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贝 | 平安入金茂,故事在背后
【这是雪贝财经的第106篇原创文章】
平安入金茂,故事在背后
作者:贝姐
编辑:老胡
兜兜绕绕,平安终究做上了金茂二股东。
如果不是与大势相悖,这本是四年前就已完成的交易。
但是,如果不是宁高宁,马明哲还要再等一等。
壹
2015年夏天,北京,马明哲终究还是没能和蔡希有坐下来谈一谈。
那时候的“中国金茂”还叫“方兴地产”,干了一辈子石油工业的蔡希有两年前成为这家企业的总裁。
那时候,全中国稍有实力的保险企业大佬都想和他见一见。彼时,方兴地产正在挑选合适的机构作为战略股东,险资投资房企还受到监管层鼓励,市场也还没有“兴风作浪的妖精”。
进场接触和背调的机构有很多家,但二股东的角逐在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之间展开。
几个月后,蔡希有再升一步,做上了中国金茂(2015年10月完成改名)董事长,和他一起在一面巨大金色屏风前谈笑风生的是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
这位中国保险行业的老臣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对新华保险的救火和强力转型,增加地产资产配置是他“最后的战役”。为了寻获合适的投资标的,他的团队当时已深入接触了万科、恒大,甚至是万达。
但是,符合“政治正确”这条首要原则的是金茂。与万科恒大相比,对金茂的投资不仅能获得长期稳定的财务回报,还能把保险业务渗透到这家房企业务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限于财务投资。
当然,用27.81亿元,拿下一家年销售额200亿房企9.5%的股权,坐上第二大股东的位置,怎么算都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只是,谁也想不到,几个月后,蔡希有和康典的人生轨迹都有了大变样。
贰
2015年夏天,马明哲也不是一无所获。
虽然没拿下金茂二股东,但是,在北京的福临门大厦,他见到了老朋友宁高宁。平安与中粮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在不动产投资、地产项目开发等几乎所有业务板块展开合作。
当时的宁高宁已经掌舵中粮集团将满11年。在这位“红色摩根”的运作下,中粮进行了逾50笔并购,在几年间重组新疆屯河、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等等,还入主蒙牛乳业,到此时旗下已足足有七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较起初已翻了近十倍。
此时的中粮已经从一家土得掉渣的传统农业、且带有政策性色彩的粮油贸易公司,转变为一家足以对标国际四大粮商的国际化企业。
然后,让宁高宁能够在中粮施展拳脚的第一桶金,却是从马明哲手里硬抢下来的。
时间要回到2004年冬天,宁高宁刚刚从9000亿资产的华润调到中粮,虽然其本人擅长资本运作,但无奈接手的是一个并无多少实力的家底。
好在机会很快出现。那时候兴业银行正筹备在沪交所上市,有1亿股股权可供认购,马明哲麾下的平安信托对此早已志在必得。中粮虽竭力争夺,但资金实力和平安差距甚远。
但是,在最后关头,宁高宁却发现了平安信托的破绽。
当时,平安信托的全资股东是中国平安,而持有中国平安19.9%股权的是汇丰集团旗下汇丰保险。那么,如果平安信托以自有资金买进兴业银行这1亿股权,其中就有近2000万为外资股。
然而,当时兴业银行作为非上市主体,外资股权已占24.98%。银监会当时有一个《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非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对该非上市金融机构按照外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宁高宁发现,如果兴业银行将这1亿股股权出让给平安信托,即可触发这一条款,兴业银行上市之路则全部要推倒重来。
于是,平安信托到手的鸭子飞了。中粮在这笔投资中仅花了2.87亿资金,两年内就获得了十倍以上的回报,这也让宁高宁有了运作中粮的第一桶金。
叁
回到金茂的故事。
2016年春节前期,在和康典那一场谈笑风生过后的不到3个月,蔡希有在中化集团总经理、中国金茂董事长的职务上接受调查,3年之后被判入狱12年。
而几乎同期,68岁的康典卸任新华保险董事长。
在卸任之前,这位中国保险行业的老臣,倒是利用业余时间发掘了一个后来数年震动中国商界的“AB故事”。当然,这后来也给他的退休生活带来困扰,此为后话。
也是在2016年1月份,宁高宁离开了中粮,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段征程:履任中化集团董事长,亦是子公司中国金茂的董事长。
一年后的夏天,在西长安街边的凯晨世贸中心,宁高宁和马明哲又见面了。
