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回顾│FESE青年论坛 格物致知·青年思辨论坛

VB控制 VB控制 2022-12-09


精彩回顾│FESE青年论坛

格物致知·青年思辨论坛


青年思辨论坛


为了鼓励青年学者畅所欲言、相互激励、共同思悟、共同提高,首届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FESE)青年论坛设立了 格物致知•青年思辨论坛。《礼记·大学》云:“欲诚其意者,先致知格物”。“格物致知”意为探究事物本源,获取真知灼见

2021年5月29日下午,首届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青年论坛“格物致知·青年思辨论坛”成功举办。思辨论坛分为生物、化学材料、地学三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南开大学王鑫教授、北京大学刘文研究员、天津大学童银栋副教授分别主持了上述三个分会场的学术讨论。青年学者们畅所欲言、交流学术见解、碰撞思想火花、探讨科研困惑,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生物分会场主持人-南开大学王鑫教授


化学材料分会场主持人-北京大学刘文研究员


地学分会场主持人-天津大学童银栋副教授


在生物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优秀青年学者基于当前环境领域与生物领域交叉渗透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该会场设立了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生物学基础、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强化、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化与资源化、环境微生物与健康及有害微生物控制4个主题,清华大学刘艳臣教授和同济大学刘佳教授在主题1中就前沿单细胞成像、多组学分析、合成生物学等基础方法开展了深入交流,中山大学汪善全教授和中科大刘东风副研究员在主题2中,将基础方法拓展至污染物降解机理分析,加速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促进高效低耗的环境工程新技术开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荣教授、南开大学王鑫教授、中疾控唐宋研究员分别组织了主题3和4,学者们普遍认为未来水处理应更多关注氮磷资源回收、碳捕获与高附加值利用、污水废热和生物质能回收等领域的发展,开发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与分析方法,为传染病溯源和预警提供有力支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论坛尤其关注刚刚步入职场的青年学者和刚刚归国的海外学者,为大家提供了展现自我、碰撞思想火花的平台。在讨论中大家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用站在学科最前沿、最有活力的思维与方法拨开笼罩学科前方的迷雾,为人类进步与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青年学者应有的贡献。


生物分会场-青年学者发言


生物分会场现场


在化学材料分会场,150余名青年学者们就环境化学和环境材料的前沿领域、学科热点、领域焦点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该会场设立了环境功能材料可控制备及性能调控(主题1)、材料-污染物界面反应过程与机理(主题2)、污染物降解化学反应过程及机制(主题3)、污染物生成化学反应过程及机制(主题4)、纳米材料及污染物环境行为与毒理(主题5)5个主题。大连理工大学董应超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周彦波教授组织了主题1,就适用于环境污染修复的功能材料的设计理念、可控制备方法、先进表征手段和性能调控方案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浙江大学翁小乐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尤世界教授组织了主题2,就“材料-污染物”界面反应机制、材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规律、理论计算辅助机理解析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南京大学张孝林副教授和中山大学严凯教授组织了主题3,引导学者们剖析了污染物降解和转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及领域重大挑战。北京大学刘文研究员和同济大学毛舜教授组织了主题4,结合污染物生成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思辨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污染物的“优控”策略。北京师范大学李阳教授和重庆大学陈一教授组织了主题5,从纳米材料环境行为到环境毒理、再到维系人类健康效应的评估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式的阐述和讨论。该分会场还就基础研究如何落地、青年学者面临的压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女性科学家的发展、学生/博士生向教师身份如何转变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更是呼吁当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应承担起“为国为民”的大任。


化学材料分会场-青年学者发言


化学材料分会场现场


在地学分会场,青年学者围绕大气污染物行为、流域污染物的通量估算和修复技术、地球关键带污染过程与控制、海洋污染物的产生机制及新兴污染物归趋模拟等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讨论了目前领域内的难点和突破方向,希望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合作方式推进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同时,会议也讨论了应该做什么样的科研、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如何处理导学关系等问题。在思辨研讨会后,五位老师分别代表各研讨小组进行了总结汇报。戴启立老师所在小组讨论了多介质环境的污染物行为模拟,认为需要进一步突出微生物的作用及探索多模型耦合的量化方式。沈国锋老师小组讨论了投稿时选择期刊的考虑因素、科研评价体系下基础研究的开展方式及科研与管理等问题。童银栋老师小组探讨了城市面源和流域面域对于不同污染物在各水文时期影响程度的比较,以及可变尺度下的污染模型优化方法。吕剑老师小组主要聚焦于地球关键带中的典型新型污染物研究中的问题,如纳米级微塑料的机理研究和风险评价体系等。刘学炎老师小组重点讨论了污染物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认为下一步研究应把握从个体群落到气候区的不同尺度的污染物通量衡算及服务功能的变化。


地学分会场-青年学者发言


地学分会场现场


天津大学王灿教授团队

气载微生物利用与控制

邮箱:wangcan@tj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