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书讯|他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老顽童”

新少数派 2022-03-19

Editor's Note

钱理群给青年人的8个人生坐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千字文华 Author 先知书店


他是这个时代
为数不多的“老顽童”
文、编:蓝凰、屏营

如果我死了,墓上就写——这是一个可爱的人。
 
这是一个90岁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
 
他的一些话也曾经震惊过全国: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这番话,戳中了今日中国的痛点,揭示出一种残酷的真相……不过,可一定不要以为他天天拉着一张阶级斗争脸,苦大仇深地活着。实际他慈眉善目,满脸慈祥,甚至,有时候可用“老顽童”三个字来形容。

他就是有着90岁高龄,也是一位中国研究鲁迅最权威的人——钱理群。
 
他经历了抗日战争、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我们未曾见过的他都经历过,我们已经见证的,他都是当事人之一。
 
在北大课堂上他的风采还一直被人们所追忆。他的敢于直面当下风气的目光,那些不断拷问人的灵魂的言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为此,小编特意整理钱理群老师最经典的几个思想片段,供大家鉴赏。

1.理想

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缺乏意义

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造成灾难


哈耶克曾说: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在竭尽全力,用崇高的理想缔造未来时,却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

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缺乏意义,而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会造成灾难。对于个人而言,在目前的现实下,个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很小,但并不是毫无作为的。

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尖锐的形式突然呈现在面前,如果想同时兼顾二者,就需要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
 
总体而言,这些目标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现实的理想,就是现实条件已经具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另一个层面的理想是“未来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现实条件还不具备,需要长期的等待和努力准备才能实现。

如果一个人只有未来的理想,没有现实目标,就变成了空想,很难坚持下来;而一个人只有现实的目标,而没有理想目标,人就很可能会满足于现状,等机会来的时候,想抓也抓不住。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五四一直纠缠至今

2.启蒙
极端的启蒙,会蜕化成一种专制
 
启蒙当然要具有吸引力,震撼力,但如若发展到极端,就变成征服力,变成了一种专制。
 
启蒙往往分为两种,一种启蒙是启蒙者化身为真理的掌握者,把自以为的“真理”强制灌输,从而征服、控制被启蒙者,所谓“服从真理”其实就是服从启蒙者的意志,这样的启蒙必然变成专制。
 
另一种启蒙,是启蒙者和被启蒙者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大家都是真理的探讨者,启蒙的目的是建立自我与对象的双重主体的独立性,它是一个双向的激发,良性的互动,从而达到相互的生命成长。这样的启蒙是对人性扬善抑恶的过程,也是我所追求的启蒙境界。

然而,“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却成了大多数启蒙者的基本宿命。

3.读书
只读一种意见的书,很容易被俘虏,
拘于成见,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信仰,不能产生于个人的苦思冥想中,而必须建立在深厚的知识学养和人类文明的精神继承的基础上。读书是最好的途径。然而读书要有方法,既要有所选择,又不能设限太多:
 
•读书如择友,因此,读书要读经典,只有这样才可以和真正的思想、文化、科学、文学的大师对话。
 
•读书要广泛,古今中西都要读,万不可把读书的范围集中在自己的专业或一两个经典作家、经典著作上,否则会限制视野,缺乏必要的比较、选择。只读一种意见的书,很容易被俘虏,拘于成见,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 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一些经典需要精读,要逐字逐句的尽可能读懂。很多书泛读即可,即使知其大意,不求甚解,说不定反而得其神韵,不必过于拘泥,有的书初读不懂,只能囫囵吞枣,读多了,自然融会贯通。
 
• 思考重于读书。鲁迅提醒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自己的脑子被别人的“马”践踏个遍,就没有自己了。因此,思考不仅是先于读书,而且是重于读书。


4.物质与精神
安贫乐道是最骗人的东西,千万不要上当
 
人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物质生活,一种是精神生活。对此,中国人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钟摆现象”,老是偏向一方,一强调物质就没有精神,一强调精神就没有物质。
 
我们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安贫乐道,这是最骗人的东西,千万不要上当,要你安贫乐道的人自己在那里挥霍,我们不能安贫,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基本的物质利益。
 
金钱并非万能,物质不能穷尽人性之根本。过分追求物质,你就失去了自由,就会被物欲所遮蔽,而失去人的本性。
 
在我看来,两者都要有,只是需要一个平衡。具体到个人,总是有所偏至:偏于物质,或偏于精神,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如果偏重于精神追求,在物质上就要有所牺牲;如果一门儿心思追求物质,就不要总是觉得空虚。

现在年青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得无厌,什么都想得全,恨不得什么都是第一流的,稍有一点不满就牢骚满腹。你做出选择,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所失反过来才又会有所得。

5.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社会的进步是靠精英来推动的
但精致、利己的精英只会损害社会
 
总体来讲,社会的进步是靠精英来推动的。在我看来,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土地,然而,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是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他们把为他人做事当做投资。

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才”正好是我们的社会最欢迎的。

这种人的要害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他们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6.最合理的生存状态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一个人最合理的生存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应该“认识脚下的土地,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大问题要解决的是我们做事情的动力问题、方向问题。大问题是小问题的支撑,如果不思考大问题,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琐碎的小事情,做着做着,就会觉得没有意思了。

但我们又不能只思考大问题,必须落实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具体的小事情上,否则,就会成为空谈。
 
因此,青年人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要广泛地读书,思考社会、人生的大问题,不要做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要做思想者,要抬头望路。但另一方面,路又在脚下,大问题必须落实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具体的小事情上。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既追求大的生命境界,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为理想之光所照耀,又可以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而避免了空谈与无所事事。而在内心世界里,可以在总体的焦虑中获得每一个生命瞬间的踏实感。


有人曾说:岁数越大,大脑越衰老。
 
但,凡事不能盖棺定论。因为变老只是时间的流逝,而智慧则是拥有敢于直面邪恶的勇气,以及基于人伦的悲悯。
 
而钱老师正是这样一个斗士。面对无数的难题,他一方面时常反身自问迟疑于十字路口,但另一方面却又无畏地走着。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曾说:钱理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堂吉诃德。
 
他在人们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了问题,在太平之景中意识到了危机。他带着忧患之心面对众生,但热情之高超出常人。
 
他常常以真诚的、大胆的姿态冲向风车,给我们留下悲壮的形影。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我认为下半句应该是“老年智则国智”。少年确是国家的未来,但老年人的气质,却决定着后辈们的气质。智慧可以让我们看清真相,但是捍卫真相的勇气、胸怀苍生的悲悯,才是长者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变局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些长者的智慧。虽然他们已至耄耋之年,但他们仍坚持发声,捍卫真相,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光和盐。
 
为此小编诚荐:“钱理群作品集”,汲取钱老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以及更多洞见与智慧,以上本文也是编选自钱老的书籍中。
 
钱老作品不仅常读常新,也适合赠送给年轻人,是他们了解中国近代沧桑历史、正三观的精神礼。收藏方式:识别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