双方各自八人,坐满了一张大长桌。坐在宁高宁旁边的除了中化总裁张伟、总会计师杨林、董事会秘书李强,旗下唯一一位具体业务负责人的高层只有中国金茂总裁李从瑞。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马明哲入股金茂的小目标开始重新启动了。
只是,相比两年前,内内外外早已不同往昔,两个男人也都有了各自的更大梦想。
于外,在资本市场,险资已经从项俊波时代的勇往无前、骁勇善战到了彼时的“保险业姓保保、保监会姓监”,刘士余掌管的证监会并不欢迎“兴风作浪的妖精”。
于内,平安方面的股东层面自身已有变化,同时,在地产行业的进击虽已偃旗息鼓,但在地产板块两年间的配置已斩获丰硕。
数十年依然雄心勃勃的是宁高宁。作为旗下优质资产的中国金茂,就是支撑这种雄心的杠杆,马明哲的进入能给这种杠杆更多稳定的支撑。
只是,在两年中,他们都在等待更友好的内、外、上部环境。
肆
更快速的推进是在进入2019年之后,对于险资的态度,监管层面在入夏之后有了大反转。
如今,水到渠成,平安头一次坐上了一家国资房企的二股东。
在配股方案上,宁高宁也展现了自己的财技,虽把新华保险排除为主要股东,但周全的保障了其在金茂的利益不受损害。
2018年夏天,受马云的邀请,宁高宁亲自到杭州给几十位年轻人上了一堂课,坐他最近的是歌手和创业者胡海泉,他问宁高宁:
“我有个尖锐的问题,国企能搞好吗?”
宁高宁告诉他:中国企业市场化的历史并不长。就像隧道口开进来一辆黑车,你希望它出来变一辆白的,但出来以后没有变成白的,就急了。
“我希望大家能够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对于中化这家央企的改革,他的目标是:在国企属性下无限地接近市场。
但是,房地产行业内的同行都知道,金茂有一个美誉:“国企中的民企,央企中的外企”。
在平安入股金茂后,一种朴素而粗犷的逻辑很快发出了最响的声音:金茂缺钱了。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粗暴,金茂引入平安,不是从钱的角度想问题,至少不是动机。
首先,这笔交易获得的86亿港元资金中,金茂本身只留有8.15亿元,剩余全部归母公司中化;其次,论融资成本,金茂本身的背景比平安融资并不会更高,甚至更低,可参考金茂10年期美元债和永续债成本。
在房地产行业的当下,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有些民营房企艰难的以15%的成本发债,而对于一些房企,金融机构主动上门求借款而不得。比如金茂,甚至是中化旗下地产基金希望投资到金茂的一些项目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平安入金茂,如果一定要从钱的角度想问题,应是从大股东中化,而非金茂本身。
这笔交易,于金茂而言,是在完成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使命:无限接近市场。
只是宁高宁相中了马明哲,而刚好马明哲在当时当下有足够的实力拿出足够的资金。
当然,希望平安做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者,也是一厢情愿的。
伍
在中粮和中化,宁高宁和高管们“破冰”时都问对方工作的目标:
“你想干嘛?想升官,想发财,还是想长生不老?”
最后,他都会给这些下属一个承诺:
“我们可以在国企条件下提供一个体面的生活。”
在央企的三段旅程,宁高宁似乎都是一纸调令后中止一段梦想,匆忙启程,在一片新的草莽中开疆拓土。
用最大的雄心做最大的事业,而似乎不究个人财富。
而这一点,于马明哲,同样是用最大的雄心做最大的事业,但终究是为赚取最大的财富,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
无论如何,英雄惜英雄,在金茂这块资产中,他们兜兜绕绕终于有了交集。
未来如何,我们暗中观察。
本文完,感谢你的阅读,本号无留言功能,喜欢就顺手在右下角点个“在看”吧~
如果希望获取所有文章全文或希望获得关于金融、地产投资、科技领域一手独家信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星球”;贝姐也和几位信得过的投资者组建了房产投资群组,在公号回复“房产”加入,可加贝姐个人微信。
在星球群组内,我们的数千名组员主要来自于地产公司、金融机构、一线互联网公司,以及FA机构。贝姐在星球内及个人微信一对一回复咨询,并每日晚间解读当天资本市场重要公司动向。扫以下二维码或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加入雪贝财经星球。
往期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为雪贝财经原创,如需转载,请获授权。
雪贝财经已同时入驻新浪财经、网易财经、腾讯自选股、今日头条、凤凰网、企鹅号、百家号、雪球、知乎、一点资讯。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rainfinance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