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立场更重要的是什么?
文 / 飞越
我越来越不喜欢那些动不动就把“立场”二字挂在嘴边的人,因为在我看来,很多时候立场和是非并非是一致的,何况在人性面前,即便是是非也是要让位的。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很多貌似立场坚定之人,那些满脑子阶级斗争思维的人就不用说了,从对日常事件的评论上你就可以一眼看出来,比如看到小偷,很多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小偷是坏人,坏人当然可恨该打,如果小偷果真被痛打了,那就正合其意,理应鼓掌欢呼了,他不会想打小偷对不对,是不是违法,小偷是不是有什么苦衷,如果他们看到那个老奶奶为小孙子偷面包的故事,可能也会感动,但为什么自己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事反应就不一样了呢?
还有只要看到新闻中有人贩子,或者伤害学生的事件,底下的评论大多是枪毙一百次,千刀万剐之类的,让我疑惑他们和凶手简直是一类人,这种立场,这种戾气,一旦自己遇到不公平的对待,很可能就会做出非理性的事情来。
在国际关系中,这种因立场而表现出的非理性的荒谬最为明显,对内,关键词大抵是:厉害了,崛起了,强大了……对外,关键词大抵是:阴谋,亡我之心不死,吓尿,跪求……这个时候事实如何往往就不重要了,立场和态度才是重要的,才是政治正确的,那些理性的说出事实者马上会被唾沫星子淹没,头上的帽子也有一大堆:汉奸,卖国贼,西奴,慕洋犬……
鲁迅说中国一向就“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诚哉斯言,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观点,鲁迅的立场哪里去了?也许你可以说鲁迅立场不坚定,但我却认为,这正是鲁迅思想的闪光之处,因为在冷酷的外表下饱含着人性的悲悯,这种人性的光辉,有时候比立场、比是非更重要,因为人性反对一切虚伪的政治正确。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二战元凶墨索里尼被枪决后,他的情妇,一个曾经青春靓丽的女明星也一并被枪毙了,他们的尸体被倒吊起来公开批判,这时候人们发现女明星的尸体被倒吊起来之后裙子垂了下来,露出了内裤,人群一片哄笑,没有人认为一个尸体需要尊严,然而这时候,一个路人默默地爬到挂尸体的架子上把裙子拉起来,并用自己的腰带系住裙摆,人群中发出一片嘘声,我不知道这个人后来怎么样了,但我认为正是他身上闪现出的人性的光辉才是这个民族的希望。
法国大革命时期,夺取政◇权后的被压迫者对曾经的统治者与贵族展开了血腥清洗与镇◇压,很多人被押上了断头台,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就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革命的非理性的暴虐,很多无辜的人被以革命的名义处死。所以如果一味强调立场而不讲是非,以及缺乏对人性的悲悯,会是多么可怕。
在中国古代,一向是主张“亲亲相隐”的,因为人们知道鼓励至亲之间相互揭发检举是违反伦理和人性的,古人不仅提倡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而且如果相互告发还要治罪。这个时候,是非就要让位于人性与伦理,否则就会瓦解社会的道德体系。现代法律中规定亲属回避原则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法制程度很高的现代西方国家在他们的法律中还均保留有隐匿亲属的一般犯罪不罚或减罚的规定,正所谓:天理不过人情,人性才是最大的天理。
立场,是非,人性哪个更重要?我认为是人性,如果需要排序的话,我认为人性大于是非,是非大于立场。坚持立场的人很容易被时代裹挟着做出非理性的事情,但坚持人性则大抵不会错。
村上春树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我赞同这句话,并愿意不揣鄙陋再补上一句:如果有一天高墙的某块砖沦为了鸡蛋,我也会站在它的一边。
↓↓↓ 点击阅读原文来小编的书摊逛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