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军、民航再携手:签署军民融合协议 推进机场保障新技术共享和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设

圈内新闻 通航圈 2021-05-30

近日,空军机场局民航局机场司签署机场保障新技术共享和人才联合培养战略框架协议,着力提高军民航机场一体联动、协同保障能力,标志着空军和民航正式走出了科技创新引领机场融合发展,以及机场保障人才联合培养、资质联合认证的新路子。

据中国国防报报道,近年来,民用机场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民航运力呈两位数增长,并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最长安全记录。其成功经验之一是,民航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裕度,开展人才培训,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空军与民航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保障合作,不仅有利于管控军民航同场运行安全风险,提升机场保障质量效益,还能弥补现有机场保障能力与建设新质作战力量要求的差距。


这次战略合作,军地双方牢牢把握优势互补、共建共享、集约高效的总基调,注重发挥人才和技术对军民航机场发展的创新驱动,提升军民航机场保障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双方约定,在新技术共享方面,重点推广应用机场运行保障、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维修与维护等5个领域26项新技术;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依托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空军勤务学院等军民航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定期轮训机制,重点突出军民航负责人、指挥管理人员、一线保障人员3个层级人才的培训,建立覆盖机场运行保障全领域、各专业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


协议还明确双方共同研究机场新技术目录、制定新技术应用路线图,在兼顾军民航保障标准基础上,优先安排新技术新成果在军民合用机场试用,定期联合组织机场保障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及交流;聚合军民航科研力量,组织机场保障勤务需求论证,开展重难点项目攻关;民航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空军机场保障人员纳入民航资质认证体系


据悉,自2015年以来,空军与民航积极推动机场保障军民融合工作,建立起三级沟通协调机制,出台4个政策性文件;联合调研18个机场,梳理出6大方面252项标准差异,投入联修联管资金近亿元。这些成功实践,为本次签约奠定了坚实基础。3年多来,全国军民合用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航班起降架次分别增长38.1%和25.2%,同期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累计降幅超过60%。这些成功实践,为本次签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国防报表示,此次框架协议的签订,对于破解军民航机场保障重难点问题、提高机场保障效率和安全裕度、促进机场保障模式转变、构建“军为民用、民为军备”一体化保障体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为军民合用机场运行保障、空军常态化使用民航机场和“走出国门”联训打牢了基础


此外,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下一步,军地双方将强化融合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法制建设、资源保障和督导评估,切实发挥人才、技术的“双引擎”作用,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机场资源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切实提高军民航一体联动、协同保障能力。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通航圈综合编辑。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欢迎联系后台获取授权进行转载,转载本文须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