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整理 / 马思晗(六年级主班,兼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大理古城只有一座电影院。等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从一二线城市的电影院线,传到古城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份的事了,但是并不妨碍一群又一群的人走进这座影院。
《宇宙探索编辑部》无疑是2023年现象级的国产电影。落魄潦倒的中年男人唐志军,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一家科幻杂志社的主编,因一个困惑他终生的问题,踏上寻找外星人的旅途。一路虽然跌跌撞撞甚至跌倒在地,但依然“趴在地上,仰望星空”。因为仰望星空,有人忽略了尘世生活;有人因为尘世的痛苦,而选择了仰望星空。每个人对宇宙的探索,怀有不同的目的。宇宙对他们来说,也有不同的意义,而在影片结尾,指向了人心这个宇宙中的小宇宙。很多人喊看不懂,很多人看完电影之后被重击人生的要义,久久不能平复心情。
四月中旬,五六年级主班商量了一下,决定利用一周一次的外出课,带着孩子们去看一看这部电影。一群11、12岁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去看《宇宙探索编辑部》,能看懂吗?五六年级语文老师马思晗说,是带着三分犹豫去的,害怕孩子们看不懂,觉得电影无聊。可经验告诉马老师,足够丰富的文本总能在不同程度上引发探讨。一方面,他们携带着独特的经验,会产生属于他们的独特链接。这些在猫果社区浸泡多年的孩子,自由,真实。世界并不因为他们年轻,就欺生霸道,相反,他们和世界平起平坐,有着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参与讨论的人足够多元,有两个年级的孩子,还有两个年级的老师,独特的链接在碰撞中能够更加开阔和深入。当然,前提是文本足够优秀。散场之后,大家在影院的一个角落里讨论电影。席地坐在水泥地上,或者随便找个坐的地方。在观影初体验空槽之后,提出大量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剧情、线索、拍摄手法、人物关系……更多的孩子进入电影语境中,和主人公共情,理解那些执拗地看向星空的人们,他们被问题带向电影的深处。
不止一个孩子看哭了。一个孩子甚至到了不想和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说话的地步。
在整场讨论中,老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也是倾听者、讨论者。不会阻止任何一个观点的发表,不管它看起来是严肃正经的,还是乖张,没有敬畏心的。老师更像一个传球的人,在十几张嘴的发言中,提取孩子的观点,肯定提问和追问的能力,用问题激荡起一层覆一层的讨论。看完电影,先自由发言,从直观感受聊起。没有预设,没有国产电影之光的滤镜,部分孩子直接讲出了自己的初印象,部分孩子没有发言。初印象和很多世俗的评价一样,以负面的居多。马老师心里略慌,不会聊不下去了吧?但是并没有干预,只是提炼孩子们的问题,比如,你们刚才提了啥啥啥几个问题,都挺不错,大家帮我记着这些问题,一会儿我们聊。这部分的发言特别匹配这个年龄段,没有那么多的敬畏,更多的是“我”的感受在表达,忠实于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讨论过程,这部分的热身开场是需要的。更多的观点在积蓄。以下是这部分发言的节选。君慈:他(指老唐)已经有了女儿,而且已经成家了,就应该负起当爹的责任。其次,太离谱了,花了520元买了个大骨头。
张:我觉得他多少有点神经病,我怀疑他后面遇到的那个锅盖头全是他的幻想。
瓜:本来感觉他是一个科学家,坚信有外星人,但是越看越离谱啊!为什么电视雪花点都能联想到宇宙啊?难道不是因为没交网费吗?
小渔:不过有些时候是因为宇宙的。
朵儿:我感觉主角是个疯子,很离谱,还有点无聊。毫不珍惜钱,一个假骨头,他都愿意花520元。
小渔:那是真的,骨头都变长了。
侯:感觉就是一个神经病在脑补自我冒险的经历。我都看不懂他在讲什么,特别无聊。
邢:我觉得几个主角都是神经病。那个卷发的女的挺惨的,跟他们在那儿受罪。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讨论那个卷发女性是不是男主的老婆。)
在第一轮的自由发言中,有四五位同学没有举手,还有一位在大家发言之后缩到了一边。马老师猜这些朋友的想法会有不同。第二轮发言,最先开口的是冰冰老师。因为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所以思考和探讨从这一刻开始。
冰:我看这部电影看哭了。
众人:啊?
