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壹木读书会 |竺可桢日记

壹木瞭然
2024-09-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樟的成长日记 Author 小樟

壹木自然读书会第177期,由程肖帝书友分享给大家的《竺可桢日记》。

各位书友好,我叫小樟,刚刚毕业踏入社会半年。首先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历程:
我出生在安徽巢湖,初中时期我对科学产生无限向往,创造力极其旺盛,最引以为豪的成果是关于电路图的设计,一直到大学仍激励自我,平均每隔五年有一次创造成果高潮。但性格极其封闭,最初这一发现后记录在高一日记里,一直尘封至今。
小时候,爸爸让我们姐弟从学字不久就开始记日记,但没能坚持下来。我留存最早的日记是初一日记,一直到大一后才养成了长期记录日记的习惯,现在已连续记录了八年多。日记成为我最重要的朋友,我可以与它对话,后面在2019年6月尝试发朋友圈,逐渐打开日记以外的世界。
初二起,我树立了上浙大的梦想。2011年考上江西吉安井冈山大学,在吉安度过四年大学时光,大二后去辽宁大连参军入伍两年,2015年回到母校,开始考研。正遇到研究生招生士兵计划,从专业和自身考量,清华、北大当时比浙大更容易考取。但为了坚持梦想还是选择浙大,终于在梦想萌芽十年后2017年,走进浙大校园,听到了竺可桢两问。2020年我从浙大化工学院毕业,留在学院工作。今天分享竺可桢日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收获。
我分享的题目是:


日记,与自己对话。
——由竺可桢日记浅谈日记


第一部分谈:我与竺可桢的缘分
——说一说:我为什么分享竺可桢日记?
先分享两处地标:天目山禅源寺,吉安白鹭洲。安装西迁顺序,分享我与两处地标的连接:
这里有两张图片,第一张是天目山禅源寺,竺可桢老校长一行三人留影。
我与天目山禅源寺的缘分,最早追溯到2017年开学典礼始业教育上,对其有所耳闻,1937年秋,竺可桢校长曾在禅源寺前留影,就是上面这张照片;但最深刻的记忆是2019年和2020年两次随赵云鹏老师参加天目山考察,均为期12天,几乎每天路过禅源寺前,这是2019年8月12日朋友圈发表的照片。
去年在天目山听赵老师说:浙大西迁天目山期间首创国内导师制。我后来查阅资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7月中旬国共庐山和谈,8.22总务长沈鲁珍提议迁校至天目山,8.26日竺可桢考察天目山禅源寺,9.5决定一年级新生迁至天目山禅源寺,9.21-9.26陆续有210名新生到达天目山是。10.25在天目山禅源寺,竺可桢对全体师生做了45分钟演讲谈“大学生之责任”,提出了竺可桢两问:第一,到浙大干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小樟今年6月刚从学校毕业,完成第一问,正回答第二问。当然也在这次演讲中,竺可桢提出了导师制。
后来全体师生在竺校长带领下,经分水、桐庐至建德,告别了两个月的禅源寺生活。小樟今年8.8随赵老师和同学们去了桐庐分水,十分感慨南北朝时期吴均《与朱思元书》写道: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赵老师也多次发朋友圈盛赞此地,如:
分水江车行/坐车途中醒着时,一直默默看着这条江,这是我第一次有意识地沿着分水江溯流而上。/分水江是富春江的支流之一,富春江上游叫新安江,下游称钱塘江。分水江的上游是昌化溪和天目溪,二溪汇流过分水镇后称分水江,至桐庐县城北注入富春江。干流全长174公里。/昌化溪再溯流而上是清凉峰和浙西大峡谷,而天目溪的上游则是天目山的东关、西关、双清溪、正清溪等。//钱塘江、分水江源头的天目山间涓涓细流处,便是银杏原生种群的生境。
今年8.18早晨,我跑步绕行禅源寺,知道了禅源寺在1941年毁于抗战。最近查阅资料才知道:1937年禅源寺主持妙定法师,在抗战之际接纳浙大师生,他的继任者印西法师积极支持抗日,这位印西法师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1940年日机频频出动欲炸毁禅源寺,但因天目山天高林密,找不到目标。后日军招募汉奸,在禅源寺山门左前方火焰山山顶上燃放烟花,为日机引路定位。于1941年4月15日,日机将禅源寺炸成一片火海。今年八月天目山考察,小樟第一次接触到林窗(林窗意思为林冠层空隙),赵老师让同学们用手电筒给无人机定位,这让我加深了对日机借烟花引路炸毁禅源寺的印象。也再次感慨吴均《与朱思元书》中写道“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后来问赵老师,又知禅源寺现分两处,因50-60年代和尚忘熄火引起大火,禅源寺和尚迁至玲珑。
第二张图片是吉安白鹭洲。
我与白鹭洲的缘分由来已久,大学距离白鹭洲大约两三公里路。白鹭洲屹立宽阔的赣江上,双水夹流,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相合而得名。后三十九名进士同时登科震惊天下,宋理宗御书白鹭洲书院以赐。2012年小樟第一次登上白鹭洲,写下了近万字的日记,至今没有写过万字日记,也没有过投入参观白鹭洲的情感。白鹭洲地处吉安,古称庐陵,出过大文豪欧阳修、两任宰相江万里和文天祥。八年前小樟不解白鹭洲书院前有一块石碑,“二王笔法,迥绝千古”的深意,后来读曾巩《墨池记》才有所感悟,昨天也在竺可桢日记中也读到曾巩。竺校长对选择校址颇有讲究,在战火中多次考察、反馈调研,首先要确保安全,其次能长期办学,再者需环境宜人。吉安作为浙大西迁第二站,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浙大西迁路线与红军长征路线交织,既是巧合也是必然。竺可桢最喜爱的长子竺希文,离开吉安选择参军报国,后奔赴前线。竺可桢挽留不住,热泪盈眶去相送。吉安泰和承载着竺可桢一生的痛点:半月内失去儿子(子竺衡1938.7.23)丧妻(妻张侠魂1938.8.3)。但竺可桢仍强忍着悲痛,投入到紧张的西迁工作中。
竺可桢在日记常写到竹子,科学出版社《竺可桢日记》封面就是竹子,今天在植物园也拍摄了竹林:


