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书单也喷,这是些什么“低维生物”?
清华大学的书单也喷,
这是些什么“低维生物”?
作者:白格尔
来源:量子学派(ID:quantumschool)
1
什么是“低维生物”
虽然共处同一空间,其实不是同一物种。
有人质疑:高维生物能观察低维生物,但人类却找不到二维物种,这又是为何?
其实有的,非常多,乌泱泱的。
从化学键和分子结构上来说,他们与普通人没什么不同。
这其实可以理解:蚂蚁也是三维结构,但思想却是平面的,当它往上爬时依旧是在一个面上爬,只是感觉爬的更困难了,这就是生物学界部分科学家将它们视为二维生物的原因。
也就是说:就算具有高维结构,但仍然是低维生物。
当然,这些低维生物,只能看到二维平面,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低维。
相反,低维趣味一时爽,一直低维一直爽!
世界一直在降维,该如何看待“低维生物”?
2
清华大学书单惹发的争议
什么是低维生物,我们从清华大学的书单说起。
(注:本节内容来自《中国青年报》)
低维生物的观点非常清晰激烈:清华大学没有做到文化自信,我们五千年文明,为什么非得送一本外国人的书,你这不是屁股坐歪了吗?这幕后必定有阴谋。
但对于一个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来说,我们要观察很多:大到整个宇宙运行规律,小到分子原子的结构。所以,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兼容并包,吸收其它文明力量,建立更多文化座标,优秀作品是没有国界的。
如果从最近的社会事件来定义什么是“低维生物”:
骂清华大学送书者如是;
骂奥运运动员没拿金牌者如是;
骂奥运冠军买耐克者如是;
骂未捐款品牌主播亦如是。
3
这些低维生物其实也是囚徒
为什么是“低维生物”,因为他们也是“低维囚徒”。
柏拉图《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比喻,一群囚徒被关在黑暗的洞里,面对一堵石壁,在他们身后有一个火把,火光照过来,他们面前的石壁出现影子,囚徒们以为这就是光的真相。
直到有一个囚徒转身,看见火把,他顺着火光走出洞穴,看到了太阳,才明白影子是火光照射出来的,而火光的范围远远不如阳光,他终于知道了真正的光是阳光。
这个囚徒再回洞穴,告诉同伴们影子不是光,真正的光在外面,广大无边。囚徒们却嘲笑他,觉得他疯了。
夏虫不可语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人们受限于五官感受、迁徙范围、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掌握的知识总是远远少于已存的事物,就是那些少得可怜的知识,也很难说得上是真相。
大部分人都是困在这个世界之内的囚徒,无法看清世界的真相,少部分人窥见真正的光明,也会被别的囚徒耻笑。
无知是低维人的永恒困境,无法消除。囚徒最终能不能得到可靠的真相?为什么很多人会是假相的囚徒?
因为他们被困在一个很低的维度,而且从不怀疑,缺乏逻辑,从不反思,缺乏理性。总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总以为自己所做所为是对的。
所以,低维生物理直气壮,低维生物杀气腾腾,低维生物喜欢怼喜欢刚,低维生物喜欢“霸气”,低维生物认为非黑即白。
4
低维“真相”
真相不一定是直接感知,真相也不是课本里得来的。
不是简单的追求金句和情绪,不是盲止的信仰“鸡汤”。
越是诛心、非理性、纯立场、阴谋论的语言,越容易有排他、说谎、专横和暴力倾向,然后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对立。
真相需要反思,需要推理,需要独立判断。
你看到的真相,并不见就是真相。
高维真相在低维的投影,是真正的形体的影子而已。
何为低维真相?
