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莱维|最优秀的人都在集中营丧命,最糟糕的人却幸存下来

伊恩·汤姆森 新少数派 2023-02-18


反思奥斯维辛第一人
奥斯维辛迫害了他,“成就”了他
最终也毁灭了他
文:伊恩·汤姆森  编:昭昭
2022年,提起奥斯维辛,绝大多数人脑海中,仅仅是座曾屠戮400万犹太人的死亡工厂;在中国,大多情况下,也只被当成是“其他地区的恶劣种族主义争端”;在世界语境下,它也常常因太过惊恐等理由被列入讨论的黑名单。
或许奥斯维辛的名字从未被遗忘,然而奥斯维辛的意义却不断被消解。

它不单是文明社会体内生长的“毒瘤”,更重要的是,人类“从未真正走出奥斯维辛”。当下,我们亟需一场对“奥斯维辛”的反思。
普里莫·莱维,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化学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

他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见证者,作为“反思奥斯维辛第一人”,他目睹了集中营的疯狂、死神的面孔和人性的深渊。

他也是“奥斯维辛幸存者”,在走出奥斯维辛后的四十年,莱维不仅写作了数十部作品,还原奥斯维辛的真相,控诉站在奥斯维辛背后的六个撒旦,甚至到最后,他还以自杀的方式谢幕,走向灵魂的反思。

莱维本可顶着“受害者的光环”过完余生,然而,他却选择成为一名“灵魂上的反思者”,因为他一生都无法走出奥斯维辛。他坚信自己是“无辜的”,却为自己幸存下来而得到羞愧与罪恶。

他曾无数次质问自己的灵魂:“最优秀的人都在集中营丧命,最糟糕的人却幸存下来。”

1987年,莱维坠楼身亡,被验尸官认为是自杀,死前没有留下任何文字...



▌自杀之谜

所有的自杀都容易造成错误的分析、错误的数据,而莱维的自杀也不例外。

专家报告、调查、反调查:据说莱维患上了迫害妄想症,在他去世的那一天看到有新法西斯分子拿枪指着他。
最古怪的假设出自于西西里小说家杰苏阿尔多·巴法利诺:莱维的自杀是因为看了波兰斯基的恐怖电影《怪房客》。

这部电影在“莱维自杀的前几天”,在意大利晚间电视节目中播出。在电影里,一名叫作特雷尔科夫斯基的波兰-法国犹太人在巴黎从四楼跳下自杀身亡。

巴法利诺说,莱维的自杀是被波兰斯基的电影“情绪感染”的结果。莱维在辗转难眠时看了这部电影吗?巴法利诺的猜测并非毫无意义。在《怪房客》里的公寓楼,有着老式的电梯吊笼和螺旋形的大理石楼梯:在某些方面,它和翁贝托国王大街75号的四楼一模一样。

▲《怪房客》电影海报


▌是浪漫吗?

对于莱维自杀最浪漫,也是最经久不衰的解释,是奥斯维辛在召唤他。

《晚间邮报》的大字标题是“集中营的幽灵令他崩溃”。娜塔丽亚·金兹伯格赞同这种观点:“正是那些岁月的记忆让他走向死亡。”但金兹伯格并不了解莱维晚年的抑郁症,因为到他去世时,他们已经三年没见面了。

小说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同样认为莱维死于“无药可救的集中营病”。但莫拉维亚只在1963年与莱维匆匆见过一次面。

莱维的儿子伦佐在驳斥记者时,对这些奥斯维辛理论总结道:“读读《休战》的最后一页,他自杀的原因都写在那里。”在那页上,莱维描述了一个不断出现的梦境。

莱维梦到了自己回到奥斯维辛,而“集中营之外的事物都是虚幻的”。不过,从伦佐那恼怒的语气推断,他很可能只是在告诉记者们一些他们想听到的内容,以便驱散他们。当这些记者挤上来抢着看解释了一切的那句话时,他对他们说:“放尊重一点。”



▌是抑郁吗?

