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
图穷匕现
一幅务实的建构主义知识地图
案例:猫猫果儿小学五年级(2019级)
在猫猫果儿,最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且是突如其来的变化。我在猫果1.0的半程加入(2018年至今),经历了教学区域的变化,经历了具体职务的变化:“沙坑蹲”观察员——课程记录员——配班+语文老师——主班+语文——专职语文——语文+综合(和别的教师合作)——语文+主班……尤其在2023年上半段,变化次数的增多、频率的增强让人应接不暇。每次突如其来的变化最开初都是惊讶、诧异甚至恼怒,然后就是面对、接受,再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得以真正的成长。每次复盘变化造成的影响,我不得不承认:利远远大于弊。“弊”,是体感的不舒适,是自己的计划被打乱后身心的不适应,是面对陌生情境去探索建构必然经历的精力消耗。“利”,是变化本身驱使着人突破舒适圈,去观察、分析、合作、建构,在各种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领域建立连接,一步步在“变”中加深加厚“不变”的内核、拓展自己,从而在教育者的广度和深度上真实地生长。时至当下,在猫果2.0版来临之际,在我又一次从“语文专职”变化成五年级“语文+主班”之时,我想如常准备本学期的“知识地图”,静待变化的发生。
高原在秋日雅集上说明语文环节 图/立方
【内文索引】
01.心智模型:主观建构和客观体系的有效结合
02.知识、能力、素养:怎样才能确保各学科围绕心智模型,支持学生成长的需求?
03.各学科教学计划:各学科如何分步骤有策略地达成教学目标?
04.小综合和大综合:真实地使用各学科知识、能力,让学生在跨学科与多学科课程中建构自我真正的系统(内在+外部;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
什么是心智模型?
简单地说,就是各阶段孩子成长的心智量表。它一方面体现出各个阶段孩子身体、心灵、思维的特点,一方面界定了该阶段孩子的成长需求。
”
猫猫果儿教学的核心法宝就是“心智模型”。为什么心智模型在猫果教学中处于如此核心的地位?
首先,是因为真正的成长,必须从真实的成长需求出发,而孩子各阶段的成长有着各不相同、前后相继的需求和任务。心智模型正是通过猫果1.0十年的观察和研究,清晰准确地了解、把握了每个阶段的成长需求。其次,心智模型既从建构主义出发,全面考量学生主观能动建构所具备的各种条件(身体特点、思维特点、认知特点,已具备的知识能力);又尊重知识的客观性,以人类的认知规律、知识体系的结构、进阶为依据,在元认知(认知经验)和认知进阶上支持学生从“已知”到“未知”。
建构主义自皮亚杰开创以来,一体两面的真实处境是:
● 一方面能很好地让学生(认知主体)主动地通过新旧经验互动,与他人和环境互动,长期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
● 一方面看轻甚至忽视了人类社会已经积累获得的各类知识,尤其是难以有效传递关于人类认知结构的知识,所以遭到批判难以推行。
心智模型则立足学生成长每一阶段的真实需求,将主观探究建构与客观知识结构相结合,这样的主观,是符合孩子真实身体、心理、认知成长客观需求的主观;这样的客观,是支持孩子主动去提问、思考、试错、进阶,从而达到本阶段成长目标的客观。主客观结合,才能不偏倚、不僵化,才能真实活泼、稳定有序地成长。
所以作为五年级的任课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理解、把握五年级(11岁)孩子的心智模型。
身体是成长的基础。11岁的孩子,迈入了青春期的门槛。身高增加,第二性征出现,大脑皮层迅速发展和扩张,具备了逻辑思考能力,身体内部已经开始各种“成人”的准备。少年——成人,处于其中的孩子既习惯且留恋童年美好的纯真和幻想,又向往和重视成年人的独立和自由。在成长夹缝中的他们左右不是,难以安身,自然情绪起伏极大。这样的高强压力往往被宣泄给自己最亲密的家人。从10岁左右开始关注外界评估的他们,已经积淀了大量的对自我的认知和评判,这些信息庞杂又混乱,需要他们长期整合,顶出真实的自我。同时,11岁的孩子,已经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具备了结构及各种维度细节的认知。大量积累的知识需要进一步区分层次、厘清关系、提取规律,抽象概括,以便大脑大量建立相关神经元的连接,剪除无关、孤立的信息存储,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才能奠定进一步拓深拓广学习的基础。身体、心智、认知三方面的发展和需求,都指向心智模型的关键词:系统。也就是世界的多元(外部系统)&独特的我(内在系统)。系统是一个复杂且开放的整体:结构的清晰,层次的分明,多种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影响;行为、规则及结果;动态地发展与调整;这些都能帮助11岁孩子更好地感知自我、建构自我,也能帮助他们在探索世界的多元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学习中整合各种知识和信息(多元、多维度),建构系统,是11岁孩子心智模型核心的成长需求。
02. 知识、能力、素养:
怎样才能确保各学科围绕心智模型,支持学生成长的需求?
