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日本最顶尖的设计师一起出动,只为了这个给小孩看的节目

枕边的浅子 一夜美学 2021-11-23




每天总有那么几个朋友圈,跟租房话题一起令我们脆弱的中产神经隐隐作痛——这些四处旅行的家伙难道都不用上班的吗??!好在另有一种乐天的解读:就算足不出户,也能替我们打通远方某座城市的任督二脉。有时候,它们在我们心中埋下的问号和期待,价值不亚于旅行本身。


我最近的发现是东京的一个设计展,在Ins上一搜有2万多个帖子

 

/ 用身体去理解


这个超人气展览的主角,是NHK从七年前开始播出至今的儿童节目「Designあ(读作“啊”,日语50音中的第一个字母)」。



它的总指导,是创造了明治牛奶、可尔必思等无数款日本国民级零食的设计大师佐藤卓5年前在东京赤坂安藤忠雄设计的21_21Design Sight展出时曾吸引了22万人参观——对,一个给小孩看的节目,在日本最权威和专业的设计美术馆里展出。

 

 

这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设计展。

它不讲解设计名作的诞生故事、

不正经解答任何和「设计」有关的疑问,

反而在你心里种下许多个无厘头的问号。


便当盒里的一颗梅子是什么样的心情?


   

十字路口是不是某种新形态的回转寿司?

 

 

一颗鸡蛋的变身有多少种可能?

 

 

一目了然的符号经过怎样的“断舍离”?

 


调动全身的感官细胞,而不只是眼睛。没有冗长的说明,但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更引人遐思。如果你也看过它的二次元版本,也就是下面这个节目,大概会对其中感染力的来由明白一二。

 

 

扫一眼「Designあ」的官网,会发现这个儿童节目的阵容豪华到吓人,囊括了几乎所有我们听说过的日本设计师:从设计Blue Bottle的长坂常、设计Aesop的TORAFU等新生代力量、到隈研吾、原研哉、深泽直人、伊东丰雄、服部一成这些响当当的大师级名字。

 

/ 看点之一是平时严肃脸的大师轻声细语地卖萌


但大师们的任务只是锦上添花,

十多分钟一集节目多数时候没有旁白。

一档没有旁白的设计教育节目?!

因为它本身就是最棒的设计语言了。

一目了然并优美深刻,

而这恰恰是所有好设计的魅力阙值。



新晋网红noritake在里面负责插画、著名声优坂本真绫唱着儿歌、佐藤卓让无数个脑洞大开、且从不重样的「あ(啊!)」倾情串场……但没人会感叹“大材小用”,惊呼「あ」的甚至不止是孩子——这个在日本火了7年的节目在豆瓣上高达9.4分。(尽管大陆看的人寥寥无几,港台却早早引进了中文版。)


/ noritake早就在担当「看不见的一二三」环节的插画,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他极简中的余韵来自何处了


尽管星光熠熠,这却并不是一个精英舞台。豆腐作坊的爷爷和设计大师共同组成对设计的思索;一碗拉面的设计解剖和柳宗理的名作同样郑重;片尾小孩画出的「あ」有不逊于专业设计师的奇思妙想……


/ 同时展出设计师的「あ」和脑洞大开的民间作品


迎来了第8个年头,从140多期节目里诞生了近50个妙趣横生的栏目。不止在日本保持收视长青,还把德国、美国的儿童影像奖都拿了个遍。


/ 「和想象中不同」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它在日本获得是「设计奥斯卡」Good Design的生活领域媒体奖和只颁给最牛平面设计的JAGDA——组成这没有旁白的十分钟的,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而已,带来的感动和欢笑却显然超越了年龄和国别。


下面从中精选了几个“あ!”的瞬间,向各位发出这枚不止献给孩子的设计安利。

 



日常生活就是美感教室啊



「解散」是第一期就有的元老级环节,

也是弹幕最热闹的处女座福利。

解散的对象有的文艺,

如森林和海洋的土壤,

也有的平凡,

如葡萄、巧克力、牙刷、

甚至关西大妈……



他们花大力气

为我们制造小世界中的惊奇探索。



世界名作Y椅究竟牛逼在哪?

一颗橘子的美也不一定输给大师杰作。

一双球鞋需要设计这么多繁琐部件……



好奇心重新审视身边物件,

平凡中竟能渗透出灵光一闪

大自然和设计师精心制造的美丽巧合,

一直藏在被漠视的日常里。




观察那些常被忽略的“旁白”



但美只是视觉上的愉悦观感吗?

