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論文教材】《蘇轍集》《藝槩注稿》校正

漕溪堂主和鳴居主 文字研究 2021-10-27

《蘇轍集》《藝槩注稿》校正


胡俊俊 1 ,胡 琼 2 

(1.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江油 621709;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摘 要:近读《艺概注稿》《苏辙集》二书,发现其中字词句间有错讹。鉴于二书具有很高的文献学术价值,故列举其 错讹,供再版时参考。 


关键词:艺概注稿;苏辙集;校正 

中图分类号:G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78(2012)03-0077-02 

收稿日期:2012-02-20 


作者简介:

胡俊俊(1985-),男,四川崇州人,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与研究;

胡琼(1987-),女,湖北沙洋人,西南科技大学在读硕 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研究。


 The Two Proofreading Notes HU Jun-jun1 ,HU Qiong2 (1.Sichuan Preschool Educators College,Jiangyou,Sichuan 621709,China; 2.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Mianyang,Sichuan 621010,China) 



 一、《艺概注稿》校正 

《艺概》是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所撰写的一部 重要文艺理论批评著作。袁津琥先生经数年努力 完成了国内第一部《艺概》的全注本——《艺概注 稿》(简称《注稿》)。《注稿》不仅纠正了此前各种选 注本中的错误,而且旁搜远绍,上下系联,对《艺 概》进行了详细的笺疏。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刘 熙载文艺理论思想的来源、形成以及对后人的影 响。承袁先生不弃,惠赠一编,惶恐之至。因以《注 稿》所用底本(《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录同治古桐书 屋六种本《艺概》)仔细校读,略记所得,成此札记, 以供袁先生及读者参考。

 (一)讹误 (1)《注稿》:“虽止三篇”。按:底本作“虽止三 章”,《注稿》“章”讹为“篇”。(2)《注稿》:“揭全文之 旨”。按:底本作“揭全文之指”,《注稿》“指”讹为 “旨”。(3)《注稿》:“全丈乎笔”。按:底本作“全仗乎 笔”,《注稿》“仗”讹为“丈”。(4)《注稿》:“箴贬末 俗”。按:底本作“箴砭末俗”,《注稿》“砭”讹为 “贬”。(5)《注稿》:“奇收噫,……尖如奇笑”。按:底 本作“齐收噫,……尖如齐笑”,《注稿》“齐”讹为 “奇”。(6)《注稿》:“尤不得侪欧虞之列”。按:底本 作“犹不得侪欧虞之列”,《注稿》“犹”讹为“尤”。 (7)《注稿》:“又见于二王之门庭不异也”。按:底本 作“又见与二王之门庭不异也”,《注稿》“与”讹为 “于”。(8)《注稿》:“与其人似乎未称”。按:底本作 “于其人似乎未称”,《注稿》“于”讹为“与”。 在此类型中,(1)属于义近而讹;(2)(3)(4)(6) 属于形近兼音近而讹;(5)(7)(8)属于音近而讹。

 (二)衍增 (9)《注稿》:“是亦足以使顽廉懦立”。按:底本 作“是亦足使顽廉懦立”,《注稿》衍“以”字。(10) 《注稿》:“刘静修之词似邵康节之风流”。按:底本 作“刘静修词似邵康节之风流”,《注稿》衍“之”字。 (11)《注稿》:“草书之尤重筋节”。按:底本作“草书 尤重筋节”,《注稿》衍“之”字。(12)《注稿》:“观此 则崔卢两家风”。按:底本作“观此则崔卢家风”, 《注稿》衍“两”字。 在此类型中,(9)(10)(11) 属于衍虚词,(12) 属于衍实词。

 (三)脱漏 (13)《注稿》:“浮艳亦非文”。按:底本作:“浮 艳亦非文也”,《注稿》脱“也”字。(14)《注稿》:“于 此见义对章句而言”。按:底本作:“于此见义对章 句而言也”,《注稿》脱“也”字。 在此类型中,两例都是脱虚词“也”。


 二、《苏辙集》校正 

《栾城集》是北宋苏辙亲手编定的诗文别集。 目前国内较好的整理本有四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所出曾枣庄、马德富二先生校点本(简称上古本), 中华书局所出陈宏天、高秀芳二先生点校本《苏辙 集》(简称中华本),语文出版社所出《三苏全书》 (简称语文本) 与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全宋文》 (简称上辞本)中收有《苏辙集》,皆曾枣庄先生主 编。以上各本在校勘整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为学人研究苏辙提供重要参考。这四种整理本的 工作底本都是明万历清梦轩刻本《栾城集》(简称底 本),以之校读各本,陆续发现一些错误,列举如下。 