马:我也是,而且是很多次。
冰:先说那个卷发女士,跟着他们在受罪。但我觉得,去不去一直是她自己在选择。她并不是被强迫的,其实是她自己内心愿意去的。而且她可能和很多人一样,觉得老唐很傻,神经病,但是她心里好像又有着一个期望,期待他们找的东西是真的。
还有,当帐篷被点燃的时候,你会觉得她可能要责骂老唐:怎么这么蠢,但她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现在比刚刚暖和多了。
这个电影里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很傻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些傻也是很可贵的,很打动我。而且,我们凭什么就认定“我们认为的”就是真的,那些我们不理解的就是假的。
马:嗯,我们怎么确信“他们要找的”就是假的,我们认为的“没有这种东西”就是真的。
朵儿:有可能他们是神经病,但是他们要找的东西是真的。
马:我们怎么确信他们是神经病呢?
众人:因为他们说的话很神经……
一朵:电影里不是说了关于神经病的事情,老唐说他们不一定就是神经病,只是社会想把与自己不同的人做一个区分。
开始沉默的几位同学,逐渐开始说话。
豆子:我感觉似懂非懂,欲哭又止。
马:啊,这是一个新的感受,我们听听看。
豆子:他们虽然看起来疯,但好像正是因为他们疯,所以他们才找到了他们想要找的东西。我感觉他们的思维只是和正常人不一样,而且不能完全确定正常人的思维就是正确的。
姚:豆子说,他们的思维和正常人的不太一样,那正常人又代表什么?他们又怎么不是正常人了呢?(中间有同学插嘴,说正常人就是大众)
豆子:你们不就是觉得他们疯狂吗?
姚:我不觉得他疯。
一朵:我感觉这个电影挺神奇的。他们虽然有病,但他们都有自己很想追求的东西,而且都有很好的朋友,可以跟他们一起去追寻这些东西。而且,之前老唐在北京的时候,感觉他就是个神经病。但等他和锅盖头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就变成一个正常人了,反而是世界变得不正常起来了。
君慈:我觉得男主不算神经病,他只是有一点点神经质。有一点点太想要追求自己的目标了,因此对自己放弃的一些东西可能会愧疚,比如他妻子和女儿的事情。但是他仍然去追求他想追求的。
和陶一朵的想法一样,我觉得他有这些好朋友是他的福气。
回答豆子的问题,我感觉正常人和大众好像很难定义,有病好像也没法儿定义。没有人给正常的行为和有病的行为一个标准的定义或答案。
马:那位角落里的朋友,田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田:啊?我不想现在在大家面前说……
马:那你要不现在掏出手机,把想说的写下来发给我,一会儿我帮你念一念。
(在讨论的末尾,田田发来了她的想法,如下:)
田:我自己很喜欢这个电影(所以我听到有些人说“无聊”,我就很小心眼地躲走了。)我觉得男主虽然会类似于自言自语,絮絮叨叨,看起来精神不太正常,但他坚持而且努力地追寻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点是有些人不太容易做到的,不是吗?