他们设置了足够多的环节

来打破这条常规误解。

比如另一个元老级环节

「设计的观察」。



不仅观察寿司和帽子等实体物件,

还有微风的形状、

米饭的香气、

雨水在伞面上绽开的样子、

清洗叉子时蝴蝶状的美丽水花;

拨动吉他弦时空气的震动、

奏出的乐音……



 节目中代替说教式旁白的

不是精心制作的配乐,

而是剪刀利落地划开纸页、

笔尖在细腻的白纸上摩擦、

酱油注入碟中时的簌簌声……



想起有人问音乐家坂本龙一:

影像和音乐最不幸的关系

他说当影像已经说明得足够充足,

音乐又再度说明了一次。

实在是愚蠢透顶。



设计的对象是「物」,

但「物」只是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吗?


/在鼓励人们”动手动脚“的「Designあ展」上 ,可以观察足迹和时间流逝

 

 设计了MUJI那款著名CD机的

深泽直人这样定义「观察」:

发现人们未意识到的感受。


/ 「音乐如风」



「美感」的重点是「感」



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是

「动线的设计」

为什么居酒屋的收银台总在门口?

为什么美术馆的人气作品常靠近出口?

小红人在一次次撞到满头是包的试错中,

证明那些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好设计。



「扎哈设计的SOHO一定很不错。」

「隈研吾的展览必须得打卡。」

但洒水壶的壶嘴靠下、

饮料瓶的瓶盖是螺旋状、

地铁的把手有圆形和方形,

却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 MUJI纸巾盒和抽纸巾的构造


古典寺庙的木构件比订书机精巧吗?

Eames椅比筷子高级吗?

或许是因为「名作」、「大师」的头衔,

我们从未赋予它们相同的欣赏眼光。



又或者定义什么是「好」才是最难的。

无数个“理所当然”

带我们跳过了感受和思考的中间步骤,

别人给的等级序列

代替了追问和好奇目光。


/ 对大师和名作的解剖在小朋友对教授的无数个提问中完成

「世界是由人类的想象力创造的。」——野口勇


我们一直在强调「美感」,

但其实美丑并无精确定义,

「感」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美感的课堂

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饭团而已。




站在过去的延长线上


/ 落语家扮演一只防灾电筒


每次弹幕闪过最多的还有

「めでたい(可喜可贺)」栏目

枯燥传统?

其实是首了不起的Rap。



「森罗万象」是展览中的人气部分,

孩子们拿起和圆规和尺

创作传统日本家纹。



这也出自节目中的同名栏目,

「圆和线画出世界」——

这句Slogan几乎每集都会出现。

第一次看的时候很惊讶

看似复杂多变的日本家纹

竟然只脱胎自圆和线。



这让我想起了梁思成在《营造法式》中破译出的中国古代木建筑的密码:“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成千上万的设计尺寸,皆由标准材构成。



大概是越源远流长的经典,

其中的智慧就越纯粹。



静静躺于我们故纸堆上的“传统”,

在日本节目里是动画和Rap、

是奶奶编织扫把时的专注眼神、

和手拿成品的微笑,

化为感动、自豪和生趣,

被下一代人放进生活里。



原研哉说,

「在我试图掌握設計的感觉的背後,

是一种叫做『日本』的概念。」



未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必定站在过去的延长线上。



在我们的土地上也有很多像这样动人的事物,

他们都是设计师的养分,

也构成了设计的厚度。



大师的话,最简单也最隽永



汇集了设计大师的环节,

被安插在每期进度条快撑不住的时候。

他们回答同一个问题:

「如何磨练设计之心?」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个环节并不叫「设计大师」

或「设计前辈」,

而叫「设计之人」。



MUJI的设计总监原研哉说:

「不妨想象一下

如果你的手机有小动物一样

毛茸茸又温暖的触感会怎样吧。」


/ 原研哉 作品:梅田病院VI

 

创立minä perhonen的时装设计师皆川明说:

「想象一下石头的魅力吧。

它像什么动物吗?

