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历史是未来的老师

新少数派 2022-03-19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阿克顿勋爵


历史是未来的老师

编:李强
 
中国人对历史最有兴趣,像天桥底下的评书,是古代城市的另类“文化地标”。即使现代人也是,从各种版本的“三国”,到尔虞我诈的权谋斗争故事。无论什么文化程度,多多少少,都能说几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轮回”。 
 
尤其是对晚清历史的热爱,更是长盛不衰。但我们却常常对晚清历史存在着误解。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历史规律”和历史决定论;但,历史有很大的偶然性;我们常常说晚清的掌权人慈禧太后顽固守旧、卖国求荣、操纵义和团。但,除去个人因素,恐怕还要归咎于皇权制度的最高权力不受监督。
 
正如史学巨擘、《文明的故事》的作者威尔·杜兰特所说:“大部分历史是猜的,剩下的都是偏见”。尤其在“历史热”流行的今天,关于晚清历史的书籍更是不计其数,以至于我们了解晚清历史的时候会存在偏见。
 
为此小编李强,总算找了几部叩问晚清历史真问题并以真问题重新串联大事件、大人物,以及重要思想的书籍,诚挚推荐给各位:
 


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我们知道,能改变历史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思想必须要超前,要领先时代,要不断发现正确的事——天道、天理,但解决现实难题,即成事,除了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更重要的,是正确做事的智慧。
 
面对晚清那样的“困局”,李鸿章竟然推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进程的第一步,不仅仅是铁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项“第一”与李鸿章直接相关。李鸿章可谓是有大智慧的人。
 
尤其是在近些年,“李鸿章热”之所以持续不减,不仅因为读懂李鸿章,是读懂晚清四十年真实历史的一把钥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样本:身处巨变时代的我们,在现有条件下想负重前行,到底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智慧。
 
而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我们要学习李鸿章成事的智慧,那就需要一本关于李鸿章,扎实而又视角独特的作品。但是,国内关于李鸿章的书虽然很多,但质量、版本良莠不齐。雷颐老师的《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吴晓波说:雷颐老师是国内晚清民国史研究的“第一人”,他的著作,是我们阅读这段历史的首选书籍之一。没有一本像这本《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一样,通过第一手资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下,将李鸿章的权谋、挣扎、任事的艰难,晚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细节和悲哀晚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雷颐《帝国的覆没》

自1840 年起,清王朝对中国面临现代性转型懵然无知,即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因此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
 
因此,分析晚清的覆灭,不能不从头梳理。今天推荐的近代史专家雷颐老师新书《帝国的覆没》,正是一本为我们叩问这一历史真问题的新书。

雷颐老师在《帝国的覆没》一书中,以庖丁解牛的方式,通过对这段重大历史的病理学分析,重新诠释了这段历史——
 
除去个人因素与文化因素,晚清的覆没还要归咎于皇权制度的最高权力不受监督,没有反对派日夜紧逼的挑战,就如同温水中被煮的青蛙,统治者会丧失改进自己的内在动力。
 
大变革的年代,作为帝国的掌舵者,必须要有观念和知识的大更新,要有敢于冲破传统思想文化羁绊、并有足够胆识的人物去开拓未来。

本书着力于梳理历史表象背后的思想史、社会和制度逻辑,并且故事技巧高超,在学术界和历史爱好者圈子内,都备受推崇。

《帝国的覆没》重新诠释晚清改革失败之因,解读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困局! 

马勇《晚清四书》
 
1956年,马勇出生于号称“安徽的西伯利亚”的地方,那就是安徽濉溪,其贫穷可见一斑。
 
马勇老师回忆说:“与同时代的城里人相比,他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早期,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没有机会接触太多书籍。”

但, 1979年,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他考上了安徽大学——从一名退伍回乡的煤炭工人变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并成为史学大家朱维铮的硕士。
 
他用三十年去寻找历史逻辑,努力打通文明史。因为他不以著述为诉求,而以叩问历史的真问题为目的。他的《晚清四书》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他一己之视角贯穿晚清之变局,以今人的热忱唤醒沉睡的历史。他的著作也是我们阅读这段历史的首选书籍之一。

如果说“剑桥晚清史”帮我们建立了史识,那《晚清四书》就是把国内视角和全球视野结合起来,用晚清各种政治人物的权谋、挣扎、任事的艰难,帮我们建立从近代到现代过渡的历史认知框架。



王人博 《1840年以来的中国 》
 
王人博老师被人誉为“法学界的王大爷”,更是一位孤独的敏感者。 
 
他以“孤独的敏感者”自况。在跨越历史三峡的航程中,很多在西方属于传统的学科,比如,政治学、宪法学,常常显得有些超前,而王人博老师无疑是为数不多的、货真价实的宪法学者。
 
他是法学界深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的学者,不但深刻,而且有趣,是一位集绘画、音乐、电影、摄影的才艺为一身的“全能选手”。当然,让所有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高大俊朗的外形和演讲时的迷人风采。
 
而这本《1840年以来的中国》,正是融合了他30多年来思想精华,纵论近代中国的演进与嬗变,集史学家的洞察、法学家的严谨、哲学家的智慧于一书。
 
这是一种用跨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型,用系统性思考的研究框架,在万千复杂的要素中,一针见血地抓住历史的真问题,从而透视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因此这本书不仅能帮我们拓宽历史视野,汲取历史智识,还是一次训练多元思维模型,提升洞察力的认知探险。





晚清所处的时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或许比当年更充满惊涛骇浪。
 
重温晚清的这段历史,只因剧变的时代,亟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成事智慧。因为历史是我们当前的立场、意志和选择,以及我们的行动。
 
为此,诚荐上面所列的“历史智慧书单”,从晚清大变局的凄凉晚景中,汲取历史的智慧,体会成事者的艰难。
 
而且这三套书,都有老师们的亲笔签名,让本书多了一份收藏价值,更多了一份温情。但,只有100份。喜欢的书友,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赞赏小编。


▍延伸阅读

吴思老师这本书把历史这盆水烧到了100℃

大秦赋: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都没有编剧精彩

先生已逝,历史三峡未过:唐德刚逝世十年祭|羽戈

从古至今,能改变历史的只有一种人

莫言:当历史扑面而来

智者吴思:按历史学的规矩,他的书都没地方摆放|张鸣

历史智识不是靠“真相”堆砌出来的

张宏杰:我在书房不懈敲打的目的,是为了颠覆那些历史成见

为什么说如果不懂山川风水的地理形态,就是空谈历史

葛剑雄:复旦大学的“国际招牌”,他手里握着读懂历史的1个秘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