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极限编程:敏捷在中国的唯一出路
我在《敏捷中国史话》里面论证了一件事:中国的软件行业根本就没有什么「传统开发」。所谓「传统开发」什么具体的东西都没有教给人,只有一帮装模作样的骗子和一大片全凭本能的团队。
(参见:薛定谔的「传统开发」)
CMM准确地指出,软件业的基本功有4样:需求管理,项目管理,配置管理,质量保障。然而搞CMM这帮大佛爷光顾着从政府那儿搞补贴,正经提升行业基本能力的事一点都没做。结果就是二十年过去了,行业规模增长了无数倍,可干活的人还是像世纪初那会儿一样,全凭本能瞎折腾。
(参见:演讲实录丨软件工程跑偏,CMM全是骗子)
不改变这个全行业基本能力普遍缺失的现状,任何的「规模化敏捷」,都注定是扯淡,甚至注定是开倒车。比如今天早上我又看见某位著名的敏捷导师大放厥词:
那可不咋的?基本的质量保障能力都没有,测试全靠人肉回归,不打回瀑布原型还能咋办?行业里就有这么一批打着敏捷大旗招摇撞骗的大佛爷,自己没半点软件开发能力,全靠一张嘴皮子上下忽悠,永远绕着问题走,梦想靠流程和工具解决一切问题。这些大佛爷搞的敏捷,甭管叫SAFe也好叫LeSS也好,叫太极也好叫八卦也好,在现实面前一定是啪啪打脸最后打回瀑布的原型。
所以咱们可以先定个调子:
个人与团队的能力是软件开发最重要的基础。
一切不提升个人与团队基本能力的敏捷都是鬼扯。
基于这个调子,咱们再接着聊:整个行业已经被这帮搞CMM的骗子给忽悠瘸了,大部分真正动手做软件的从业者已经基本能力缺失了,基于这个现实,用什么方式能在一个较大的范围(例如:数百人规模的软件研发团队)较快地建立起基本的能力和可行的交付保障机制?
首先,一切技术不足管理补的所谓「规模化敏捷」都是扯淡。欧美可以搞SAFe、LeSS,前提是他们行业的基本能力是在的,在这个基础之上谈管理的变化。在中国这个行业里,谈方法论不谈怎么解决单元测试的问题就是闲扯淡。任何「规模化敏捷」、乃至任何「敏捷」的办法,必须基于极限编程的工程技术实践:测试驱动开发,持续集成,重构。脱离这些工程技术实践的「敏捷」,统统是伪敏捷。
(这话不是我说的哦,是Bob大叔的新书《敏捷整洁之道》里说的。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看看大叔这本书的序言:敏捷奠基人Uncle Bob终于要清理门户了)
当然了,历史已经证明,以其古典的形式,极限编程在中国的行业土壤上是很难推广的。所以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推广极限编程,而且是要在中国这个基本能力普遍缺失的行业现状基础上,快速地、规模化地推广极限编程。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已经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实:这个任务是可行的,是效果显著的。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将继续讨论:古典的极限编程为何难以推广,以及我们所说的「规模化极限编程」应该具有哪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