第二部分谈:怎么读竺可桢日记?


我的观点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都可以去读。
我刚开始一天一篇,没坚持下来,无意间找到很两个有趣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第一、从时间角度读竺可桢日记
比如今天12.4:
1937年:竺可桢刚到桐庐,晚间抵建德,晚上读《严州府志》,严州府就是建德,竺可桢每到一地,边查看当地地方志。第二天竺可桢得知消息:浙大可以迁校吉安。
1938年:在宜山,上午偕诚忘赴鲤鱼山看红豆树。
1939年:在宜山,膳后即有紧急警报。
1940年:在遵义,浙大西迁从建德、到吉安、到宜山,最后到遵义,在遵义浙大办学七年。这一天竺可桢在子弹库打球。
通过历史的今天,可以看到浙大西迁的脉络,这里有浙大四次迁校的过程:
一迁浙江天目、建德。淞沪抗战开始后,浙江大学就开始了西迁办学的历程。1937年9月中旬,浙大一年级新生首迁浙西天目禅源寺。11月,随着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浙江大学举校迁往浙西建德。
二迁江西泰和。由于杭州沦陷,浙大在建德办学不过两月,被迫继续西迁。1938年1月分水陆两路迁到了江西泰和,在泰和办学半年有余。
三迁广西宜山。1938年7月,日军侵占九江,直逼南昌,浙江大学被迫再度西迁,于10月底到达广西柳州西北80余公里的宜山,在宜山办学一年两个月。
四迁遵义。1939年11月15日,日军自北海登陆,桂南很快失陷。竺可桢召集紧急校务会议,决定立即迁校贵州。1940年1月12日,竺可桢校长离宜山经贵阳到遵义,2月3日起开始在江公祠办公。2月9日一年级新生迁到贵阳青岩上课。二、三、四年级学生也陆续迁抵遵义。2月22日正式复课。从1940年2月定居遵义,到1946年5月中旬浙大陆续复员杭州止,整整七个年头在遵义办学。


我今天也在此分享历史今天,我做了什么事:
2012年:听同济大学孙立军教授讲《心中的北极星》,十分鼓舞。
2013年:新兵连最后的晚餐。
2014年:新兵今天刚下连,我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兵。
2015年:冒雨拜访参军前大学辅导员刘香玲老师。
2016年:和战友冯剑自习路上谈考研的希望。
2017年:从上海电化学参会回到玉泉校区,眼前红枫格外引人注目。当时心潮澎湃。今天去植物园,也看到很多红枫,与大家分享。重温了2017年历史今天:我刚回到校园看到五颜六色红枫的惊讶。当然我依旧分辨不了红枫和鸡爪槭的区别。
2018年:听Dieter教授关于古气候研究的报告,当时很好奇他为什么研究古气候?后来想到:认识过去为了解未来,同样认识自己为理解世界。
2019年:做环保教育,朋友圈发表:分享陈小龙“辣么大的社区,我能做点啥?”
2020年:和大家分享《竺可桢日记》。