2019级学生创作的作品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的。既然是学科,都有自己专属的领域。作为共性特质和共同需求的“心智模型”,如何才能实践在各个学科专属的领域之中?
我们先以教育部下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参照,明确五年级语文学科中心智模型的具体体现。
● 阅读与分析,要求对于文章各维度:事件(情节、线索、背景……)、人物(性格、外貌、动作、心理)、思想情感、主要内容、表达手法,呈系统、整体地分析掌握。
● 文字表达则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提出有形式的“作文”(纪实、想象),强调了写作的整体性。
● “梳理与探究”强调了“分类整理”、“运用多种方法”、策划并实施完整的活动,在能力和素养上提出了系统的要求。
以上各部分都体现出语文学科在五年级要求的系统性:也即抽象、整合各维度各部分的知识和能力,综合地实现结构和内容的完整。同时,语文所具备的人文学科综合能力要求:能完整地计划、实施、总结概括社会活动,也是系统能力的运用。接下来,我们再从各学科(语文、数学、科学)认知动词的分析上了解心智模型的需求。五年级总体认知能力在结构上已经明确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搜集、信息处理、能力运用。每个阶段都提出了细致的认知动作,如信息搜集:多角度、各种途径地长期、持续地感知、观察、描述、测量、记录;每个学科都兼顾完整的三个阶段并提出每个阶段的认知能力目标,而这些认知能力都是有结构多维度成系统的。所以,无论是每个学科的专属领域,还是该学段各个学科的共同认知能力要求,都围绕学生成长,体现出该阶段心智模型要求。
03. 各学科教学计划:
如何分步骤有策略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前所述,猫猫果儿以“心智模型”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结合了建构主义以“学习”为核心的主观建构和客观主义“知识体系”分阶段有递进结构的客观规律。所以,要达成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就要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考量。知识的进阶是伴随着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进阶。对于刚刚会“10以内加减法”的孩子,下一步进阶的是11~20数字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而不是九九乘法表,更不可能是微积分。认真研读、分析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可以看到各学科的知识、能力、素养的各阶段(四个学段9个年级)都有要求与标准。通过学段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知识、能力、素养深化和扩展的进度。再通过对教材详细的分析,可以明晰各单元要求的知识、能力、素养实现的步骤。以五年级语文为例,字的书写从四年级“感受书写特点和形体美”进阶到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汉字的优美(艺术性);阅读与鉴赏从四年级初步把握主要内容进阶到五年级把握主要内容并基本领悟文章的表达手法。习作从三、四年级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进阶到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而梳理与探究能力的进阶则从“学习组织语文活动”进阶到“策划实施完整的专题探究活动(计划、方案、讨论、调查、总结)”的整体过程。而五年级语文、数学、科学、艺术各学科、综合都提出了“完整”、“多维度”、“综合运用”、“系统”的认知能力要求,这与四年级“各维度”、“长期的观察”、“细腻的感知”要求相比,明显是进一步统合和系统化的要求。
语文部编版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以单元为单位,将学科知识、能力要求分部分分步骤实现。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知识与能力要求之一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四年级对应要求:体会整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要求进一步细化为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能力得到进阶。)该单元第一篇课文《慈母情深》,要求学习者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那些地方让自己感受到“慈母情深”。第二篇课文《父爱之舟》,要求说说“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读者的印象最深。
对比两篇课文的阅读要求——
《慈母》篇是基础,要求“边读边想象场景”,“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受到……这是第一步阅读的整体把握;
《父爱》篇是进阶,要求更加具体:“难忘的场景”、“印象最深”的场景,有明确的条件限制,已经进入到文章具体内容的分析,是能力的再一步进阶。
单元的“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部分则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明确该能力作用:作者的感情会融入到他描写的场景中,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在语文教材的单元设计上,已经明确具备了知识、能力分部分、分步骤实现的进度,我们的教学设置也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进阶,一步一步设置,一步步实现。因此,心智模型落实到各学科的知识、能力、素养,是需要分析每一阶段学生的已知(已掌握、具备的知识、能力),明确学生进阶的未知(“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进一步拓展与深化的要求与标准),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认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大量的研究标明:只有学习者是主动参与构建,且是构建的主体,这样的认知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被真实地使用和迁移。在建构主义中,教师是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提供资源和学习工具,支持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探究。同时,这样的学习是以小组协作为实施基础的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团队中,呈现自己的学习方式,观察和交流他人的学习方法、方式,从而多角度地掌握学习方法,也持续地提高了自己和他人的协作能力。