❶一只蜗牛在碗口边缘上不断地循环爬行,它以为只要继续爬,线路总会有终点。蜗牛的知识是一维知识,它不知道直线可以弯曲成圆圈。一维圆圈必须在二维平面上才能看见。
❷一只七星瓢虫在球面上爬行,它爬得很快,但是它永远也爬不出这个球面。它的知识是二维知识,它不知道平面可以弯曲成球面。二维球面必须在三维空间里才能看见。
它要靠“飞”进三维空间才能“爬”出二维球面
❸人类超越蜗牛和爬虫,知道世界上有球面和立体,但其实人也无法一次性看见一个完整的二维球面,而是通过不断地旋转立体球,通过侧面的视觉片段叠加、拼接成一个二维球面。实际上我们根本看不见一个完整的球面。同样的,人无法一次性看见任何三维立体。
作为低维生物,只能看见低维的真相。人类特殊之处,在于他不只是看见二维曲面,还能叠加和拼接二维曲面,组成一个立体。
5
高维生物的反思
高维生物会反思,我们生活的这个三维立体世界,会不会也只是一片投影呢?
在广义相对论的宇宙模型中,我们的这个三维宇宙确实是一个四维球的一小块投影,有限而无边。
从古代开始,哲学家就争论宇宙在空间上是否有限,形成了著名的二律背反:
❶正题:宇宙在空间上无限。
❷反题:宇宙在空间上有限。
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数学家和几何学家的艰难探索。从欧式平直几何到黎曼弯曲几何,几何学家终于通过“弯曲”、“圆形”,再利用曲率、度规定量化描述弯曲程度,缔造了一个n维的非欧几何,将大小和边界两个概念分离开来。
体积有限的几何形状可能没有边界,例如一维圆圈长度有限,但没有起点和终点;二维球面面积有限,但没有边界。
爱因斯坦创造性地将n维非欧几何应用于宇宙,解释了三维宇宙的有限无边。
我们生活的宇宙是一个四维球。在这个球内,任何三维生物包括人,无法感知到宇宙整体的弯曲,而是把宇宙当成大致上平直的三维空间。宇宙中的大型天体会局部地扭曲一下三维空间,就像一个球面上有凸凹,但是不影响球面整体的弯曲。
宇宙的体积是有限的,它在膨胀着,将来也许会收缩,但我们永远飞不出这个四维球。人类在宇宙中飞行,与蜗牛在圆圈上爬行、七星瓢虫在二维球面上行走,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只是在一个有限无边的弯曲的循环空间内运动。除非上帝造出了多重宇宙,否则我们是无法探索到宇宙之边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某个人活得足够久,那么他的背部发出的光在经过几百亿年后,会从前面射入他的眼睛,也就是说,他能看见自己的背部。
四维球的性质,绝对不可能想象出来,因为它是一种高维真相,超越了人类的眼睛和想象力,它是人类通过肉眼可见的低维投影,拼接组装出来的真相。
其实,人类的一切文化行为,都是在进行组装拼接,从低维进化到高维。
但现实情况呢?
6
向高维进化
我们真的在向高维进化吗?
事实上看到更多的是降维,也就是普遍性的降智与反智;
看到更多的是粗鄙,没文化不读书可以直接诋毁一所著名学府;
看到的是生物学上的退化,躺平后吸着短视频的鸦片然后开骂。
一个国家和文明的强大,是靠口号,靠键盘,靠情绪,靠骂战,靠嘴边喷出的“汉奸”两字能够变强大的吗?
谁拥有更高维的真相,谁就更有力量,进化就是升维。
每进化出一个维度,物种与物种、文明与文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会变成低维和高维之争,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1840年鸦片战争,小小岛国英国海军穿过半个地球球面,精准地开到人口4亿的清帝国门口,而道光皇帝连英国在哪都不清楚。战争开打之后,蒸汽机驱动的英军铁甲舰、滑膛炮打得清军毫无还手之力。
义和团的口号不响吗?骂战不力吗?