第二、从空间角度读竺可桢日记:
竺可桢认为旅行是最好的教育。《阿甘正传》有句台词说“看一个人的鞋子,就可以看得出他家在哪,他的一切”。看一个人的鞋子可以了解一个人走过的路,现在我们看一看1939年竺可桢走过哪些路?会产生很多疑问:他去了哪里?去了多久?去干什么?见了哪些人?听到哪些事?有哪些感受?有哪些收获?比如1939年竺可桢的行程:
1.01(元旦)在重庆见罗家伦(字志希,中央大学校长),与罗家伦太太谈到自己的妻子。张侠魂去世哀悼不已。第二天见丁绪贤,谈到陈汲,陈汲后来成为竺可桢第二任妻子。1.10在重庆乘飞机贵阳。2.23从宜山到六寨。2.28从贵阳到遵义:3.01从遵义到重庆。3.09从重庆到北碚。3.12从重庆到昆明;3.18从昆明到重庆。3.23从重庆到桐梓(贵州)。3.24从桐梓到贵阳。这一年他穿梭在贵州和重庆之间,一边忙于工作,一边准备自己的一段婚姻。


第三部分谈:竺可桢日记
——竺可桢日记可以学到什么?
这里分成三块:一、竺可桢日记简介,二、竺可桢与物候,竺可桢日记价值。
一、竺可桢日记简介:
我刚开始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竺可桢日记》,共五卷,前两卷是1936-1949年日记,后三卷是1950-1974年日记。刚才分享的图片是最后一卷。这套书籍由于时代原因大量删减,后来我阅读的是供浙大校友参考的电子版,内容齐全但未经校对。网址发给大家:http://www.ncku1897.net/diary/1937.html修改末尾的数字年份可看该年份的《竺可桢日记》。
竺可桢大概记录了60年日记,他出生1890.3.18出生,大概从1913夏,20多岁一直坚持记录到去世前一天,1974.2.6。竺可桢日记两次遭劫难:第一次是1923年在执教的东南大学惨遭火灾,所记日记全毁;第二次是1936年毁于抗战匆忙搬家中。现存日记从1936.1.1元旦开始。另外,1941年1月前半月内容失存,1953、1960年10-12月和1961日记从草稿本中摘录。
竺可桢采用专用32开日记本,每年一本,每天一页,主要分5个内容:时间地点、天气物候、记事提要、日记正文、收寄函电;主要记录:自己的起居、亲友来往、当日见闻、工作事务、社会活动、读书笔记。每年之后有个人当年大事纪要、通讯录、成绩表、收支一览表。很直白的说,就是记录了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锻炼、起床和上班的时间等等。
竺可桢日记的史学价值:他生前从未示人,历史跨度长、涉及范围广、人物记录丰富。出版的《竺可桢日记》从1000多万字压缩至300万字,因历史条件限制,隐去很多私密内容。而正是这些隐去的内容,可见最真实的竺可桢。建国前期日记是研究浙大校史必不可少的材料,建国后期日记是研究中科院院史的重要材料。
二、由竺可桢日记谈物候:
针对本群的特点,以及竺可桢与物候学的渊源,分享1936年竺可桢日记:
“2月1日星期六〔南京〕晴
.......绘海平面等温线图之好处,在其与他处互相比较。从一月与七月之等温线图可以解释何以冬季云南、四川境常发生风暴,而夏季则风暴多在黄河流域,则以温度之坡度,七月以山东半岛及黄河流域为大,而一月则川、滇之间为最大也。
4月13日星期一〔南京〕晴 路上李花盛开
4月14日星期二〔南京〕桃花将落,丁香半开,紫荆盛开。”
竺可桢记录第一朵花开,第一次雷鸣,第一次结霜,第一声蛙鸣……为大自然记日记,并与宛敏渭合著了科普作品《物候学》。
《物候学》摘选第39页 物候的东西差异,也讲到一些气象学尝试,很有意思,与大家分享:
“海水对附近的地方来说,春天是一个冷源,秋天是一个热源。
我们试把山东的烟台与济南相比,烟台的纬度虽比济南向北几乎一度,但在春天三月至五月间气温比济南要低摄氏四五度之多,如表3所示。到秋后则烟台温度反比济南为高。烟台是产苹果闻名的。济南虽也可产苹果,但不如烟台那样丰收而物美。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济南苹果开花在清明前后,正值大风的时候,易受摧残。烟台春晚,苹果开花要迟到谷雨以后,可以避免寒潮。
不但华北如此,在华南凡是邻近海洋局部地区,在春夏期间尤其是4~6三个月中,受海水冷源的影响,温度统比离海较远地方为冷。如表4所示宁波与九江虽在同一纬度上,但4~6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宁波都要比九江低摄氏2度以上。在沿海地区水稻下种的日期必须延迟二三星期,这样就影响了水稻的发育。”
另外,分享1972年12月9日《竺可桢日记》:修改《物候学》谈到物候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三、竺可桢日记价值:
竺可桢在执掌浙大13年,确立求是精神为校训,并身体力行,他认为浙大精神就是诚和勤。2012年小樟大学老师龙老师提出:热情真诚诚实守信,追求真理,不为权贵所迫。当时小樟写到:勤奋坚持努力忍耐,追逐梦想,要为自己而活。求是精神内涵很简单,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但贵在坚持实践。竺可桢当年承受着悲痛,在炮火中带领浙大师生颠沛流离,在1938.11.19确定了求是校训。
我为什么要分享竺可桢?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能记住一些难忘的事情,无论开心还是痛苦都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馈赠,都值得感激。曾经一位友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年迈时留存的记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部连续的值得研究的历史。竺可桢日记是一个代表,没必要通篇去读,应汲取其中智慧,去研究自我历史。学习竺可桢,我也不到一年时间,记录约70万字日记。
竺可桢记录日记主要为个人备忘,如1966年2月16日日记,竺可桢去大连前夕,写道:若非有日记记录,我把那时情形完全忘掉了。
我也从日记中收获:长时间记日记,做自然观察,认清事物。比如说阳台种植,惊奇总在日记中找到答案。在此分享半年日记中的自然观察:立冬,生于立夏,成于初冬。这是我观察樟的果实的成长过程中记录的,当然与此同时也观察了其他的自然变化。