猫猫果儿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到以小组协作方式为主的学习。小组协作要确定协作规则;分配学习角色;分解学习流程;讨论、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展示学习成果和问题;评估学习过程和个人表现。在此基础上,具体到每一学科,则有对应的适合学生发展,符合学生兴趣的学习策略。以五年级语文为例,我们会主要采取“小老师”、“戏剧创作”、“图形组织者”(各种思维导图的综合运用)、“制订量规、以评促学”的多种教学策略。“小老师”,是由学生自发报名授课(完整的一节课)。以教授他人的方式,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力迁移、运用出来,这是建构主义最常见的课程组织策略。而五年级心智模型“系统”的要求,落实在这里,则要求“小老师”们完成备课、讲授(有节奏、分步骤)、总结的整体过程;其中,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课后作业也必须由学生自主选择和制订,让学生亲身体会教学的系统性。“戏剧”是学生一直喜爱的课程方式。与四年级的“戏剧表演(事件梳理、人物体会)”相比,五年级在“戏剧”的重点放在了“创作”。既学生自己创作戏剧的故事、人物、台词、包括服道化,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都由学生小组自主设计、完成、调整。与此同时,教师给与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和及时、正面的反馈。“制订量规、以评促学”,是以终为始,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策略。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长期运用评估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和协作进行评估和调整(目前2019级已经制订了班级“小组”协作评估标准和语文作业“评估”量表),因此,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已经具足。所以,在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叙事性作文、说明性作文、视频制作、戏剧创作上制订相应的量规:- 对比专业性评估量规,了解共性和不同,找出差距,进行调整;
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有效地系统整合他们在语文创作上的经验,并在实际运用中一步步内化,指导和促进各方面的创作。在确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观建构知识的同时,学习常规:经常性、多样性的重复练习也是我们巩固知识、能力的必要手段。猫果的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主体的,但我们并不排斥切实、有效、能真正支持学习的客观主义和行为主义方法、手段。建构主义确保了学生主动地掌握、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和路径,在学习上长期、主动地持续探究,形成真正的知识;但知识的巩固需要经常性、多样性的重复练习,这是行为主义发现的认知规律。所以猫猫果儿教学也必须建立应有的学习常规,如文字的书写规范与速度要求;阅读的每日坚持与分析进阶;知识运用的题型练习与分析调整……
04. 小综合和大综合:
真实地使用各学科知识、能力,在让学生在跨学科与多学科课程中建构自我真正的系统(内在+外部;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
2019级西安研学
建构主义认为:不能进行实际运用、解决真实问题的认知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价值标准处于认知目标的核心,记忆、理解只是认知的低阶,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才是认知目标的真正高阶。五年级的各学科都提出了系统知识、能力综合使用的认知要求。这也是五年级综合素养的系统体现。所以,在综合性课程设置上,本着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结合的原则,在满足各学科知识、能力目标实现的基础上,设置了学期内多个“小综合”跨学科主题课程与期末多学科“大综合”主题课程。“小综合”以阶段性知识、能力使用为主,在学科教师自愿的基础上,开展两三个学科的综合探究、项目主题课程。“大综合”规划、设计学期整体、系统的知识、能力使用,也就是“世界的运转”主题,实现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的综合建构。计划在期末时去文化、历史深厚的地区研学,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文化交流上分步有序地使用各学科知识、能力,螺旋式地推进探索、研究的进程,让已知到未知的各阶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真实可见。五年级核心素养、综合能力(个人认知与相互协作)的要求明确了多渠道、多角度搜集、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的整体过程。并在协作中要求学生能在小组协作中具体担任不同的角色,强调学生能力、素养的多样构成。所有的知识、能力的掌握和使用,探究进程的开展和推进,都无不伴随着学生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换句话说,都是在“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三个维度上逐步进阶的过程。猫猫果儿五年级评估体系也在三个维度上考量了学生的系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与自我的内在整体(独立、责任、完整过程、拓展领域);
- 与他人协作时的感性、理性结合(同理共情、理性处理);
相互联系的三个维度,立体的评估,支持着学生全面的成长。尤其对于已经具备抽象能力,能进行形式抽取、计算的五年级孩子而言,明晰对自己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估,更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达成成长目标。正如20世纪后期的推断和预言,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世纪,是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
● 在这样看似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什么是人真实有效的成长?
● 什么是认知的真正核心?
● 如何面对未来不可控常态时展现自我笃定、充实的素养,使用自己积极、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变化中成长?
本文绘制的“知识地图”,是我个人作为猫果教师对于这一主题的预备,也得到了校长陈钢的指导与建议。随之而来的讨论、设置、实施、反馈、调整、校准、进阶,则需要与教师团队、社区家庭的共同协作方能真正推进。未来从不凭空建造,而是植根过去、汲取现在,才能真实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