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塞斯:人类理想状态的幻想
本文节选自米塞斯《理论与历史:对社会经济演化的一种解释》
真实经济中总是存在着非均衡,并且“均衡状态”从未实现过。
在提到过去时,所有寻求在人类历史进程变化顺序中发现某种趋势的理论都无法就历史确定的事实达成一致意见,并且他们预言未来的尝试已经被稍后的事件无可辩驳地证明为失败。
大多数这些理论以提及一个人类事务的完美状态为特征。他们或者把这个完美状态放在历史的开始,或者放在结束,或者既在开始又在结束时。因此,历史在他们的解释中呈现为一种逐步堕落或逐步进步,或一个时期的逐步堕落再紧跟着一个时期的逐步进步。根据这些理论的一部分,完美状态的思想根植在宗教思想和教条中。然而,分析这一问题涉及的神学方面不是世俗科学的任务。
很明显,在一个人类事务的完美状态中,不存在任何历史。历史是变化的记录。但是完美的概念恰恰暗示了没有任何变化,因为一个完美状态只能转变为一个较不完美的状态,也就是,任何改变只会破坏这个状态。如果人们把这个完美状态只放在假定的历史的开端,也就是声称在历史时代之前是一个没有历史的时代,而且一天某些事物扰乱了这个最初时代的完美而开创了历史时代。所以如果人们假设历史趋向一个完美状态的实现,也就是断言历史将会在某一天结束。
不断地争取用更令人满意的条件替代较不令人满意的条件是人的本性。这个动机刺激人们的精神活力并促使他们行动。在一个完美体系中的生活将会把人还原为一个纯粹的植物生命。
历史并非从一个黄金时代开始。原始人生活的条件在后来时代的人眼里是相当令人失望的。他被无数的危险包围,而这些完全不(或者至少不在同等程度)对现代人构成威胁。和后人相比,他极端地贫困和野蛮。假如他有机会利用任何我们时代的成就,例如疗伤的手段,他将会非常高兴。
人类也不可能达到一个完美状态。一个没有目标无所牵挂的状态,是理想的而且也是人类能达到的最幸福的状态,这种观点充斥了乌托邦文学。这些计划的作者描绘了一个不需要进一步变化的社会,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已经达到了可能的最佳状态。在乌托邦里,再也没有任何理由为进步而奋斗,因为一切已经完美, 历史被带到了终结, 今后所有人将幸福无比。这些作者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急于通过改革造福的人,或许对什么是他想要的什么是不想要的会有不同的意见。
近来,从对经济学程序的粗糙曲解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完美社会图像的复杂版本。为了处理在市场环境下变化的影响, 根据这些变化调整生产的努力以及利润和损失的现象,经济学家构建了一个假设的(尽管无法达到的) 图像。在这个图像中,生产状态总是完全适应了消费者可以实现的愿望,而且无论怎样都没有进一步的变化发生。在这个假想的世界里,明天和今天没有什么不同,不会有失调出现,而且也不需要有任何企业家行为出现。商业活动不需要任何进取心,它是一个神秘的类似本能驱动的机器人操作的自动过程。
对经济学家(并且,在这个问题上,对讨论经济问题的普通人也是一样的)来说,除了同一个编造出来的稳定的以及没有变化的世界相比较外,没有别的办法理解真实的、持续变化的世界正发生的事情。但是,经济学家完全明白,苦心经营一个均匀运转经济的图像仅仅是一种智力工具,在人生活的、被迫行动的真实世界里并没有它的对应物。他们甚至并不怀疑任何人可能不能理解他们概念的纯粹假设和辅助的特点。
然而,有些人误解了这个智力工具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从力学理论借来的比喻中,数理经济学家认为均匀运转的经济系统常态是静态、均衡的,而任何相对“均衡”的偏离则为非均衡。这种语言表述暗示了某种缺陷存在于以下事实中:真实经济中总是存在着非均衡,并且“均衡状态”从未实现过。这种仅仅存在于想象中的不受干扰的假设“均衡”状态看来是最理想的现实状态。
在这个意义上,有些作者称在变化的经济中总存在的竞争为不完全竞争。事实上,竞争只能存在于一个变化的经济中,它的功能正是为了消除非均衡,并且产生一种达到“均衡”的趋势。在“静态均衡”状态里不存在任何竞争,因为在这个状态下,竞争者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介入点,为消费者提供能比现有的更好地满足他们需求的商品。
正是“均衡”的定义暗示了在经济体系中任何地方也没有失调,因此也就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消除失调的必要,没有企业家的活动,也没有企业家的利润和损失。正是因为没有利润才促使数理经济学家认为没有受到干扰的静态均衡状态是一个理想状态,因为他们受到一个先入为主观点的启示:企业家是无用的寄生虫,而利润是不正当的收益。
“均衡”的狂热者也被“均衡”这个术语的人文心理学内涵所迷惑。流行的一个关于人的精神的均衡概念是模糊的,并且如果不引入武断的价值判断就无法详细说明。关于这种精神或道德均衡所能说的全部,就是它不能促使一个人采取任何行动。因为行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存在让人不舒服的事物,它唯一的目的只可能是消除这种不舒服。均衡和完美状态的这种类似是明显的。
完全满足的个人是没有目标的,他不行动,他没有思考的动机,他的日子花在从容不迫地享受生命上。这种神仙似的生活是否理想可以留待以后讨论。这里可以肯定的是,生活中的人永远不能达到这种完美和均衡的状态。同样可以肯定地是,在真实生活的不完美中,极度备受苦难的人们会梦想着彻底实现他们的全部愿望。这点解释了人在感情上赞美“均衡”、并且谴责不均衡的由来。
然而,经济学家绝不能把这个人文心理学的“ 均衡”概念同虚构的静态经济模型的用途混为一谈。这个虚构的模型提供的唯一服务,是行为人以显著的方式开始无休止的奋斗以及最大可能地追求他们条件的改善。对未受影响的科学观察者,他对于不均衡的描述中,不存在任何引起反感的事物。只有假的数理经济学家狂热的亲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热诚,才把一个纯粹的逻辑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转变成为一个善的以及最理想状态的乌托邦景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