还有一点,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之前喜欢外星人,结果别人把他当成神经病,妻子跟他离婚,女儿又去世了,就导致他可能确实有一点点这个病的可能。在你们眼里,他就更不正常了。
我看的时候也哭了,是在最后念给他女儿的诗和帐篷烧了的段落。先说帐篷那段,虽然我当时笑了,但笑着笑着又突然有些心酸,就掉了几颗眼泪。因为如果是我的话(我说如果),荒郊野岭的,好不容易可以休息,结果没地方住,然后说有帐篷,那行吧,帐篷也行,这个时候稍微发点脾气是合理的。好,结果帐篷也没了。但是这个时候再闹情绪也不能让帐篷回来了,好像只能让大家都不开心,所以才出现“现在比刚才更暖和了”的这种话。
我也不确定我有没有看懂,也没有理由和道理去讨厌那些不喜欢这个电影的人类(但你们最好别来找我,我虽然这么说,但还是受不了,呵呵)。只能说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吧,整部电影我自己很自然的就共情,呃,也不全是共情,就是会想到我自己。男主,说实话,某些地方有点像我的父亲(不过男主不暴躁且没那么悲观)。
这个电影的前期确实平平淡淡,但是我觉得演得很现实,就真的真的很像纪录片,记录老百姓生活的感觉。
不知道怎么结尾了,总之已经不想和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说话了(对不起)。
随着“异见者”们的出现,思考的闸门逐渐打开,那些一开始说电影无聊的孩子们,开始接二连三抛出自己的思考。
侯:哎?那个22岁的小姑娘,会不会就是男主的女儿?个人推测哈。因为男主说:“我的女儿还活着的话,也跟你差不多大了。”同时,那个姑娘也在找爸爸。她妈妈告诉她,她爸爸是被外星人抓走了。会不会跟这个有关系?
马:你现在把它看成一部悬疑片了哈。侯景行发现的这个点也还蛮棒的,虽然我不觉得这是悬疑片,但这个线索可能也会指向一些东西,继续补充。
邢:我还看到那个女孩睡觉前一直在吃一种药。
朵儿:会不会是防抑郁症的药呢?
马:好,去找线索看这个女孩是不是唐志军的女儿是一种聊电影的思路。还有另外一种思路就是,大家已经开始关注到了卷发女人、年轻女孩儿,这其实启发我们去思考电影里每一个出现的角色,他们各自的特点,存在的意义,相互之间的关系。
既然大家聊到了这个女孩,那我们就先从她来看起。如果我们暂且排除她是老唐女儿的可能性,那她和老唐女儿的相似设定,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侯:我觉得(这个人)是老唐想象出来的。
一朵:我也觉得是老唐想象出来的。他知道女儿得了抑郁症,也知道女儿的具体年龄,所以创造出了这个人物。
马:他会想象出这个角色,是不是有什么未完成的想要借助这个角色去完成?
一朵:就是这样的。因为那个女孩没说过几句话,也没帮过太多忙,就只是一直跟着他们而已,全程也没几个人跟她讲过几句话。
姚:她还扔酒瓶子去砸房顶上那个喝醉的人呢。
马:OK,一朵现在觉得这个女孩是老唐对离世女儿的一个投射。我们暂时找不到具体证据说她是被幻想出来的,但我们可以看看,既然是投射,那也许是期待这个投射去完成一些没完成的事情?
豆:我觉得它的设定就是,如果他的女儿没有自杀,还活着到现在,没有得抑郁症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马:一种美好的期待吗?
马:这个女孩儿和离世的女儿之间,除了刚才说到的年龄相仿,都生病了,家庭情况相似,那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呢?
小渔:女孩儿开朗一些。
姚:帐篷被烧了,女孩说:现在暖和多了。她能把事情往好的地方想。那个女儿好像不能这样。
邢:他女儿是因为没有好奇心所以自杀了,可是那个女孩却很有好奇心,很不一样。我觉得那个女孩儿不是他的孩子。
冰:我还有一种猜测,后面的情节有可能都是他的一个梦境。因为他最后不是说,他感觉自己做了一个梦。我觉得她女儿的死对他有很大的刺激,感觉后面的内容又是真实,又像是他的梦境。最后他的梦醒了,参加了这样的一个婚礼。
邢:我觉得应该不是梦。最开始我也以为是梦,但最后在他的工作室还是家里,挂着他们的合影。
马:分享另一个关于女儿的细节。在车上,他说道女儿的死,说了两句话:“不接受、不原谅”,我感觉那个时候他是很拒绝女儿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最后,他想对女儿说点什么,但没说出口。我在想他本子上写的是啥。我也在想,这一趟追寻外星人的旅程,最后又结束在了女儿这里,也许这趟旅程中他有了什么新的看法。
朵儿: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孙一通就是那个人?他到底是谁?
冰:我突然想到,孙一通像不像西游记里的唐僧?
