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存】丁稚鴻先生開講詩詞創作(一)
【道之所存】
丁稚鴻先生開講詩詞創作(一)
丁老先生:
诗词创作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向生活学习,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生活的体验和认知的角度和深度,决定了创作的成败。诗词创作要找准取舍的角度、善于剪裁、反复修改。写诗要反复推敲,没有改好,可以多听内行的意见。即使天才诗人李白,也未必每首诗都是信笔为之便成佳作。佳作是改出来的。”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我们都应遵循。
“诗人必须具备一颗‘诗心’, 所谓‘诗心’, 是指正义之心、艺术之心。诗不是牢骚的工具,不能只借它来发泄心中的愤懑。”
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这是诗歌的功能和最终目的。如果不敢正视现实,不敢揭露疮疤,一味地歌功颂德,甚至把诗词作为写花儿草儿自我娱乐的工具,诗词真的会变成“夕阳文学”。
陳四軒:
今天有幸聆听了丁稚鸿老先生的诗词讲座。老先生八十多岁了,却依然精神矍铄,兩个多小时的讲座,丁老先生旁征博引,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诗的基本特征、传统诗的流变及生命力和传统诗的创新与超越。
我也学习古典诗歌,却始终不得其法,徘徊于古典诗歌的大门之外,偶尔从书卷中捉到一点影子,却往往转瞬即逝。
听了丁老先生的讲座,我感到,并不是一味尊唐宗宋便可以写出好的作品来。好的作品,应当把握时代的脉搏,而不是从内容上复古。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诗,也应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痕迹,如果杂在唐人或宋人的集子里就无法分辨,那是非常不可取的。
李潤梅:
在去聽這個講座之前,我自己對於詩詞創作的想法:寫作有法而無定法,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好,沒有必要約束自己。 可聽了之後,感觸頗深的:
一:如果真要寫近體詩,還是得遵循一定的格律,尤其是律詩(中間四句要對仗,這是我今天在此講座中瞭解到的);
感受二:古入聲字應該保存,不然不利於我們優秀詩詞的傳播;
感受三:在學習詩詞的同時也應該嘗試創作詩詞(用短小精悍的字詞,言有盡而意無窮,挺有意思),但作品不能只是古人的複製品,須有新意,並且要反應我們現代的生活,而這是個艱難又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創作者上下求索;
四:我特別贊同丁老先生的話“寫詩必須先有詩味,再說格律等”,還有,“詩人不一定是書法家,但書法家一定得是詩人”,因為書法家的作品關係到了詩詞的流傳,不可輕視。
胡麗:
今天听了丁稚鸿先生古典诗词创作的讲座 讲了创作要讲究平仄、对仗等 他说掌握了绝句就等于掌握了律诗 因为只要在绝句前面加上平仄相反的词语就变成了律诗 在《红楼梦》中香菱学诗 黛玉也让她先看李杜的绝句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要学好律诗确实要先掌握绝句
在后面讲到了传统诗的历史 让我们要学会传承 我们要丰富并传承上一辈留下来的东西 要但是不能一昧的照搬 还要学会融会贯通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后面他举的赵翼论诗的例子 要创新和超越 确实 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新意 不能总是借鉴别人的 只有创新 才能走得长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色 我们要学会超越 越过前人 把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表现出来 而不是因循守旧 要尝试做出变化 在传承的同时创新 超越自己亦或超越前人
这次讲座 我收获颇丰 以前我总是不敢尝试改变 听了这次讲座之后 我觉得在某些方面我可以做适当的改变 在写作方面我也可以换个角度 多角度进行写作 而且我平时也挺喜欢古诗词的 听了这次讲座之后我觉得我也可以试着进行古诗词写作 只不过在此之前我还需要补充很多这方面的东西 毕竟我知道的太少了 要想写作 首先得看得多 知道得多 才能写出来 才能写得好
顏平:
诗词乃余所好,聆聽丁先生讲座之後,得以进一步。此讲主要为近體詩格律。回顾余之初学诗,只知字詞,而不虑其韵、其境。而今而後,知勉乎此。
探究蒙學 親近經典
弘揚傳統 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