(一)讹误

 (1)《私试进士策问二十八首》:“羲和治歷”。 按:底本作“羲和治暦”,中华本“暦”讹为“歷”。(2) 《上刘长安书》:“散柯布弃”。按:底本作“散柯布 叶”,中华本“叶”讹为“弃”。(3)《贺范端明启》:“政 端明丈丈”。按:底本作“政端明丈人”,中华本“丈 人”讹为“丈丈”。(4)《上两制诸公书》:“膏润砧 汭”。按:底本作“膏润砧几”,语文本“几”讹为 “汭”。(5)《上两制诸公书》:“间以类玭”。按:底本 作“间以颣玭”,语文本“颣”讹为“类”。(6)《皇太后 答书》:“呎心祗若”。按:底本作“群心祗若”,语文 本“群”讹为“呎”。(7)《贺河阳文侍中启》:“晋公安 于禄野”。按:底本作“晋公安于绿野”,语文本“绿” 讹为“禄”。(8)《私试进士策问二十八首》:“至于方企 同得失之辨”。按:底本作“至于异同得失之辨”,语 文本“异”讹为“方企”。(9)《历代论·汉昭帝》:“《诗》 曰”。按:底本作“《语》曰”,语文本“语”讹为“诗”。 (10)《书传灯录后》:“后是自受用三味”。按:底本 作“后是自受用三昧”,语文本与上辞本“昧”讹为 “味”。(11)《新论中》:“无其所以为生者”。按:底本 作“而其所以为生者”,语文本与上辞本“而”讹为 “无”。(12)《历代论·梁武帝》:“首行于其间”。按: 底本作“道行于其间”,语文本与上辞本“道”讹为 “首”。(13)《书传灯录后》:“明虽有答者”。按:底本 作“时虽有答者”,上辞本“时”讹为“明”。(14)《新 论中》:“而有以为和之之费”。按:底本作“则有以 为和之之费”,上辞本“则”讹为“而”。(15)《私试武 学策问二首》:“行出合战为正”。按:底本作“先出 合战为正”,上辞本“先”讹为“行”。 在此类型中,(1)(2)(3)(5)(7)(10)(11)(12) (13)属形近而讹;(8)(15)属音近而讹;(4)(6)(9) (14)属妄改。

 (二)脱漏

 (16)《上两制诸公书》:“小者为桷”。按:底本 作“小者以为桷”,中华本脱“以”。(17)《书传灯录 后》:“物莫能隔。此所以为充满法界,消陨虚空矣。 达者闻而信之,昧者疑之,则天台嶷然在前,未尝 灭矣”。按:中华本脫此节。(18)《贺致政曾太傅》: “贺致政曾太傅”。按:底本作“贺致政曾太傅启”, 上辞本脱“启”。 在此类型中,(16)(18)都只脱一字,(17)则脱 一大节。 

(三)衍增

 (19)《私试进士策问二十八首》:“其说安定 在”。按:底本作“其说安在”,语文本衍“定”。 在此类型中,衍“定”的原因与常用词“安定” 有内在逻辑关系。 三、结语 综上二札,列举错讹共 33 例,其中讹误 23 例,衍增 5 例,脱漏 5 例。


可见,因形近、语近而产 生的讹误以及虚词的衍脱,在现代古籍整理中更 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清)刘熙载撰;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M].北京:中 华书局,2009:129、182、184、207、607、735、743、768、 96、528、660、700、11、867. [2]《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宋)苏辙著;陈宏天,高秀芳点校.苏辙集[M].北 京:中华书局,1990:359、389、866、386、1235. [4]曾枣庄,舒大刚.三苏全书[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1:38、48、54、124、152、97、111、177、124. [5]曾枣庄,刘琳.全宋文(〇九五册)[M].上海:上海辞 书出版社,2006:255、270、256、271、288、206. [6]曾枣庄,刘琳.全宋文(〇九六册)[M].上海:上海辞 书出版社,2006:9. [7](宋)苏辙.栾城集[M].明万历清梦轩刻本. [8]袁津琥.试论刘熙载及其《艺概》[J].四川烹饪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9(2). [9]袁津琥《. 艺概》选注本六种述评[J].绵阳师范学院 学报.2009(4). [10]胡俊俊,李憧《. 艺概注稿》述评[J].四川烹饪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9(5). [11]袁津琥《. 艺概注稿》锁谈[J].唐山学院学报,2009(5). [12]袁津琥.镶金嵌玉碎锦成文——浅谈《艺概》一书的 写作特点[J].古典文学知识.2011(1). [13]袁津琥《. 艺概》研究二题[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6). [14]袁津琥.一动万随明断暗续——再谈《艺概》一书的 写作特点[J].古典文学知识,2011(6).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