它的重量可以用来做什么?」


/ 皆川明 作品:minä perhonen的经典面料


设计优衣库logo的佐藤可士和说:

「路边有这么多房子、汽车、招牌……

试着找出让你心动的东西吧。」


/ 佐藤可士和 作品

 

设计茑屋书店的英国建筑师二人组说:

「‘如果街道上有这样房子就好了',

自由地想象一下从没见过、

但会让你惊奇快乐的房子吧。」


/Klein & Dytham 作品:代官山T-SITE和树叶教堂

 

景观设计师田濑理夫说:

「叶子是绿色的,

但是仔细看,

每一个都是不同颜色,

随着季节也会变化,

去森林河川磨练眼光,

再和自己独有的想法连在一起。」


/田濑理夫 作品:「アクロス福岡」


最出色的设计师,

都是最温柔的人啊。


/来自为长坂常设计的水果店制作VI的设计师平田奈美绪


但朴素的话却偏偏一针见血。



//



其实早在这次的展览之前,我就已经开始关注这档节目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因为太喜欢,反而不知道从何说起。对我来说「Designあ」就是这样的存在。


在这之前,“大师”之于我只是个严厉又渺远的头衔,人气设计师也只凭一晃而过的噱头去辨识,甚至觉得是褒奖之辞,但从这个给孩子的节目里,我们似乎可以为所有的“出色”找出缘由了。


/ 长坂常 作品:Blue Bottle京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后这个「设计之人」环节里,除了通常意义上被划入“设计”这一类目的平面设计师、建筑师、时装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等之外,还有些意想不到的人。


比如MUJI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的小池一子,她当年的精彩文案塑造了一张张余韵十足的MUJI广告;Book Director幅允孝,他认为书本的排列组合也是需要被设计的,因此自己“发明”了这个职业;木工艺作者三谷龙二,他用双手在器皿世界中塑造生活的理想样貌……



我们总觉得设计世界看起来门槛很高,而阳春白雪是不能被轻松谈论的。

这档节目的总监制佐藤卓这样说


经营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都寓于设计之中,无论是政治、经济、医疗、福利、科学、艺术、教育、地域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他的结论是,设计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却是更务实的,从小被教导着考试是重要的,美学素养不是;和大众保持一致是重要的,自己的喜好不是。尽管向往美好的生活,但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教导我们如何生活。缺乏了美学的思考和训练,一腔热血地扑向市场时,最“聪明”的捷径是模仿,但模仿却从来不能通向品味。


节目给我们打了很多鸡血:美不止是大师们的创造,而是吃饭走路的日常小事;艺术不只在博物馆和名人富豪的收藏柜里,而是无论任何年龄、任何人都能享受的快乐。



这一切的感动,

前提都是美感的教育。


/节目中的「速写あ」环节,音乐人坂本慎太郎等也常在里面变为享受画画的普通群众


我们不仅需要有拥有思考厚度的设计师,也需要与他们能力对等的鉴赏者、使用者、企业家。


我想分享给大家负责节目动画制作的中村勇吾说的话:


「所有的创造都始于“观察”,这是我们制作节目的原点。而在我们的身边,就潜伏着大量的美和有趣。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视点,就意味着一个自己的秘密世界。越是从观察中得到乐趣,自己的世界就越丰富。然后再试着去创造吧,把你做的东西让更多的人看到。创造出丰富的”我“这件事,一定会让注视它的下一个”我“变得更丰富。」


/ 「和想象中不同」环节


豆瓣上这个节目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别再说什么种族天赋了,明明就是教育的差距,看完就知道为什么日本的设计这么强。”


/铃木启太 作品· THE包装设计


事实上,关于好设计是什么,或者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个集齐了全部日本大师的节目并没有给出答案。


 “把喜欢某件事物的心情用语言来表达吧(柴田文江)”、“列出100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吧(KIGI)”、“想想让雨伞站在屋角保持不倒的方法吧(深泽直人)“问问朋友的喜好,亲自做个小礼物给他吧(铃木启太)”……


没有人提议去拿起画笔磨炼技巧,他们说的都是被快餐时代的大人们嗤之以鼻的小事:我们抛弃了树叶,选择了效率;忘记了心动,习惯了便利;懒于打理日常,急着踏上远方……


/柴田文江 作品· 9h胶囊旅馆


/KIGI 作品·Hope Forever Blossoming


原研哉说过:“日本国民教育从小的美意识,才是日本设计源源不断的宝藏”。


日本是一个对个人约束很强的民族,所谓个性,都被藏进了自己创造的“物”之中。如果从高处俯瞰,设计师能给后代留下的是什么呢?不只某个长青设计本身,缔造它的思维同样重要。它并不是“如何定义美”的标准答案,而是一个更参差多态的未来。




😊

说说你常感叹”厉害!“的日常设计吧

留言上墙



🛒

好物推荐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你也许还想看,点击图片查阅


都说《天盛长歌》精致,是因为他们在看不见的细节上更用心


在日本比星巴克还火的国民咖啡馆,居然这么普通?!


👇戳这里,发现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