群则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宗教里,比如锡克教、基督教、佛教、耆那教等。 但由于印度教徒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使得穆斯林处境较为被动。比如,在「牛肉」问题上,印度教徒就曾多次发起了针对穆斯林的暴力事件。
牛是印度教的圣物,印度一些邦也颁布了「禁令屠宰与食用牛肉」的法令,甚至要求非印度教徒的穆斯林,也要遵守。
图片来源:Mcdonalds blog
穆斯林如果有「对牛不敬」的异教徒行为,容易成为极端印度教徒的攻击对象。
印度教徒为了保护牛,尤其是牛奶引发的暴力行为,被称为「奶牛私刑」。
路透社统计,从2010到2017年,这七年间,印度大约发生了63起「奶牛私刑」,被杀害的28个人中,穆斯林人数高达24人。
如今,印度教徒为了护教,又将触角从牛伸展到私人婚姻领域,对穆斯林发起攻势。
在《条例》颁布之前,针对穆斯林的舆论造势,便已早早布下。
这场舆论造势,有个显眼的口号,那就是反对「爱情圣战」(Love Jihad)。
| 「知鸦」通识课「人类历史上的24个关键时刻」,选取了有关推动个人权利生长、科学发展和制度演进的24个时刻,以呈现近500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性面貌,从细节上深入把握现代文明发展的历程。限时扫码,享5折特惠。
在一些印度教徒眼中,「因婚姻而改宗」不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而是穆斯林有组织、有目的、有规模的「圣战运动」。但从常识逻辑推演,穆斯林男子赌上自己的婚姻与一生,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一个印度教徒的信仰?即便真的有穆斯林男子想要这样做,那一个人一生,能改变几个印度教徒?但偏偏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阴谋论,竟然有很多人信了。
| 2018年,印度教教徒走上街头,提醒人们警惕「爱情圣战」;图中标语为:「印度女孩,请提防爱情圣战」。
而且,这种粗制滥造的拙劣的阴谋论,在印度至少流行了十年。从2009年起,「爱情圣战」的说法就出现了,影响越来越大。
印度教协会(VHP)在2009年还专门建立热线,表示自己三个月内就接到了1500个控诉「爱情圣战」的电话。这些控诉大多来自印度教父母。他们要么本身就不满女儿与穆斯林男子交往,要么就是女儿在交往过程中,双方因「改变宗教」而发生不愉快。由于「爱情圣战」阴谋论越传越厉害,2009年10月,印度喀拉拉邦的警方不得不调查「爱情圣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个月后,当时的警察局长庞诺斯(Jacob Punnoose)表示,并没有发现任何以爱情或婚姻为借口,强制女性改变宗教的行为。调查两年后,也就是2012年,喀拉拉邦警方再次宣布,「爱情圣战」是一场「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活动」。此外,其他官方组织也展开了调查,结论都证明:根本没有「爱情圣战」这回事。「报道一再表明:『爱情圣战』的说法充其量只是狂热的幻想,以及选举时期的一个坏招数。」(Reporters have repeatedly exposed claims of "love jihad" as at best fevered fantasies and at worst, deliberate election-time inventions.)但这些实锤,依然锤不动那些深陷阴谋论而无法自拔的人。信不信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怎么看待这样的社会心理。对于一些人来说,「爱情圣战」的谣言,正好可以用来打击穆斯林。
于是,别有用心之人,继续为「爱情圣战」的阴谋论造势。| 2020年上映的电视剧《如意郎君》(A Suitable Boy),讲述了一位印度教女子不愿走上包办婚姻的道路,与一个穆斯林男子相爱的故事;有批评者认为该剧是在鼓励「爱情圣战」。去年底颁布的《非法改变宗教信仰条例》,就是这场阴谋论的一个结果。《条例》虽只字未提「爱情圣战」,但目标直指「爱情圣战」,直指穆斯林群体。
印度德里大学历史学古普塔(Charu Gupta)教授接受BBC采访时认为:「当一个印度教男子与穆斯林女子结婚时, 印度教组织总是将其描述为浪漫和爱情,而当相反的情况发生时,它被描述为胁迫。」从《条例》通过后的多次逮捕与起诉,也能看出这部法令的目的。举报或控诉人多是其他印度教徒,身为当事人的妻子,只能为穆斯林丈夫被抓鸣不平,却投诉无门。针对这部《条例》,印度一家慈善机构的创始人伊克巴勒(Asif Iqbal) 也表示:
「恐惧正在蔓延。夫妇们,尤其是妇女,感到法律不再保护自己。信仰不同的夫妇要结婚本身已经很复杂,随着政府的反对,他们需要更加小心谨慎,甚至证婚人都不愿意现身支持他们了。」
图片来源:arun sambhu Mishra
宗教信仰是私人领域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条例》及其背后的支持者,不仅「多管闲事」,更重要的是,他们破坏了「宗教自由」与「婚姻自由」的原则,也加深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本就存在的矛盾。
当政府以明文的形式禁止某种行为时,客观的效果,就是强化民众对反对之事的确信程度。
《条例》的颁布,让「爱情圣战」的阴谋论更加深入人心,在整个印度持续掀起波澜。
如今的印度,已经是一个印度教民族主义占天下的印度。而这种观念的产生,也不是一天两天,印度独立运动时期,便已出现。如果真要追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源头,只能说,这都拜英国殖民所赐。印度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是一个大一统国家,南亚次大陆上林立着各个王邦。印度不仅仅有印度教,「印度教国家」也不能概括印度。比如公元13世纪建立的德里苏丹国,16世纪的莫卧儿帝国,都是印度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伊斯兰教王朝。
