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深入分析“标签化思维”面试题?

亚东老师 亚东老师说面试 2022-06-08

2021年4月10日

我们先看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近日,美国洛杉矶两名中国留学生被枪杀事件。国内媒体报道此事时,突出了“留学生”、“宝马车”这两个词。许多读者由此联想到被害人是“富二代”、“官二代”。因此,使得该事件在网上引来一片“叫好”声。请你就这个现象谈谈看法。
这道题中有“留学生”、“宝马车”、“富二代”、“官二代”等标签化词语,让你谈看法,很明显要就社会上的“标签化”现象进行思考,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道题目抓关键词并不难,因为关键词很突出,还有双引号进行标注。
但是在辅导学员时发现,还是有不少学员抓不住题目关键信息,审题有偏差,答题答到国外留学生安全管理上去了。谈及对策,学员建议国内政府成立调查小组,到国外调查了解此事,缉拿真凶。。。吧啦吧啦。
在这里,我插一句,关于综合分析题,很多同学会犯的共性问题,就是不会分析,只会答措施。
答题的时候,上来就是措施,还没找出问题,没分析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就按照政府、社会、个人、法律、科技等几方面谈措施,那这样的答案,就是标准的空话套话,属于套路答案
回到这道题上,看到“留学生”、“宝马车”,“富二代”,“官二代”,你要立马想到社会上的一个现象:贴标签
人们习惯以“贴标签”的方式,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个群体、某类事物的刻板印象,评判具体的人、具体的事。
人们喜欢贴标签,是因为标签化思维方便自己快速认知判断陌生事物。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件事情和每个群体都被公众所了解,标签包含着特定价值和行为判断,人们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标签,就能让对方茅塞顿开。
于是留学生都是有钱人,宝马车都是飞扬跋扈的人,富二代和官二代都是纨绔子弟。
从客观层面上看,标签化思维有现实基础,比如社会上存在的仇官仇富情结,的确是个别官员或者个别富人的行为不端,引起了社会公愤,但是个别人的为非作歹,最终要让所有的官员和富人一起买单。
无论从认识论角度,还是从社会效果看,都是有害的。
第一,标签化容易固化认知
标签可以帮助人们迅速认识一类群体,但是如果所有事情都标签化思维,那人们就会用这个代表总体印象的标签,对某个具体的人进行评判,而事情的真相却无人问津。
就像题目中的国内读者对美国的留学生枪杀案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就凭着“留学生”,“宝马车”就到处叫好。
第二,标签化会传递偏见,容易引发社会对立
成为标签的词汇,有先入为主的刻板认知,面对一件事情,如果不假思索地拿起标签就用,同时就会把标签隐含的偏见所传递出来。标签对应着非黑即白的二元是非观,这样的运用,很容易引发社会对立。
比如“富二代”意味着有富人,有穷人,谁会为“富人被枪杀”叫好,那多半是穷人,这样一来,社会对立和阶层矛盾就出现了。
第三,标签化会造成谣言流传
现在是全媒体时代,每个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标签化词汇情绪化,很容易激起网民的情绪,并进行大规模的传播,最后在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之前,各种谣言就满天飞。就像题目中的留学生被枪杀的案件,网民纷纷叫好,引发舆论热点。
这也启示,我们媒体尤其是政府部门在面对公众发布新闻或者信息时,要用专业、理性的方式,避免使用标签化词汇,以免把矛盾扩大化,引发不必要的网络舆情。

欢迎关注【亚东老师说面试】视频号
近期文章
【素材精析】如何更好推进政务公开
小心!名句用不好,会成为面试减分项!
真题 | 突破常规的答案,是怎样来的?
真题 | 江苏省考:如何把“极不平凡”说出泪花
系统思维、全局意识、大局意识、统筹兼顾,意思一样吗?
一次就上岸,面试再也不会折磨你
【亚东面试】的优势长板是?
6过5,上岸率83.3%,【亚东面试】2021江苏省考没负众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