倪:我觉得老唐更像唐僧,因为他们都很执着。老唐执着找外星人,唐僧执着取经。
马:找真理。
众人:而且他们都姓唐。
我:你们现在讨论的已经到了所谓电影“隐喻”的部分,很厉害哦!
朵儿:那个骗子是在干啥?他是真的看到了那个滑下去的东西吗?是啥?
侯:我觉得那个骗子的作用是把老唐他们引过来,给老唐和孙一通做了一个对接。
一朵:他就是借这个做买卖嘛,他说只有他看到了,其实他们村里的人都看到了。
马:从我的角度,给出一个可能是过度的解读。这个世界上呈现出一种异象的时候,大部分的人想到的都是怎么用这种“不同”去获得钱财,像是村里的人们,很快就有司机带你上山,有人给你卖香火。大家很快就把这种不寻常的东西变成一个赚钱的工具。但诸如唐志军这样的人,呈现出异象的时候,他们要去追问,去探索为什么。
蔡蔡:在故事里,哪天有缘人会来完成骨头的使命。老唐问有缘人是谁,外星人说反正不是你,后来才说,第一个付520块钱的人会是有缘人。马:听完你的发言又给我一个启发。520元有可能是真的他想要敲一笔钱,但也有一种可能,在追寻一些东西的过程中,“真理”啊之类的,是需要舍弃一些东西的,能舍弃的人才能追那个真的东西。舍弃钱财,也许就是他们准入的一个门槛,一个资格。
豆子:这一块情节,就像是他们到了一个假的西天去,他们以为真的到终点了,已经追寻到他们的答案了。实际上,这些佛什么的都是妖怪变的。他们以为他们终于找到答案啦,实际上还有后面的路要走。
马:哇,很精彩的对应。其他几个角色呢,非要对应的话。
侯:那日苏像猪八戒,啥也不知道,但是关键时刻还是有点用。
小渔:他整天喝酒。
马:就他有一些贪欲在身上是吧。
一朵:那个卷发女人,她才像猪八戒,她一直拉着这一群人想回北京去。一直觉得这个旅程肯定是假的。然后猪八戒不就一直想回高老庄。我回我的高老庄,你回你的花果山。
豆子:我觉得红帽子特别像土地公公。给他们指路的人。需要的时候,土地公就会出现,然后帮完了他们,土地公又会消失。
整场讨论中,更多的是大家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剧情、线索、拍摄手法、人物关系……虽然一些问题的讨论,限于时间,或是已经超出了他们经验范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探讨和回应,但提出这些问题本身,已经是宝贵的财富,他们应当看到自己这种厉害的能力。
大山:我有点不太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个电影拍成伪纪录片这样。因为我昨天大概看了介绍,很多人都说这是伪纪录片。我在看的时候也觉得,镜头很晃很晃。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把电影拍成这样。一朵: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不是瞎编的,不是一个科幻片,它是一个纪录片,导演可能想说这个。张:我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卷发女的,她明明没有这么想要找外星人,但还要跟着一直去找?还有为什么,那个有点神经的人说到自己的老婆,女儿,卷头发的女人也会生气,难过。她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吗?君慈:有可能是同情他。她说起唐志军女儿的时候,可能共情,就像之前马老师说起自己朋友小猫的遭遇就哭了。现在我觉得她可能就是共情他。一朵:之前她就一直跟着唐老师,也许她自己也是感兴趣的。他们一起出去过很多次。只不过后来失败的太多了,她可能就没那么相信了。马:很难去定义她对唐志军是哪一种爱,但我在这个卷头发女人身上看到了爱。这个爱不是用我的理念和观念强制去改变你,她会拉着唐志军回到现实,但又支持他去做他喜欢的事。朵儿:那些壁画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孙一通是那个人?那只驴是什么意思?我知道他可以对应白龙马,但他为什么凭空消失。…………
马:哇,我们在电影里做了这么多的分析、拆解、思考和理解,你们真的很棒哦!
一朵:会不会导演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马:有可能哟,但我们的分析也给自己带来了乐趣,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