从伊斯兰教进入印度伊始,它与印度教的冲突就一直存在。再加上英国殖民,使这片土地上饱受奴役的人,激发起了一种现代社会才有的「民族精神」。在宗教冲突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刺激下,一部分人便萌生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应该分别立国的想法,一个宗教,一个国家,彼此避免冲突。1940年,真纳提出穆斯林独立建国,让本已撕裂的印度社会,更加分裂。二战后,面对印度即将独立的现实,英国人为了在之后继续控制南亚的秩序,便想了一个点子,也即「蒙巴顿方案」。1947年,英属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印巴冲突」,也成了世界地缘政治的一个难题。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并没有随着分治而转化为印巴两国的矛盾,毕竟有不少穆斯林留在印度这一边。不过,在甘地等人的努力下,印度在建国后,努力朝世俗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国家方向转,印度教民族主义受到压制。可近些年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又再次泛滥,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印度人民党(BJP)的上台。2014年,印度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成为新一任印度总理,并在2019年成功连任。
| 莫迪(右二)与印度人民党高级成员发表演讲,为当时的大选造势。
图片来源:The National News
他在公开场合几乎只用印度语讲话,而不用同样是官方语言的英语。
对于扩张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想法,莫迪自己也毫不避讳,并付诸行动。
通过法律来打击穆斯林,就是莫迪及其支持者行动的一个方向。
过去几十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就北方邦的宗教圣地——阿约提亚(Ayodhya)的所属权争论不休。
到了2019年,这场被喻为「世界最具争议的房地产案」落幕,印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土地归属印度教徒。
要知道,北方邦是印度穆斯林人口最多的邦,圣地案败诉,意味着穆斯林被打击得不轻。此外,在2019年末,印度议会还通过了一项《公民身份修正案》。新法律规定,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等国的宗教少数群体,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等,可以拥有印度的公民权。虽说伊斯兰教在阿富汗和孟加拉国并不属于少数群体,但这部法案明文写成这样,用意也是相当明显:将穆斯林挡在印度门外。| 2019年12月,印度德里街头对于《公民身份修正案》的抗议。
图片来源:Reuters
2020年末,北方邦《禁止非法转变宗教信仰条例》的颁布,又进一步让印度教徒把穆斯林打得「一败涂地」。北方邦不过是一个试验田。印度人民党所控制的四个邦,同样都有相似的法案在排队等着通过。宗教少数派,尤其是穆斯林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一切的行为,都试图将印度塑造为「印度教徒的家园」。民族主义总是能够让民众热情起来,在不同的国家上演。在印度,它与印度教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宗教式的民族主义,更为狂热。但别忘了,甘地曾经说过:
Arundhati Katju. The Hindu Nationalist Myth of Love Jihad. Foreign Affairs, 2020-12-23
Pratap Bhanu Mehta. Modi Pushes India Into Revolt. Foreign Affairs, 2019-12-20
Menaka Guruswamy. In Modi’s India, the ‘Love Jihad’ Myth Is Made Law.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020-12-11
Arshad R. Zargar. Indian police make 1st arrest, break up Muslim-Hindu wedding under controversial new "love jihad law". CBS NEWS, 2020-12-04
Saif Khalid. The Hadiya case and the myth of ‘Love Jihad’ in India. Al Jazeera, 2017-08-24
▽更多精彩内容▽
印度也许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国家,有宗派林立的信仰系统、上千种语言,还有世界上几乎最庞大的人口。印度经历了太多的战争,被太多势力控制过,也留下了太多的问题。要了解印度,不得不了解甘地。要了解甘地,不得不了解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知播·第二季」特别邀请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研究专家、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的黄迎虹老师,分析甘地如何将自己的思想与实践融合在一起,用独特的方式改变印度,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让印度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