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猫果五年级的建构主义研学之旅——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猫猫果儿的平行世界
2024-08-24





在猫果小学的年度课程展上,两位五年级学生分享了刚刚结束的研学之旅。

女生朵儿的PPT和她的展板一样,逻辑清晰,内容详实。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朵儿已经在猫猫果待了八年。她是著名的社牛,大概没什么孩子不知道朵儿的。当然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猫果小学不大的规模和高粘度的社区文化。

朵儿的分享内容分为四类:研究成果、分享(学习过程和有趣的事)、我要说、问题回答。研究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物种环境的关系、松鼠老师的细节、滇金丝猴观察报告。

“人和自然”是这次研学的主题。经过采访,朵儿接触了三类人,第一类是本地人,也就是一直住在这片山里、这个自然环境里的人,比如兼任向导的民宿老板松鼠老师;第二类是滇金丝猴自然保护中心的人,他们虽然是外地人,但是来到本地已经很久;第三种是正巧来团建的福特公司的员工,也就是游客。

朵儿介绍,自然保护中心认为自己要向自然学习,福特公司的游客们则敬畏自然。外地人所说的人和自然关系都是自己对自然的,本地人则完全不同。在松鼠老师看来,世间万物都是神灵,自然提供了他的一切,他要保护自然。

◎ 朵儿(左)在记录三岁傈僳族女孩小飞燕


另一位分享研学的是男生姚玺男同学,他在四年级下学期转来猫果,猫龄不足一年。这是他经历的第七所学校,被他逗趣评为“理想型”学校。他叉着腰,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上,对着下面的大人们说自己一脚踢开了民宿的大门,尽管那是国家二级木头,“这样不好,但踢就踢了”。原本,他以为坐在下面的会是一群低年级的孩子。

在漫长的旅途中,姚同学和同伴烧干大脑CPU,编各种狗血故事。把脚搁在“颠颠车”的车顶上,险些摔倒。时间以上车和下车为界。在经历了四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抵达民宿的时候,姚玺男注意到眼前的一片青绿,他在研学记录中写道:虫鸣鸟叫与溪流声遍布了山野,一股自然的味道扑面而来,瞬间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姚玺男是班上的昆虫专家。动物和植物总能开启他的一种奇妙表达。他展示了一张自己拍到的蘑菇照片,说,“我总会莫名其妙的觉得这种小蘑菇很可爱,总感觉它们还活着。噢,它们确实是活的。就像它们会动一样,很好玩,呆头呆脑的。看,一个小菌伞,一个菌柄,就像戴帽子的小孩一样。对。

◎ 研学第二天,采菌子  图/毛老师


在分享的尾声,姚玺男说,我觉得保护动物,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我们作为普通民众能做的事,就是不要去伤害小动物,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停顿几秒,他好像在忍耐什么,继续说,“我很喜欢大自然,很喜欢小动物、植物,我看到有人去踩扁它们,虐待它们,我会生气的,会非常生气的。他很用力地说着,好像眼前正在经历这样的场面,”太残暴了。我们是大自然创造的,但是我们现在正在一点一点毁掉大自然,我就觉得太残暴了”。

五年级在户外做记录,右一为姚玺男


有家长提问,这次研学和普通的夏令营有什么区别。姚玺男说,我更喜欢跟同学。不是不能跟别人,只是更喜欢。

这场分享会,我坐在第一排,听到两位同学分享的每一个字,看到五年级孩子嬉笑着回避正经的提问,看到他们轻松地回答“公平和不公平的矛盾与统一”,看到他们对自然诚挚的维护与热爱。一段研学终将会以不同的方式,被这些孩子留存下来。

朵儿在PPT里表达了结束研学回到家之后的“不习惯”,这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她说研学“很热闹,很享受”。

公号编辑部邀请五年级主班毛老师撰写研学手记,来阐释这段研学之旅的发生、延展、深入和思考。
全文共6000余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 五年级研学合影,图/飞鼠老师

曾经的猎人,现在是巡护员

向导松鼠老师的弟弟




文 | 慧(五年级主班)



在过去的六月份,猫果五年级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难忘的研学之旅。我们来到了中国云南省丽江市的利苴村。

这趟研学之旅旨在深入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借由田野调查,我们亲身参与到傈僳族的日常生活中,亲自探寻利苴村(傈僳族村庄)的自然环境,发现大自然的神奇;通过和当地村民的交流,学习到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通过访谈不同的人群,更进一步了解了不同人群与自然的关系。


五年级心智发展主题:多元的世界和独特的我

知识积累和自主学习

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较为丰富,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能够从实际经验中获取新的知识,形成更加系统和综合的知识体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独立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并能够寻找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程有一定的把控能力。

抽象与逻辑的发展

随着五年级学生抽象能力的发展,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开始独立思考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又因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辨别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推理和关联性。他们开始使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推理。

多元视角思考

五年级学生开始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不同人的观点和情感,并能够比较和对比不同的观点。他们逐渐培养出相对客观的思考方式。

情感发展

五年级学生的情感发展逐渐丰富和复杂化。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节。他们开始发展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正确认知。