最后总结一句话:日记,与自己对话;记录,为见证前行~


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互动:
————— 2020-12-04 —————
关心 20:34
日记与自己对话;记录,为见证前行~
小丸子(林捷) 20:42
感谢小樟分享,我在努力回忆你的样子,看来要了解一个书友,就需要他出来做分享
超妈妈(徐育超) 20:46
还记得那次樟教我吃美人蕉的花蜜——哇,好甜啊。
日记,纪录片一样,翻看一下很有意思。我现在的朋友圈也被我当成了日记。
三鸣 20:47
是不是在去年快年底时,在看“三叶草”展览时,见到过的@程肖帝(樟)-杭州
樟 20:51
谢谢大家的耐心,第一次分享挺紧张,回听有几处错误。
(向日葵)旺旺雪 (王红丽) 20:52
8年的日记习惯[强]
见识过2次樟的日记,
勤勉好学,遇到的问题会查询过再次沟通。
还读过公众号的部分军营日记——棱角
樟 20:52
谢谢小丸子老师,担任我们第三届达人营考核老师。@林捷 诸暨
小丸子(林捷) 20:53
一听就知道是很紧张的样子,需要多来分享[呲牙][呲牙][呲牙]
樟 20:53
谢谢超妈妈,印象深刻呢。@徐育超(杭州)
樟 20:55
三鸣老师,你见过香樟王,小香樟还没有见过您。期待12.19与您相见。@三鸣(周生祥,杭州)
三鸣 20:56
@程肖帝(樟)-杭州 [握手],有意思,那是我记错了[偷笑]
樟 20:56
谢谢向日葵,今年去了杭州植物园八次,一半都和你一起去了。@19年12月值日生王红丽—杭州
易鑫(满天星) 20:57
@程肖帝(樟)-杭州 谢谢小樟分享,从去年十二月第一次有幸听到樟分享家门口的樟树,一路见证你把《竺可桢日记》读完,很是钦佩!日记更像是小樟的生命形态[抱拳][抱拳]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一条路走到黑,天就亮了[拳头]
樟 20:59
谢谢满天星,吉安是浙大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竺日记并没有读完啊)@易鑫(满天星)-江西吉安 
(向日葵)旺旺雪 (王红丽) 21:14
玉泉校区就在隔壁,可以天天去跑步,以后给我们做导览。
樟 21:21
嘿嘿,欢迎常来哦。
洋洋 21:42
爬楼听完,谢谢小樟老师的分享@程肖帝(樟)-杭州 ,坚持写日记,益处多多!
樟 21:55
赞同,相信坚持,谢谢聆听!@叶佩丽~宁波


编辑、排版:郑文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壹木瞭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