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平等只是幻觉,人类永远不可能平等

新少数派 2020-11-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安娜的三千乱话 Author 安娜




作者:安娜

来源:安娜的三千乱话(ID:joanna_nb)

原题:平等的幻觉


三月份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我带着母亲看病,为了缩短漫长的排队时间,找到医疗中介走了趟绿色通道,多花了一点钱,却省下几倍时间。然后我感叹,行政上的医疗管制正无情地破坏着医疗服务的市场机制。

 

今天上午我同学A鬼使神差地翻到了这个文章,心血来潮,特地跟我私聊。他说你这篇写得不好……你啊,还是适合写爱情。像《霍乱》和《嫌疑人》小说的读后感就写得特别带劲,连我这个死活不读爱情的人都看得有滋有味。

 

对我来讲,重点是前面一句,我逼他解释。嗫嚅半天,他说,你这是在破坏规则,制造不平等啊。

 

又是平等!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应,但毕竟老朋友,咱不能粗暴待之,于是绞尽脑汁地力求委婉地讲明白道理。

 

灵机一动,我举了个例子。我平时吃饭比较讲究,陪母亲住院期间,把医院周围的餐饮小吃基本捋了一遍。平价美味的沙县小吃、北京汤包和桂林米粉,精致可口的日本料理和上海私房小菜,还有像上海饭店、花城蟹粉馆这类比较土豪的餐厅,各种层次,井然有序,各自开门接客。客人根据腰包的厚薄程度和口味喜好,各就各位,各取所需。按你所说的平等原理,难道说吃米粉的,和吃蟹粉的,他们就不平等了吗?

 

不,没有比这更平等的了。你坐在琴声琮琤暗香缭绕的花城餐厅里享用一份红闷东星斑,嚓,五百元。好,一壁之隔的桂林米粉呢,肚子撑破三十元。大家都吃得很饱,很欢喜,这是没有任何人胁迫的自愿选择,你说的不公平在哪里?如果有人逼着让吃米粉的人去吃蟹粉,或者逼着吃蟹粉的人去吃米粉,那才是真的是对个人自由的伤害。

 

还有,我意犹未尽地说,比如飞机里的经济舱和商务舱。有点小钱的人愿意多掏一些钱去享受商务舱较为宽敞的座位和相对不受干扰的空间,而有人则更愿意花较少的钱暂时忍受偪仄的空间坐经济舱,省下的钱可以去干点别的,这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航空公司强制取消商务舱,才是对个人选择权的伤害。

 

半晌,他说,“你这还是不平等啊,为什么同样为人,有人可以吃五百元的,有人只能吃三十元的。吃米粉的人肯定想吃蟹粉,凭什么他不能,就是因为这个社会的分配机制不公平。”

 

若在平时,说到这儿我肯定已经放手了。好在我今天有空,于是试着深呼吸,斟酌字句,继续回复,“分配这个词本来就是错误的,只不过我们天天听,年年听,就以为这是真理了。”顿了几秒钟,我接着码字,“财富从来不是谁分配的,而是自己努力挣来的。常年吃蟹粉的人一定比经常吃米粉的人付出了更多劳动。”

 

“你太绝对了,有钱人的钱也有可能是贪污来的,继承来的,甚至骗来的…….”

 

“大哥,你放过我吧,我整理下思绪,稍候写个文章,你自己来看。如果还是没法说服你,我们就停止交流这个话题,我不是你的老师,你也没付我钱。好吗?”。

 

“那我付你钱…….”

 

“别,你留着钱去买几本经济学的书看看,或者专业的付费网课也行……”



▲【美】罗斯巴德著《自由的伦理》

奥地利学派自由主义政治立场最具哲理性的阐释


这个文章大致是这么出炉的。其实我也没什么高深的见解,就这些最普通的常识理论,也是略知皮毛,只是我这人很不谦虚,稍微知道一些就憋不住出来得瑟,非要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搜肠刮肚。


当然我也是最近几年才醒悟过来,人类永远不可能平等。对很多持有“生而平等”这种观点的人来说,这是残酷的事实。我们所谓的平等,只是在法律契约面前的一种权利平等。比如吧,法律规定我有出版的权利,就是说,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不可一世的政界精英,还是我这个不名一文的弱小女子,都有出版的权利,这是平等的。


我想出书,履行一定的程序后就可以做到。至于我要不要行使这个权利,是另外一码事,我有这个权利,并不表示我一定要用它。但不管行不行使这个权利,权利始终是存在的。如果我没有出书,那我放弃的只是行动,而非权利本身。


