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州出发,开车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楠溪江畔岩头镇的芙蓉村,山峰逐渐显现,芙蓉古村就在山脚下。站在村中抬头望向西南方位,光滑的岩石山近在眼前,这三座高崖的形状如同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芙蓉村”的美名也由此而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楠溪江便以保存完好的乡土建筑著称,在众多的古村落里,始建于唐朝的芙蓉村是历史最悠久,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目前村子的整体都属于国家级文保单位。
和大多数国内乡村一样,这里老人和孩子很多,青壮年较少。现代化的小洋楼罕见,从空中俯瞰,歪歪斜斜又斑驳的青瓦屋顶占据了大片视野。在村口的宗祠“陈氏大宗”里,经常还会上演社戏,吸引成群的村民。住在村中几日,每天清晨的鸡叫、土灶的饭香、社戏的鼓声、夜半的蛙叫都准时播放,这里的时间在宏观中暂停,又在细枝末节里循环。村子里少有路灯的存在,成串的灯笼贴上颜色好看的彩纸充当着路灯的作用,在每天傍晚 5 点准时亮起。这些竹编灯笼在村民看来很常见,荒废的砖房外还堆砌着不少废弃的灯笼罩,但它们却为静态的古村增添了一份动态的美感,这是芙蓉村的艺术潜质。这种艺术潜质吸引了艺术驻村计划的启动,在古村最主要的道路长塘街旁,老房子稍加修复,变成新的小酒馆“余粮”、银饰店“余焰”和村民们集体琢磨出来的茶馆“余泉”。
村民们在好好守护这个古村的同时,也在用一些“余力”让它有新的枝芽冒出来。之前只在大城市中举办艺术展的情绪美术馆,给这个村庄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奇妙夜“的村落灯光艺术展,这个展览既是当地“夜游楠溪”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情绪美术馆入驻楠溪江,运营”村落美术馆“的一次预热。
这场展览以灯光装置为主,包括《醉卧》、《窗内窗外》、《水门》、霓虹画廊、《旧时光》、《天梯》、《the Soul of House》等 7 个装置点位。
展览在尊重村落原生态的同时,将艺术与环境结合。展览分布于村落各处,村口、书院外墙、榨油机、池塘中都有艺术家MAM小组、彭磊、Jun Oson、许倬尔等人作品的身影。它们在村民最常路过的地方发着光,吸引路人的脚步。粉色的“醉卧”巨人正对着的是位于芙蓉池中的芙蓉亭,这里是全村的焦点,这个庞大的、绚烂的巨人自然也吸引了最多的目光。在芙蓉村,本地老酒小有名气,连艺术也沉醉其中。不管喝个几盅,你都可以和池畔墙壁上的粉色巨人一起,醉卧池边。即使只在芙蓉亭里坐坐休息,也别有醉意。在芙蓉亭一侧的另一个全村亮点是艺术家许倬尔创作的《水门》,它用几种颜色的光和雾,带来具有冲击力的动态视觉效果。整个芙蓉村按“七星八斗”的观念进行设计,位于村中心的芙蓉池就是最大一斗,从唐代建村到现在,一直是全村的核心区域,池水是活动的,又似乎穿越历朝历代长久存在。
“水门”是穿越历史的入口,当夜幕降临,这扇“水门”就会幽然开启。情绪美术馆曾与艺术家许倬尔进行过多次合作,她擅长用光影表达情绪,在《水门》这件作品里,她用光影探索出历史和现在穿梭的洞口。▲《the Soul of House》,彭磊、MAM艺术小组在《the Soul of House》这件装置作品里,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画笔下最知名的人物“咪咪&嘎嘎”,“暂住”芙蓉村口。他们是村里最受欢迎的新客人,每天都有不少人与他们合影。这件灯光装置所处的位置曾有老建筑存在,当年的形态如今已不可考,情绪美术馆在这里用灯光搭建起新的亭子,当代艺术装置与古建筑形成时空呼应。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形态和建筑概念都有了新的表达。
《霓虹画廊》借用了村中空地上放置榨油机的木构长廊,这个古旧的空间四面挂上霓虹灯作品后,俨然就成了一个小画廊。每个人都可以走进这里,感受古朴建筑与流行艺术之间的穿越。走到村子主街如意街的尽头,可以找到有一架紫色的“天梯”搭在了耕云宗祠斑驳的外墙上,它直观地搭建起一条通往旧传统的通道,旧时的回忆拾级而上。村里路过的老人会聚在一起讨论,这个梯子“烫不烫”,”能不能爬“。这件装置将彭磊早期的MV作品与古村的老屋花窗的环境结合,利用老屋内外的空间差异,用视频装置滚动播放影像,老建筑在影音视听中有了新的生命。这也是一件利用在地材料制作的艺术品,村内废弃的旧灯笼平日堆放在一起如同一堆杂物,堆体内埋放呼吸灯后,忽明忽暗的光效让旧灯笼有了新的艺术作品身份。在这个展览之后,情绪美术馆会邀请更多艺术家参与,实地感受村落的美,萌发创作灵感。如展览海报所言,“楠溪江没有美术馆,村子就是美术馆”,在这样的村落里做艺术,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创造,而是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