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兄弟们,没有过河拆桥的意思哈……”
据说日本人买东西的时候,提问很讲究:“今天的豆腐卖完了吧?”而不能是:“豆腐有卖吗?”前者给卖家留有余地,就算没有,也是“我”来晚了。这或许有点过于矫饰了,买卖双方本来就是平等的——姿态低到不正常,反而让人禁不住起疑。
而这位朋友关于“在吗”的留言,我觉得有道理——因为这一句招呼背后,可能是30分钟的思考,或者更多体力和智力投入,大概率是无偿的。更有趣的是,发来一个6.66元的微信红包。
不能用微信求助吗?当然不是,但除了一开始就把事情讲清楚,“让对方可以决定自己‘在不在’”之外,或许“礼貌”的要求,还可以更进一步。
在求助之前,先问问自己到底在这件事情上做了多少努力。
我儿子拿一道题来问我,除非时间确实来不及,我会先让他讲清楚:这道题要求是什么,他做了哪些尝试,在哪一步出了问题,为啥做不下去。几次恼羞成怒之后,小伙子已经知道,没仔细想过的数学题,不要去找别人。
初中生能明白的道理,成人一定要搞清楚。如果不能理直气壮地跟自己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最好不要轻易开口。
如果你频繁遇到这种情况:你觉得自己尽力了,而被求助的师兄或前辈不这么认为,那就是你对这个方向非常不熟悉,以至于你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你还是个彻底的新人。
怎么办呢?
可以在老板分配任务的时候,明确地跟他说:
“老大,这个业务我恨不熟悉,如果我遇到问题搞不定,应该求助谁呢?”最好能让老板跟对方也打个招呼。我自问做不到奶奶这样,因为对我来说半个小时实在太多了。所以如果有人贸然跟我说:“咱们聊聊,半个小时,可以吗?”我会很错愕——在心里细数今天到底还有几件事要去做,有几个会要因为这个要求而挪掉,哪一篇文章或者剧本会因此而延期。如果是第一次提,那么我大概率我会答应。但如果这件事情无足轻重甚至鸡毛蒜皮,我很有可能会暗自恼怒。
只有清晰地说明了自己的要求,对方才能评估自己需要花多长时间,要不要改变自己的工作节奏来帮你。如果刚开始没有讲清楚,而给予帮助的一方发现这是个“无底洞”,那要么他当场撂挑子,要么他心中发誓绝对没有下一次。
还有,要想清楚怎么回报。可以是买杯奶茶,可以是下次旅行时带个小礼物,甚至只是简简单单非常真诚的一句感谢。不要说一句“回头请你吃饭哈”——这年头,谁会在乎一顿饭?还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知道什么档次的饭。
不要许下太虚无的诺言,不会增加好感,只会让人觉得轻佻。
最后说一下,不要用道德压力去求助——因为绝大部分的求助,都是要求获得利益(哪怕是老板的欣赏,也是一种利益),而一旦诉诸道德,就是用“正义”的名号去呼唤帮助。
比如说,另一个部门的某位同事,做事很过分,合作小组中抢功不担责,某甲觉得受不了——可某甲不想直接起冲突,于是某甲去跟同组的几位沟通:“这太不象话了,这还是人嘛,公司不能是这个气氛。”
于是下次组会的时候,当着大老板的面,几位都站出来说话。
某甲本来也要站起来一起谴责,突然转念一想:“后面我还是要跟这位合作,如果我现在帮他两句,后面我工作会比较好开展……”
只要他这么做,他就是用别人的正义感换自己的利益。某甲可以请他们喝酒的时候说一句:“兄弟们,没有过河拆桥的意思哈……”
但这就是在过河拆桥啊。
其他人可能当面打个哈哈,但内心里把他彻底拉黑。
不要用道德压力驱动别人,去换取自己的利益。
永远不要。
以上
祝冬安
| 推荐:
| 上文:
JICHUYANJIU 基础颜究
“60W人都在看的护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