法律面前的权利平等,是唯一的、人和人之间可以说得上是平等的地方,当然,它并不指具体占有的生产资料或者发展机会上的平等。


我们不同的人之间,外貌长相、思维能力、体魄精力、家庭背景、人生追求等等,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如此多维度的差异叠加在一起,怎么可能推导出一个相同的存在结果呢。即使相同出厂配置的双胞胎,其个性喜好的差异和成长方向的不同也会指向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状态。


以前听过一个事情(也可能是段子),放在这里说倒很合适。说某重点小学的一位老师在某次早操课上做了个小测试:孩子们起先被安排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然后他请父母有过西方留学经历的孩子先向前跨一步,再请每年能出国旅行的孩子向前一步,接下来让请过家庭教师上课的孩子向前一步。一共三步之后,原本站成一条水平线的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可观,有些人连跨三步,有些孩子则原地未动。


从出生那天起,我们就不一样。后天的教育和学习的差异更会加剧我们在智识和眼界上的差异,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头脑中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与他周围的生活和体验不一样的东西,只有持续高质量的输入和经营,才能慢慢积累起一堵美丽坚固的高墙。


没有输入,一定没有输出。比如一个孩子,从小如果他的父母没条件,或者没意识让他去接受高雅的艺术熏陶,他将来第一次站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内,其实是不会有任何感觉的。

 

怎么说呢,孩子就是站在父母的身上发力,父母在哪里,子女就从哪里出发,至少大部分人注定是这样的。而父母们的差异如此之大,从贩夫走卒到政商权贵,龙门蛇道,各安天命,那他们下一代的所谓平等又从何而来?

 

苹果的乔布斯,大家都知道他在患了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后,又好好地活了8年。这个病的一年存活率在美国其实不到15%(中国不到5%),乔老能活得这么久的原因无他,就是金钱和资源的堆砌。美国的科学家能根据乔布斯的基因为他定制对抗药物,惊人的费用不是人人可以承受的。所以,未来,随着科技医疗的进一步飞升,人类的不平等只会加剧,富人甚至可以通过基因改造将财富、智商和俊美的外形永久地保留下来。

 

有人一看,哇,这世界真扯淡,居然富人可以这样为所欲为。“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平等!快,请利维坦大人伸出你们的温柔之手,把他们的财富抢点过来大家一起花。

 

获得财富的方式一种是生产,另一种是掠夺。怎么个掠夺法,就是以“争取平等”的名义,引入利维坦管制。管制意味着集体授权给利维坦,下一步就是所有人任其宰割,渐渐沦为奴役。



▲【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人的行为》

先有此书,然后才有了奥地利经济学派


利维坦福利的最大获利者永远是利维坦人,即利益集团,而不是真正需要照顾的穷人。这个观点实在太简而易见,以至于不需要浪费笔墨具体展开,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推荐参考书目。另外,我们“经适房”和“福利房”小区里停满的豪车就是最鲜活的证据。所以,利维坦人肯定是福利制度的真正支持者,他们将以“增加百姓福利”的名义加税或者通胀,将公民的财富“合法”地揽入自己怀中。

 

只有看清这一点,才能明白我们将会为平等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人天生不一样,要平等,唯一的方法只能通过权力之手来强制拉近。可是,权力之手,那是一只伸出来就很难缩回去的手,那是一只实质上的奴役和掠夺之手。

 

以上的观点,很多经济学的大师们已经说得非常清楚,用行政手段强制的平等是对整个人类经济活动的伤害,政府的很多公共举措,比如社会福利、最低工资保障等等,都是看起来有点美好,事实上伤害经济自由和市场繁荣,甚至杀死底层人群的愚蠢做法。

 

拿一个简单例子结尾。

 

2014年,瑞士进行全民公投,要将国民最低工资定为25美金,结果公投彻底失败,76.3%的选民否决了这项投案。《今日美国》文章在针对投反对票的选民中做了采访,在瑞士做保姆的葡萄牙人路易莎每月有3250美元的工资收入,低于提案规定的每小时25元,但远远高于她在葡萄牙的收入,她在采访中回答说:我反对最低工资法案,因为如果我的雇主面临被被强制多付薪水,就很有可能不用保姆,彻底让我失业,失去每月3250元的薪水。买卖自有规律,不劳政府的权力之手来调节。

 

有位讨论经济学的学者说过,如果一个国家有十万分之一的普通人掌握了正确的经济学原理,用吐槽的唾沫就能把利维坦淹没。说得真好,希望有这一天。




▼推广(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绝版·最后一批)王建勋《驯化利维坦》

现代政治文明常识读物,中国人的“联邦党人文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