重要的是学习更多知识,了解最前沿的科学和思想。
英国凭什么打败庞然大物清帝国?因为它掌握了天体力学,有牛顿这样的科学家,有培根、伏尔泰这样的思想家,对地球的运动了如指掌;而当时大清的4万万人口,还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平面上。
只有自己主动升维,才能看见高维真相。而在所有力量之中,有一种力量最为根本。
是这种力量,使我们把低维知识拓展成高维知识。
是这种力量,使我们把片段知识连接成闭环知识。
是这种力量,使我们把直接知识延长成间接知识。
是这种力量,使我们把局部知识组合成整体知识。
是这种力量,使我们不再依赖想象而理解事情真相。
它是知识和学问,是人文+科学,理性和逻辑。
7
如何从低维到高维?
一个高维的社会,应该追求理性和善意。
一个强大的国家,应该追求开放和科学。
那些靠情绪武装起来的正义感,背后隐藏着的是谄媚和懒惰。
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别喊真理,其实你就是不敢面对真相。
上图两个方向的低维知识都是正确的,但是都没有达到可靠性。
从低维到高维的逻辑组装有三大法则(数学、几何也要服从):
❶同一律:同一个概念在逻辑推理中内涵和外延不能发生变化。简言之,不要偷换概念和转移话题。
什么意思?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量子,这就很麻烦。
❷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简言之,不要自相矛盾。
蚂蚁永远走不出只有一个面的莫比乌斯带,因为它天真地以为凡事都有两面
❸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简言之,总有一个正确结论。
培根:“只有亲眼见过,才能做判断。”
笛卡尔:“只有逻辑分析过,才能做判断。”
康德:“只有亲眼见过和逻辑分析过,才能做判断。”
休谟:“即使亲眼见过和逻辑分析过,也不能做判断。”
上帝:“gentlemen,你们之中有且只有一个说对了。”
为了清楚理解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还要加上:
❹对立不是矛盾:人们往往混淆对立和矛盾,但是两者绝对不一样。对立的事物可以共存,甚至互相依赖。而矛盾则不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共存。对立的两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也可以同时为假。矛盾命题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这是一条下坡路”与“这是一条上坡路”是对立命题,同时为真。它们可以总结成“这是一条斜坡路”。
“这是一条斜坡路”与“这是一条平路”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
8
升维让中国变得更好
低维生物是不愿意升维的,因为低维有时也会上瘾。
一个人处于势能最低位置时,当然最安全。
要让自己变得无懈可击,就把自己变成流氓,我反正是流氓,你能怎样。
当自己一无所有时,然后就变得高尚起来。
但这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手段,国要富民要强的话一定要升维。
只有具有强大的思考力,社会才能快速前行。我们举两个例子,有知识有学问有好的逻辑和理性,是可以通过思想实验就可以推导出真相。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
众所周知,伽利略通过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下落、同时落地证明了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大小无关。但这是伽利略说服别人的实验方法,伽利略自己是如何发现“越重的物体落得越快”的漏洞的?
他是通过逻辑分析。
假设有两个球a、b,重量依次递减,Ma>Mb。按照“越重的物体落得越快”,下落速度Va>Vb。伽利略设想,把a和b绑在一起下落会出现什么结果?
