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文|飞越
最近看到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见本期第二条推送),一篇是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的《卖高价口罩就是发国难财》,胡总编旗帜鲜明反对发国难财,不仅对高价行为大加鞭挞,而且“强烈呼吁国家严厉打击给口罩提价的所有奸商,罚数倍于他们所赚黑利的钱,甚至封他们的渠道,关他们的店。”而著名经济学者薛兆丰的观点是《我们应该赞美那些发国难财的人》,薛老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发国难财的人事实上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社会有益无害,不仅不应该讨伐,反而应该赞美。
孰是孰非,恐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下面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国难财”显而易见是个贬义词,但什么是“国难财”?怎样才算是发国难财,恐怕很难有个完整的准确的界定。在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瘟疫的时候,把别人的捐款捐物据为己有这当然是发国难财,还有网上被曝光的某快递公司的快递人员把客户的口罩截留并私自售卖,这些毫无疑问属于发国难财,不仅应该予以谴责,而且因为同时触犯了法律,还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
对于上面这种“趁火打劫”的发国难财行为,大家都意见一致,应该依法打击和处罚。另外还有一种“趁人之危”的“发国难财”行为,这也是最近争议比较大的,本文下面所说的“发国难财”默认是指这种市场行为。
这是一种市场中更普遍的情况,比如一只进价2元的口罩卖20元,一棵进价5元的白菜卖50元,这些属于发国难财吗?如果属于,那么一只口罩卖10元,一棵白菜卖30元属于发国难财吗?卖多少钱属于正常经营?卖多少钱属于发国难财?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这时候恐怕就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了。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商品的市场价格并不是由商品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人们的需求与预期决定的,高价格只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选择,并没有侵犯客户的利益;高价格的另一个的用处是发出了强需求信号,市场会受价格信号的指引,生产供应更多的该产品,当供需平衡之后,价格自然趋向平稳。想象中的损失不是损失,市场上如果有更便宜的同类商品,我们当然可以用脚投票,选择不买高价的。
另外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比如薛老师文章中所举的一个例子:在沙漠里快要渴死的情况下,有人一瓶水要价1万元,你买还是不买?不买,渴死,买了,被商家赚取暴利,这时候你心里肯定是十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但你静下心想一想,你的生命和一万块钱哪个更有价值?当然是前者,所以,你花1万元买一瓶水仍然是划算的,假如没有这个卖水的,你可能会渴死在沙漠里,这位卖家给你提供了一个生的选择。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愿意无偿送你一瓶水或者按正常价格卖你一瓶水,这当然是再好不过,而且我们还要赞扬这种高尚的行为,但是显然我们不能期望人人都是雷锋,希望别人都做雷锋,自己捞好处,这样的人的人品是很可疑的。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分不清正常经营与发国难财的明确界限,但谁都不喜欢商家坐地起价却是真的,然而不喜欢归不喜欢,从事实来说,这些所谓发国难财的人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就是说,这些利益熏心的商家事实上是帮助了消费者。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道德伦理与经济学伦理的矛盾,从道德伦理上来说,趁人之危自然是不道德的,是理应受到谴责的;而从经济学伦理来说,发国难财的人恰恰是把最稀缺的商品提供给最需要的人,可以说善莫大焉。其实,普通消费者讨厌发国难财的人,经济学者们为发国难财叫好,都有自己的道理,一个是站在感性的道德的角度,一个是站在理性的经济学的角度,都可以理解,而且这些属于道德与市场的问题本来就可以直接交给道德与市场去解决。
从道德上来说,坐地起价追求暴利的人首先要面临被指责发国难财的道德风险,影响自己的名声与品牌形象;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可能从短期来说他暂时捞了一笔,但长期来看,当商品短缺的危机过去之后,很多顾客会用脚投票,甚至被消费者联合抵制,由此商家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倒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注重品牌与信誉的企业在灾难来临时,不仅不会加价销售,反而会降价销售甚至免费赠送,因为商家知道,他虽然暂时损失了一笔钱,但却树立了品牌形象,这些增加的无形资产会在以后给予企业更丰厚的回报。
但最最关键的一点是:无论商家选择暴利、平价、低价或者免费赠送,都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卖家不能强卖,买家也不能强买,自愿交易对双方都有利。一个正常的社会,不仅需要雪中送炭的慈善家,也需要唯利是图的商人,没有慈善与悲悯,我们的世界将是冷冰冰没有温度的;没有了唯利是图的商人,就没有人来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我们依旧不会幸福。
有人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事实的确是这样,慈善与扶贫只能是应急的暂时的,而商业却是长期的可持续的,慈善与扶贫是把别人的蛋糕分一小块给受助者,商业却是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社会大分工之中自己做蛋糕。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点经济学?因为当你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看世界,一定会减少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会让自己更理性和心平气和。什么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就是总想得到“免费的午餐”或者“又便宜质量又好货源又足”的东西;每当出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总想着“上面”过来管一管,殊不知,“管一管”的成本比市场的成本高多了,你不仅得不到更多,反而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对于所谓“发国难财”,我们理解也罢,不理解也罢,赞美也好,诅咒也好,这都没关系,只要不去呼吁“上面来管一管”就行。让道德的归道德,市场的归市场,政策的归政策。“有关部门”需要理清边界,不要用强制手段去干预市场,如此,则市场幸甚,国民幸甚。
其他
让道德的归道德,市场的归市场
文|飞越
最近看到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见本期第二条推送),一篇是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的《卖高价口罩就是发国难财》,胡总编旗帜鲜明反对发国难财,不仅对高价行为大加鞭挞,而且“强烈呼吁国家严厉打击给口罩提价的所有奸商,罚数倍于他们所赚黑利的钱,甚至封他们的渠道,关他们的店。”而著名经济学者薛兆丰的观点是《我们应该赞美那些发国难财的人》,薛老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发国难财的人事实上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社会有益无害,不仅不应该讨伐,反而应该赞美。
-声明-
图文仅供参考,联系、交流、合作请加编者微信:ding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