究竟莱维那可怕的过去(他第一次看到“劳动使你自由”的那个晚上)是否加重了他的抑郁症,或者说,集中营的经历会不会就是他的抑郁症的根源所在,我们只能猜测。

都灵的书店老板安吉洛·佩扎纳也许最接近真相。他说:“普里莫不是因为奥斯维辛或他的母亲而自杀。而是他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杀死了他。”

与莱维一起在奥斯维辛活下来的卢西亚娜·尼希姆,对于那些把莱维当作集中营后遗症受害者的说法,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

根据她的分析,莱维的自杀是重度抑郁症的最终后果。“是痛苦让普里莫发了疯,不管其他人付出多少爱,也无法挽救他。”

莱维的妹妹也没有把莱维的死归咎于奥斯维辛。“它跟他的死没有关系,绝对毫无关系。”她说。安娜·玛丽亚认为,让她哥哥自杀的“大灾祸”无非就是那场前列腺手术。他的死亡实际上是平淡无奇的。




▌是名誉吗?

还有一些人,认为莱维是他的名誉的牺牲者。克莱尔·布鲁姆告诉我:“因为普里莫在美国的成功,这个世界已经向他敞开了怀抱。但是家庭琐事却让他难以脱身。

而在一定意义上,跳下楼梯井这件可怕的事情——在那个地方——是对家庭的暴力反抗。”对于莱维的老朋友维托利奥·福阿而言,莱维在翁贝托国王大街75号自杀一事真是让他伤心万分。“在75号总是延续着一种家族感——让人们感到生活会永远那么继续下去。现在这条家族线被打破了。”

小说家奥莱斯特·德尔博诺(他承认自己也是一名疑病症患者)相信,莱维自杀是因为他对于衰老的厌倦和恐惧。

“肌肉和骨骼一点点地失去弹性,加上对失忆的恐惧,无情地蚕食着普里莫。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一种有机的崩溃。最终莱维再没有力量去抵抗自己身体那残酷的化学反应了。”

另一些人猜测莱维是因为失去了在SIVA的工作而悲伤。因为这份工作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两种自杀?

总是存在着两种自杀——真实的自杀,以及人们自以为他们了解的自杀。

多年以来,咄咄逼人的公众言论相信莱维在事实上没有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所有这些免除莱维“自杀之罪”的尝试背后,是人们相信一个勇敢和伟大的人不会做这样的事。

但是,勇敢而伟大的人确实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而且相当常见。在这些否认派中,一些人提出,即使莱维真的自杀了,那也是一时糊涂,一场冲动,一场“头脑风暴”。

虽然莱维的自杀几乎肯定是冲动的(或者由于他跳楼前发生的某种未知事件),但自杀几乎也都是非理性的行为。

抑郁症是损害理性思维能力的最重要的自杀因素。“就像人们把盘子摔在墙上,”阿涅塞·因奇萨说,“莱维同样让自己摔下了楼梯。”

有人试图证明,莱维不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只是抗抑郁药物副作用的受害者。也有人说,他不可能自杀,因为他没有留下遗书。但只有少数自杀者(大约四分之一,据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统计)会留下遗书。坐下来,写一封遗书(在那个时候),似乎就像给表上发条一样毫无意义。

而且,我们也不能说,莱维绝对没有留下遗书。杰曼·格里尔从她的意大利出版商(蒙达多利出版集团)那里得知,人们找到了一封遗书。“我仍然情愿相信那不是真的。”她说。(格里尔,像许多人一样,非常热爱莱维。而相信他死于自杀,会损害她对他作为一名作家、作为一个人的印象。)

1967年,莱维曾经在文章中提到了皮埃蒙特诗人切萨雷·帕韦塞:“没有人能猜透他自杀的原因。”而这句话也适用于莱维。

身患重度抑郁促使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加重了他的抑郁病情:他母亲的病、前列腺手术、历史修正主义浪潮、对于老年痴呆的恐惧——所有这一切都在刺激着莱维。

不过,无论是用集中营后遗症,还是家庭窒息来作为莱维自杀的解释,无论这些解释有多么诱人,它们都不是能打开这把锁的钥匙。真正的自杀原因,永远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因为那些自杀者的痛苦是个人的、隐私的、其他人难以理解的。正如与莱维一起在奥斯维辛获救的木匠安东尼奥·派卡涅拉在1989年告诉我的:“没有人会把真相放在自己的钱包里。”

