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偏热”的总量,“偏冷”的结构——也谈“需求侧管理”(海通宏观 梁中华)

梁中华 梁中华宏观研究 2022-01-23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偏热”的总量,“偏冷”的结构

——也谈“需求侧管理”

(海通宏观梁中华)

概要:
  • 海通宏观思考第2期:最近一段时间,主要的大宗商品都在涨价,背后有疫情影响下供给端的扰动,同时很多大宗商品需求的一半以上在中国,我国需求向好是涨价的主要支撑。从经济的总量和大宗涨价角度看,我国经济似乎有些偏热迹象;但如果看结构的话,今年经济结构的分化也较为严重,部分领域依然偏冷。在这种一边热、一边冷的情况下,明年的宏观政策又会受到何种影响?结合对经济需求的分析,我们也谈下对需求侧管理的理解。
-----------------------------------------
1.    总量增速已高于正常
从最新的月度来看,我国经济总量增速已经高于正常水平。例如,描述第二产业情况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0月份达到了6.9%11月又上升至7.0%,而去年全年也只有5.7%的增长。再来看第三产业,10月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达到了7.4%11月进一步上行至8.0%,远高于去年全年6.9%的增速。如果把二三产业加总看,我国四季度GDP的增速,不仅恢复到了正常增长,甚至比疫情之前的水平还要高。
四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速,有望达到6.3%附近。过去我们估算GDP增速,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用月度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代表第二产业,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代表第三产业,去拟合总量的GDP。按照这种方法来估算,今年四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速在6.6%附近。但使用这种方法估算今年的GDP,偏差会比较大,例如一、二季度估算出的GDP会比统计局公布出的结果要低。
估算存在偏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今年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背离非常明显。今年上半年统计局公布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要高很多。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背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二者统计范围的不同,第三产业GDP统计的是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服务业行业(不含国际组织),服务业生产指数主要覆盖的是市场性的服务业,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等服务活动并没有统计进去。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市场性的服务业大幅下滑,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等服务业应该是明显增长的,所以就会体现出第三产业GDP增速比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要高很多。
但是三季度三产GDP和服务生产指数已经重新吻合,说明随着疫情的消退,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等服务活动增速有明显下降,四季度有可能会延续这一趋势,所以可能会出现三产GDP增速比服务业生产指数低的情况。所以如果单纯用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去估算四季度GDP,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高估。
此外,从数据平滑的角度看,一二季度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四季度经济恢复后,数据可能也不会提高那么快。所以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可能在6.3%附近。不过即使是6.3%的增速,依然比疫情之前的水平高不少,从总量上来看,我国经济的恢复是非常好的。
2.  结构:地产强,消费弱
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都是从生产法角度来观察经济活动,而如果我们从支出法角度看的话,今年经济结构的分化非常大。
第二、三季度,我国经济总量增速的快速恢复主要来自投资拉动。例如,第二季度3.2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中,投资贡献了5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了0.5个百分点,而最终消费支出为负增长,拖累GDP 2.3个百分点。三季度4.9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中,有2.6个百分点是投资贡献的,0.6个百分点是净出口贡献的,只有1.7个百分点是最终消费贡献的。终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偏弱。
而投资中最亮眼的还是房地产投资。例如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0.8%,其中制造业为负增长6.5%,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为0.2%,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达5.6%
进入四季度以来,这种房地产投资强、终端消费弱的趋势依然在延续。例如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为5%,距离疫情前8%附近的增长还有较大差距,其中餐饮零售增速重返负增长,距离去年9%以上的增速也很远。而10月、11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在9%以上,比疫情前的水平都要高,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然维持在12%附近的单月增长。
其实即使从生产法角度去观察经济,如果细分到行业的话,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如果我们将去年全年增速作为疫情前的“正常”水平,那么三季度GDP增速相比正常水平改善最明显的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都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住宿餐饮、交运仓储、批发零售等与终端需求较为相关的领域,增速离正常水平还有一段差距。
房地产对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呢?我们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房地产直接或间接带动的GDP增长,贡献率在二季度达到60%以上,三季度虽然有所回落,但也接近50%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上赶上了09年的水平。
房地产为何反弹幅度如此大?我们在宏观思考第1期中有详细介绍,今年全球货币宽松的大背景,是资产价格普遍上涨的重要原因,主要经济体的房价涨幅都在扩大。每一轮货币大幅宽松,都是纸币信仰面临挑战的过程,满足稀缺性的核心股票、核心房价都是最受益的。
3.  非对称涨价:利润再分配
今年我国通胀的走势,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结构分化。我国反映终端消费需求的物价指数CPI,在11月份已经降到了-0.5%,进入负值区间。CPI同比的大幅走低,不仅仅是因为猪肉价格的下跌,因为即使剔除食品和能源,我国核心CPI也已经连续5个月横在0.5%的低位,服务类CPI同比也只有0.3%。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终端消费需求的低增长,是相一致的。
下半年以来,我国PPI同比增速大幅反弹,从-3.7%的最低位回升至11月的-1.5%。但从结构上来看,生产资料的涨价更为明显,今年在房地产投资拉动需求、供给端又受到疫情扰动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涨幅接近10%而生活资料价格不仅没有上涨,下半年以来还在不断走低,11月的跌幅进一步扩大至0.8%
上游涨价多,中下游涨价少,这种非对称的涨价也会影响上下游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例如下半年PPI回升后,上游的油气采选、黑色和有色采选等行业利润率明显上升,而中下游的设备制造、燃气生产、钢铁冶炼等行业的利润率却出现下降。利润的蛋糕在上下游之间进行了再分配,其实也增加了中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
4.  “需求侧管理:重在结构调整
从总量的角度看,经济增速已经回到、甚至高于正常,所以2021年政策会有所转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我们认为不急转弯其实也是转弯。例如在货币政策方面,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而且没有再提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这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会回归常态,尤其是信用方面的政策会有所控制,使融资增长和经济增速相匹配,我们预计明年社融增速将从今年的13%以上回落至10%附近。但在通胀整体都处于低位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加息风险。财政政策方面,本次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可持续”,预计明年财政支持的规模会有所下降,以实现“更可持续”的目标。
但从结构上看,经济的内部分化很大,尤其是“需求侧”的矛盾更加突显,再加上疫情发展、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政策也不会“急转弯”。在总量恢复高于正常水平、经济下行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利用好宝贵时间窗口”,更加注重做长期正确的事,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注重各种风险的化解。
近期对“需求侧管理”的讨论也比较多,结合前面对经济需求的分析,我们也谈下自己的理解。其实从大的方面来看,当前我国经济需求侧的典型特点是房地产投资强、而终端消费需求弱,所以未来注重需求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我们认为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降低经济需求侧对房地产的依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房住不炒,其实从下半年以来,针对房企、部分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在收紧。
第二,提高终端消费对需求侧的支撑。怎么样让居民部门增加消费?一方面肯定是提高收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其实也是注重社会公平、“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体现。
另一方面是减少居民部门其它方面的支出,例如“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目的其实就是减少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自己支出的部分,留出更多的资源用于其它消费。
但和供给侧改革不同,需求侧管理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例如“去产能”的话,可以直接关闭过剩的产能,“去杠杆”可以限制低效率企业的融资,但如何让居民自发的、非行政性的去多消费、少买房,需要一个系统性的配合和结构调整。去产能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几年的时限,但“需求侧管理”很难设定时限,是一个相对渐变而中长期的过程。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货币“信仰”的挑战——致资产大涨的2020年(海通宏观 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