社会化发展

五年级学生开始培养出基本的道德和伦理意识,能够分辨是非和公正,开始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他们开始关注公平、合作和社会责任等相关价值观。




在这样的成长状态下,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就需要常规、课程、家庭全方位支持孩子们了解世界的多元,刺激他们对外部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借助了解多元世界,建立我和他人,我和世界的关系。


◎  五年级下学期做过的超学科课程(可点击放大)





◎ 利苴村,图/毛老师

这一次我们选择了一个具体的生物栖息地“利苴村”作为本次研学主要地点。

利苴村是一个深藏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傈僳族村寨,这里的人们一直延续着古老的民风,淳朴的语言,原始传统的生活习俗,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种类,包括珍稀的物种。山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再加上各民族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也生活在这里,极大丰富了这里的研究价值。


◎ 研学行程(可点击放大)



研学前我们先对这里的生态环境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气候组”、“生物组”、“地貌组”,通过他们的常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尝试做了一个构建"当地生态之网的游戏:每组讲解一个因素,其他组尝试分析其关系。因为很多内容属于初高中生物与地理的知识,在课上我并没有严格纠偏,重点旨在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对于关系这个大概念在生态环境中有一个基础认知即可。









大家在森林中发现了很多物种之间的存在复杂的食物网关系例如鸟类以昆虫为食,通过捕食昆虫来获取营养,而昆虫则可能受到鸟类的控制,维持了一种食物链的关系;植物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被草食动物食用,而后者又成为食肉动物的食物;植物通过根系释放物质,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而微生物则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分解有机物质,并促进土壤的健康生态系统。

姚玺男从小就是个昆虫迷,这次去到原始森林徒步他非常兴奋,带了三四个昆虫盒收获满满,他自称在大自然里找盲盒实在是“泰酷辣”!他不仅发现了巨型的蠼螋,还观察到许多植物吸引了各种昆虫,如蝴蝶、蜜蜂和甲虫等。它们可能是为了花粉传播或寻找食物而吸引到这些植物周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和草莓很像的植物,叫蛇莓,因为蛇经常会在蛇莓周边的草丛神出鬼没,所以我们猜测蛇莓是在利用蛇“保护”自己。


研究性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任务或研究项目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型学习中,学生通常通过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信息、进行实验或调查等方式来深入探究特定主题。

结合猫果五年级学科认知系统,我在研学的过程中会重点关注(学科素养):关于细节的描写,细节联系与推理能力,思维工具支持表达观点等。


◎ 猫果五年级语数核心素养


因为我们的向导松鼠老师曾经做过中药材生意,他在带路的过程中给我们介绍了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野生天麻。野生天麻相对来说是比较稀少的植物。由于其生长环境较为特殊,野生天麻通常分布在山区或森林地带的湿润阴暗环境中,它需要特定的土壤和湿度条件才能生存和繁殖。
松鼠老师发现了一片适合野生天麻生长的土壤之后,他就把一些腐木埋到土壤下面,腐木中的蜜环菌可以提供给天麻所需营养,这样天麻就可以生长了。
那么问题来了,天麻是需要晾干后才能到市场售卖,基本晾干前后质量为6:1,市场售价400元一斤,那么这一堆天麻可以卖多少钱啊?(五年级还没有学过比例)。

◎ 同学们描写天麻和计算价格的记录
虽然我们还没有学习过比例,但由于分数概念(自学)掌握得比较透彻,当我说出晒干后质量比例为6:1,大家能快速迁移已有学习经验,找到比例与分数,或者说和除法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我相信学习就是在这样真实具体的环境中发生的。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这个世界浓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能力,作为主班老师我能做的就是在组织中把更多更多成长的可能性带给孩子们。

田野调查这个术语起源于人类学(Anthropology)领域是由早期人类学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使用的。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经常会前往目标社区或研究对象所在的实际环境,例如乡村、城市、部落或社群。他们会在实地中与当地人交流、观察他们的行为、记录他们的言行,以及收集与研究相关的数据。

对于五年级同学来说,田野调查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亲身参与到实地研究中。我们可以亲自探索和了解傈僳族村庄的自然环境、尝试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发现新奇的事物和有趣的经历,开拓我们的眼界发现人的复杂与多样,增强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学习尊重和欣赏每个人的不同。
一路上,我们乔装成“侦探”认真观察他,留心记录下我们发现的种种细节,还不时向他和他的弟弟飞鼠老师提问,看看我们发现了什么吧。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了解,孩子们感受到松鼠不仅仅是我们的向导、客栈老板、小飞燕的爸爸、傈僳族一员,他更是一个活生生,普通却有趣,热情又细腻,谦虚又热爱大自然的人(我们的朋友)。

这就是猫果的建构主义研学(不是游学,更加不是游玩)。整整五天我见证了孩子们是如何把经历经验转化成知识与能力的。在猫果,和这样一群好奇心旺盛,能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世界的人在一起,我荣幸之至。





文 /
图 /毛老师、伟伟、飞鼠
编辑 / 立方
美编/浩军





更多阅读









在这里,读懂猫猫果儿;
在这里,见证猫猫果儿;
在这里,成为猫猫果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猫猫果儿的平行世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