在普里莫·莱维去世后的几个月里,意大利的许多广场、街道和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作为对他的纪念。

但真正的纪念却在其他地方,在他那无与伦比的书籍中,在那些了解他的亲友的记忆中。

莱维最长久的朋友之一利维奥·诺尔兹的话将作为本书的结尾:“现在,我开始明白这个伟大而令人安慰的事实——普里莫那些不朽的作品,是比青铜更耐久的纪念碑。”


奥斯维辛迫害了莱维,成就了莱维,也最终毁灭了莱维。


莱维一生从未走出奥斯维辛,但他也并非从未拾起对“人性的希望”的希望。四十余年来,莱维持续以不同角度、载体、形式,反思(反抗)奥斯维辛。


人类“从未真正走出奥斯维辛”。今天奥斯维辛不仅需要被反思,甚至相比其他“历史节点”更值得被反思——


近两年,强人对权力集中的渴望,民众对乌托邦的向往,世界政治“两极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以至于有人说,历史上奥斯维辛的灾难,正在以“电子镣铐”的方式重现。


奥斯维辛绝不只在战争等极端状态下出现,真正的奥斯维辛常以某种高尚的名义,从“极端状态”升级为“生活常态”。这也是我们今天必须重读莱维的根本原因。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 “莱维作品集”,作为集文学、故事、思想、亲历为一身的作品,是奥斯维辛时刻面临卷土重来的时代,一套书架上必不可少的收藏经典:


◎ 作者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反思奥斯维辛第一人”


莱维既是“奥斯维辛第174517号囚犯”,又可以被称为“奥斯维辛第1号记录者”。他曾自叙,早在置身“充满刺骨的寒冷和警惕的眼睛”的集中营内,他就险些冒死将其记录下来。


经历奥斯维辛的炼狱后,莱维决心以毕生记录、还原“奥斯维辛的真相”。四十余年来,莱维持续以回忆录、小说、诗歌、访谈的方式,将有关奥斯维辛、有关极权主义的著作一部一部展示给世人。他希望无数人“亲眼看到强权主义背后的地狱”、反思躲在奥斯维辛背后的文明隐暗面,避免重蹈覆辙。他本人因此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反思奥斯维辛第一人”。


◎ 文学+故事+思想+亲历,直抵现代文明最可怖劣疾的深层肌理


莱维的独特,不止因为他是奥斯维辛的亲历者,更源自他的深刻。但是,这种深刻不只来自他拥有与阿伦特、鲍曼等思想家相似的洞见,更在于——他深知思想类著作难以写尽奥斯维辛的丰富性、故事性、多样性,从而选择以小说、诗歌、访谈录、历史笔记、杂文等“文学纵观视角”持续书写奥斯维辛。


莱维从文学的角度,将精彩而沉痛的故事与深刻的思想,甚至自己在奥斯维辛的苦难经历,融为一体:他具有博物学家的好奇心、又兼容观察学者般的视角;他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学天分,他对奥斯维辛的洞见,让他的作品穿透了单纯的大屠杀,直抵现代文明最可怖劣疾的深层肌理。


◎迄今最全的《莱维作品集》,最佳收藏版本



莱维的作品曾一度绝版,《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一书甚至被炒到定价的50倍。莱维其他作品也散见网络,先知书店经多方争取,特别复活了《莱维作品集》,并获得独家授权;同时同莱维另外两部作品《元素周期表》《这是不是个人》组成中文世界最全版“莱维作品全集”(共13册)。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




▍延伸阅读

“奥斯维辛”从未走远

莱维作品集:当下最该警惕的,是“奥斯维辛的常态化”

叶克飞:奥斯维辛没有幸存者,最好的人最早死去

现代文明社会的六大特征

信言不美: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铺成的

他的文字一针见血,却又看不到血

警惕群体的狂欢,避免不思考的恶

当前社会最缺乏的两样东西——常识与逻辑

平庸之恶的实质:一种丧失了思考能力的极端之恶

如果没有了道德底线,个体的“平庸之恶”能毁掉整个社会

人类的愚蠢和疯狂一如既往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开历史倒车”的精英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北大教授何怀宏 :道德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