❶由于ab绑在一起,ab的质量增大,因此下落速度Vab>Va>Vb。
❷由于b下落时速度更慢,会拖累a的下落速度,因此Va>Vab>Vb。
同一个前提推出两个不同的答案,这证明,不仅两个答案错了,而且前提也错了。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9世纪末,普朗克不理解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能的过程是离散的,他这样解释原子吸收光能:
原子就像一个勺子,光能就是一桶水,勺子装水当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
普朗克认为,离散性的根源在于原子是一个一个的,而光仍然是连续的。
26岁的爱因斯坦另有不同看法。实验显示不同的原子吸收的光能份量是相同的,如果光能份量取决于原子,那么不同的原子吸收的能量肯定会不一样。就像不同的勺子装的水份量是不一样的,尽管是一份一份的。
这说明,决定光能份量的原因,不是原子,而是光本身,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所以不同原子吸收光,其实是不同的勺子装相同的葡萄,一次只能装一个,而且大小相同。
爱因斯坦推出了光电效应方程,轻松地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这个方程并不难写,甚至很简单,它本该属于普朗克。
h为普朗克常量,ν为入射光频率,W为逸出功
伽利略是现代科学的奠基者,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引领了量子理论和相对论,让欧美在科学领域有了强大的飞跃,更有了领先世界的现代文明。
发现真相,挖掘真理,升级维度,这才是让中国变好的根本途径。
而这一切是需要学习知识的,需要读书的,而不是在网上敲敲键盘就可以做到。
真正爱这个国家,就该去好好读书,而不是去喷一份书单,骂《老人与海》。
9
没有真相是完美的
有人说,现在网上的很多声音之所以非理性。
因为很多都是小学生、中学生,甚至还有一些是文盲。
那就更应该好好学习,好好读书,别迷恋于“算法茧房”。
也有人说,你们有什么资格喷清华大学推荐的书,你们一辈子连它的门槛都够不到。
这个观点有点偏激,每个人都有批评的资格,不过,在批评的时候,你得读过一些书。
回到清华大学的书单上,作为这个国家的最高学府之一,它推荐的书单体现了中外结合、博采众长的理念,应该好好读,而不是喷。
一个理工科的学府,2021年清华大学的暑假书单清楚地表达了学校人文+科学的理念。
(完整榜单请点以上链接👆)
艺术家们
推荐理由:这部长篇小说以几位青年艺术家的生活和事业为主线,描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家们的创作与生活,体现了同时期国内艺术事业、社会环境的变迁。作者提到:“我不回避,这部小说写的就是我这一代人的生命史,包括心灵史,还有艺术追求史。”
孔子与论语
推荐理由:本书是钱穆先生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重磅论述,是一部洞彻儒家文化的思考精华。
公式之美
推荐理由:每一个公式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全书内容通俗易懂,充满专业性与趣味性,插画富有创意,书籍装帧精美,带大家走进神秘而美丽的科学世界。
奇遇之年:每天一首古典音乐
推荐理由:这本书带领读者用阅读的方式聆听音乐,用古典音乐装点生活,让读者相信,古典音乐是一种生生不息、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全球艺术形式。
追随昆虫
推荐理由:作者的建筑学背景为他的昆虫观察赋予与众不同的视角,许多照片展现出昆虫不为常人所知的结构之美,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多元化体验;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融入科学知识以及推理思考,巧妙揭示昆虫行为背后的演化奥秘。
10
向高维接近
人类有很多种分类。
有按国籍分类的:中国、美国、日本、法国……
有按民族分类的:汉族、壮族,白族……
也有按颜色分类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其实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分类:高维生物和低维生物。
那些愿意去友好对待他人,理性思考世界,依靠逻辑和知识,让自己无限接近于真相的人,正在走向高维。尽管人的知识不可能做到完美,而是像一条渐近线一样逼近它的虚极值,或者就像物体的速度可以永远逼近光速却永远达不到。
但是,只要愿意去学习,这些人终究会向高维接近。
当然还有一些人:
混打乒乓球,吹成宇宙第一,没拿到金牌就被骂翻天;
那些动不动就逼捐者;
那些消费鸿星尔克,攻击其它品牌的人;
…………
这些人,除了生物性上的相似之外,已经慢慢是另一个物种了。
理性和逻辑是我们在宇宙这个暗夜中行走时,唯一可以依靠的灯塔,别放弃这个灯光,沉沦于自己的非理情绪和惯性囚笼,最终成为低维囚徒。
这样对个人不好,对社会不好,对国家也不好。
别再“低维趣味一时爽,一直低维一直爽”了。
否则,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低维生物”。
量子学派 x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十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2020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亚马逊年度精选20本书
2020年9月中国好书
用人文解析数学之美
用趣味解读科学之美
用公式智慧穿越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豆瓣8.4评分 5次加印
在这个浮躁时代
能静下心读完一本书
你就超越了90%的人
- 科学之美在数学,数学之美在公式-
点击识别二维码 解锁理性之钥
▼▼▼
本文转自公众号 量子学派——专注于自然科学领域(数理哲)的教育平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